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采取果断措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如何打好“去产能”这场歼灭战(一)

更新日期: 2016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2015年10月下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年底召开的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去产能”列入2016年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位。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释放出来的强烈信号表明:2016年,水泥等行业,将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果断措施,全面打响“化解产能过剩”的重大战役。
    本报从即日起,连续刊登《采取果断措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系列评述,试图从8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能够以此进一步引起全行业的共鸣和重视,为全行业探索究竟该如何采取果断措施“去水泥产能”,打响化解水泥过剩产能的歼灭战提供更多的借鉴。
    产能过剩是一个绕不开的历史关口,“去产能”是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战役。打好这场战役,既是行业使命,更是国家任务。
    这是一场歼灭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2015年,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又遭遇经济下行压力、“三期叠加”所产生的“阵痛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日益艰难、企业生存日益窘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不可避免地集体陷入为生存而挣扎的残酷局面。
    这样的窘境倒逼着行业必须转型升级。然而,一大“劲敌”死死地堵住了转型升级的通口,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洪水猛兽般的劲敌,就是让行业多年备受折磨和摧残,并已日益影响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产能过剩问题。
    以水泥行业为例,据东北三省水泥协会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现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298户,熟料生产线107条,熟料实际产能1.4亿吨,水泥产能2.8亿吨。
    2015年1~10月份,全国水泥产量19.46亿吨,负增长4.58%。而东北地区水泥产量为1.01亿吨,负增长15.34%,是需求下滑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辽宁省负增长19%、吉林省负增长11%、黑龙江省负增长13%(黑龙江上年水泥负增长8.5%,是全国第一个连续负增长的省份)。
    2015年东北地区水泥产量1.3亿吨,折合熟料0.74亿吨。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熟料产能过剩47%,水泥产能过剩54%,超过全国平均过剩水平17个百分点以上。
    产能严重过剩引发恶性竞争,2015年东北地区水泥价格同比下降87元,创下历史新低。全年东北水泥行业同比减少销售收入113亿元,预计亏损44亿元,亏损额创历史新高。
    更可怕的是,目前东北区域还有7条新建生产线准备投产,倘若全部投产,熟料产能过剩将超过50%,全行业亏损将成为常态。
    2015年水泥行业日益水深火热,东北区域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水泥行业产能全面过剩所带来的恶果,早在2014年已显现,甚至包括被行业人士称之为因“区域全封闭”而拥有抵抗过剩能力“天然屏障”的新疆水泥行业,从那时起,那道“天然屏障”也已被产能严重过剩彻底击碎,企业全面亏损,用新疆人自己的话说:亏损的程度和速度,历史罕见。
    当生存都难以为继,谈可持续发展不过是望梅止渴。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产能过剩得不到根本性扭转,不但行业转型升级无从谈起,更会伤及国家经济命脉。正如专家所言:产能过剩影响着正在进行中的经济结构调整,更影响着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产能过剩行业对货币政策而言,形如“黑洞”,吞噬流动性的同时,却不贡献经济增长率,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5年10月26日召开的五中全会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公认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宏观政策走向最权威的风向标。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化解产能过剩”成为2016年五大主要任务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的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上,更将其列入“四大歼灭战”之首位,并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解决工业产能过剩,供给过剩是中国增长的主要挑战。
    可以预见,刚刚跨过的2016年,“去产能”是产能过剩行业首当其冲的工作任务。上至政府部门、下至行业企业,包括协会、媒体等各方组织机构和传媒单位,都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去产能”来开展全年的工作计划和战略部署。
    “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打响“歼灭战”,彻底攻克“劲敌”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更高指示。比起以往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和举措上,更强调战略战术的有效运用和实施力度。不仅要有具体可行,值得推广的措施和办法,更要拥有“果断坚决”的态度和行动力。
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为化解产能过剩相继出台过不少政策文件,尤其对遏制新增、淘汰落后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不可否认,从产能过剩的现状来看,所取得的成效还显羸弱,尚不足以扭转局势、打败劲敌。
    其中原因多且复杂。一方面,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很多地方政府为追求个人政绩、短期利益和区域GDP,利用政策漏洞打擦边球,盲目引进投资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宏观政策虽有,微观政策、标准和措施,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保守和局限,甚至很多政策和标准十几年不变,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过剩态势。同时,各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难于集中优势兵力,缺乏整体战术和协作意识,导致很多“措施”,要么纸上谈兵,难于执行;要么各自为营、兵力分散。
    种种原因交织盘结,致使多年来“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虽如发条时时上弦,效果却往往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根本性扭转,甚至部分地区已陷入“越化解越过剩”的恶性陷阱。
    毫无疑问,产能过剩作为一大顽疾,若不拿出新办法,采取“狠”手段,想根本性扭转,绝非易事。
    那么,究竟如何采取果断措施打好这场歼灭战?
    所谓“歼灭战”,即是一种讲速度、讲效率、讲彻底的科学作战方式,从战略思想和行动意识上,不以保守为目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多种战术并举,共同围歼敌人。
    国家已将去产能作为“歼灭战”来对待,“产能过剩”就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强大敌人”。笔者认为,新一轮化解产能过剩,要拿出真正的杀手锏,起码要做到“新、狠、快、实、恒”。
    新,要寻找、探索和尝试新方法和新举措。比如,是否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选择产能过剩严重,但区域条件相对容易协同的区域,率先开展试点工作,迅速形成一整套能够有效推广、借鉴和复制的模式与经验,更易于在全国全行业中全面铺开等等。
    狠,从态度到行动上,要坚决果断,尤其对遏制新增和淘汰落后等环节上,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所言: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要狠下刀子;
    快,要讲速度、讲效率,坚决按着国家对新一年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尽快制定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和部署,并马上贯彻落实;
    实,要务实,集中优势兵力,形成最大化合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淘汰落后和遏制新增的前提下,加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战术配合。为每一步工作制定详尽目标,让每一部工作取得相应成效,形成步步为营、件件落实的机制和氛围;
    恒,在战略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下恒心、有毅力,决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通过各项政策、标准、法规和机制等的建设和完善,达到相互监督、协同作战的良性局面。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并让市场与政府两支“手”完美配合、共同起舞。同时,也要时刻保持社会稳定,做好职工安置、专项奖补等相关具体工作。
    据悉,五中全会之后,水泥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原材料司已迅速采取了行动。
    据工信部官网发布的消息,12月初,工信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辛国斌与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周长益等负责人,专程赴吉林长春调研东北地区水泥行业运行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情况,研究相关难题对策,指导压减过剩产能,要求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齐心协力,切实抓好促进水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
    中国建材集团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水泥协会联合提出了下一步大力压减过剩产能、实现全区域水泥行业扭亏为盈的建议措施。
    此次政府主管部门深入基层调研,与行业人士共商共议,为化解产能过剩展开实质性工作,便是果断采取行动的前奏。
    伴随这样的前奏,全行业急需投袂而起、果断而为,以最强的意志力、最大的行动力,打响这场“歼灭战”。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