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李叶青:未来水泥需求不会暴跌

更新日期: 2014年12月04日 来源: 股吧 【字体: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14年会长全体会议上,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就当前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内容发表了见解,同时预测:未来水泥需求不会暴跌。以下为本网整理的发言内容:

    建材行业的整体财富增长都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我看来,当前建筑材料消耗量已达50%、60%的较高水平,这样下去还有多长发展时间?90年代已有人开始研究人均累计建筑消费量,。但那时研究尚早,才5吨。现在我国的建筑材料人均消费量已接近20吨,并以每年1.5吨的速度往上增,10年就是35吨。全世界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建筑材料人均消费量达到3。5吨,日本当前的建筑材料人均消费量约27、28吨。

    谈及我国的GDP,我基本赞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中国的钢铁和水泥构成的产业,包括我国每年建设的。各类建筑,以及住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这些建筑总量占全球建筑总量一半以上。但在我看来,这一数量实在太少。

    按照目前的数据,每年的建筑总量,包括住房、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即便再修十年,但每年消费量要产生人均1.5吨的水泥消费,那么建筑产品的总量在哪?每年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里程有限,铁路修建空间也有限。此外,我国的城市住房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与国外相比,农村住房的差距还是很大,水平、档次均有一定距离。这是我们还有信该内容从。心在这个行当里继续干下去的一个原因,否则我国的建筑材料消费发展相较世界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好的,大概在400-500吨的水平,如此算来,一年大概有6、7亿吨的水泥消费量。

    在我看来,未来水泥需求不会暴跌。虽说不像过去的“四万亿”数值这么可观,但工程开工量并不少。不过这类工程需求能持续多久尚无法定论,很多“饭”都应在这几年“吃饱”。

    此外,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尤其是建材行业,和国际上不管是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相比,总量都占了一半以上,不管是水泥还是玻璃,陶。瓷、混凝土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其他的砖瓦、灰、沙石等等。

    但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有实物产品,但没有价值,问题在哪儿?是成本高吗?我看不是,我觉得未来的价值增长一定是价格在增长。但水泥行业一触及高利润就会成为打压的对象,如何不成为打压对象,这值得我们全行业思考。

    中国前30年水泥工业的发展,从立窑时代一步步走到新型干法时代,水泥人们成就了一件自己都不知道的震惊世界的事情。但我们的业绩却不高,或者说没有达到应有的业绩水平。譬如20年间华新水泥的生产线在技术上几经改进,将能耗尽可能降低。但在我看来,20年前一吨水泥的价格和今天相比并没什么区别。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要有价值取向,没有价值取向行业就没有发展;其次行业要从顶层开始做一些设计和安排。我在参加政协会议时向俞正声主席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相关事项的汇报,他听了很感兴趣。最小的一个课题可以解决最大的。社会民生环境的问题,政府对协同处置真的很重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绿色发电的补贴问题,我们国家的风能、太阳能、秸秆发电、垃圾发电这类的绿色发电都有补贴,每吨电力补贴两毛五到五毛五不等。我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也应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并予以贯彻落实。并且行业内也要统一声音,在履行社会义务的同时共同争取应有的利益。

    此外就是行业发展方向,我觉得水泥行业在协同处置方面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许多政策落不了地,就是因为。政策不对,所以总结来说,就是要呼吁各部委拿出和垃圾发电同样的财政税收。并且不能光靠一两家企业来督促落实,需要全行业共同敦促。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在会上针对上述发言表示:“李总谈及诸多内容中,有一点大家值得思考,即价值取向。我想,他说的是我们这个水泥产业的价值取向怎么重新定位的问题。金隅水泥的定位是让北京市政府接受水泥产业是政府的好帮。手,城市的净化器;华新水泥将来的目标是为了环保、为了水,这样我们这个产业价值的定位就定在很高的层面,是为社会、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作为建筑材料。这个可能是涉及到我们这个行业将来发展的。方向,价值取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