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经济在2007年寻找深度平衡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0日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日在北京顺利闭幕了。会议就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给出了判断,并就明年的经济工作给出了安排:2007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化。

      无论是“又快又好”,还是“又好又快”的提法,在公开场合中都是首次亮相,很显然,“又快又好”是对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总结,而“又好又快”则是对明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从前十个月的数据及其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说无愧于“又快又好”的评价。然而,一些人对于“又好又快”的提法则有些疑问。

      首先,根据“继续实施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应该是继续偏紧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又好又快”,有可能给地方政府一些误解,认为依然可以“大干快上”。

      其次,“又快又好”与“又好又快”字面上看起来意思非常接近,该如何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呢?

      客观地说,强调“偏紧”的宏观调控手段与继续保持“又快”目标要求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些矛盾,但这恰恰又反映了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实质要求,即“偏紧”的宏观调控手段不能明显伤害“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又快”经济运行又必须建立在“偏紧”的宏观调控之下。换句话说,明年经济运行必须与今年保持较强连续性,只能是“稳中小幅趋慢”,以免经济在“一夜之间”由“偏热”变成了“偏冷”,出现“过山车”现象。

      从本轮经济运行轨迹看,这种警觉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今年第四季度的情况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新开工项目快速走低。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为近三年来最高增幅。但是到了下半年,随着国务院清理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急剧下降,10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只有16.8%,为数年来最低。二是工业明显减速。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6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远低于9月份的16.1%,为2006年1月来最低增幅。

      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填谷削峰”,尽量熨平经济周期,在经济可能出现失速的情况下,就必须提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要求。当然,保持经济较快增长还有其他的考虑,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确保就业状况不出现明显恶化。随着中国的GDP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主要矛盾,而保持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与今年的“又快又好”相比,明年的“又好又快”不仅只是“快”与“好”的顺序作了调整,“好”成了第一重点。更主要的是,“好”的内涵也有所变化。从过去经验看,“好”主要是指效益好,但现在的“好”则还包含质量好。两者的区别在于,效益好注重于眼前,而质量好注重于长远。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

      经济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结构和增长机制所决定的。我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地区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内外需求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和在较大程度上由地方政府驱动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都是影响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坚持”,力求从多方面来解决或改善这些深层次的经济失衡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增长。(高辉清)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