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江西水泥等六大行业能耗2990.02万吨标准煤

更新日期: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字体:
摘要:工业能源消费“二低”。一是高耗能行业能耗低位增长。石油、化工、水泥、钢铁、有色、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主导着全省工业能源消费的走势。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2990.0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1%。
  今年以来,江西省工业呈现生产平稳增长,能源消费低位运行,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全省经济所处特定的发展阶段,影响能耗降低的不利因素长期存在,节能工作仍需重视与加强,切不可盲目乐观。
  
  全省工业能源运行“二低二优”,节能工作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以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增加值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工业能源消费3490.69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仅增长2.7%,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9.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6%,降低率好于全年下降5%的预定目标,为实现全社会节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数据看,工业能耗运行呈现“二低二优”特征。
  
  工业能源消费“二低”。一是高耗能行业能耗低位增长。石油、化工、水泥、钢铁、有色、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主导着全省工业能源消费的走势。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2990.0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1%。
  
  二是重点耗能大户能耗低位增长。全省49家年能耗十万吨以上的重点耗能大户能耗占规上工业企业能耗的70%,是节能降耗的重点,也是潜力所在。前三季度重点耗能大户能耗2440.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增速虽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增长水平。
  
  工业能源利用“二优”。一是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保持较好水平。前三季度火力发电、供热、原煤入洗、炼焦、炼油、制气等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产出总效率达到67.2%,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其中火电转换效率39.8%,原煤入洗效率84.2%,炼油效率99.4%,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提高。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的同时,我省对能源循环利用也逐步扩大。回收利用余热余压72.0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8%;生物质废料93.97万吨,增长58.8%;煤矸石52.55万吨,增长12.6%。
  
  二是多数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得到优化。前三季度重点监测的61项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42项指标优于去年同期。其中,反映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的45项指标中,32项指标进一步下降,有色金属行业下降比较明显,降幅较大的吨铜加工材消耗能源量、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和单位粗铜综合能耗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2.2%、12.5%和11.5%。
  
  全年预测及建议:从经济运行情况看,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不会明显增强,预计完成年度节能目标问题不大。但有关部门应从整个“十二五”节能工作的角度考虑,针对当前节能工作存在问题,及早入手,确保节能任务顺利完成。近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进行分类指导。要深入分析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布局特点,充分认识和挖掘各地节能潜力,实行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要认真研究不同行业能耗水平差异,全面了解各个产业对能源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情况,找准节能降耗的着力点,努力提高能源消费整体利用效率。
  
  二是强化节能意识,严格防止“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容易出现部分“两高”行业反弹现象。因此,各地必须注重资源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防“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盲目上马。同时,严格新上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对新上项目的能耗监控,把好能耗源头关。
  
  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税收杠杆作用,营造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四是加强监测预测,不断提高全省节能调控水平。继续加强全省及各市节能目标完成进度监测预警,以及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监测预警,通过动态跟踪高耗能行业用电用能指标变化,及时进行分析评估,适时启动能耗预警调控方案,牢牢把握全面推进各领域各行业节能的主动权。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