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2014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巡礼记者团,来到位于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割麻村的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里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可以在生产水泥的同时,“吃”掉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破解日益窘迫的“垃圾围城”危机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厂区,整洁干净的道路和环保绿化的环境改变了记者团一行以往对水泥厂尘土飞扬的固有印象。据了解,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月16日注册成立,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实施淘汰水泥落后生产能力而成立的新兴水泥企业。厂区内,一座体型巨大的金属管道正不停地旋转,不时发出“哐哐哐”的金属声。“这就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设施,日处理垃圾可达800吨,年处理垃圾28万吨,可处理遵义市2/3的城市生活垃圾。”公司副总经理余军介绍,去年5月,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与遵义市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建设“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24亿元,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正处在收尾阶段,争取在12月中旬投运。
与目前广泛采用的填埋、堆肥、焚烧等其它垃圾处理方法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理系统不会污染地下水,垃圾在生物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泵送入水泥回转窑高温处理,无废液产生;垃圾中的无机非金属部分在水泥原料粉磨及烧成过程中得到处理,无废渣产生;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恶臭气体由排风机抽到生物净化装置,经吸附净化除味等程序后再排空,无废气产生;水泥窑内1800度的高温、强碱性、强对流性等特点,使垃圾在20秒内完成分解和燃烧,彻底做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投运后,一车车生活垃圾倒入全封闭的处理间,破碎后的垃圾又被送入水泥窑,经由高温处理后每吨垃圾能产生50公斤的灰渣,这些灰渣可以作为水泥的原料。”余军向记者介绍,该项目利用公司的新型干法水泥窑水泥生产线窑尾预分解系统,采用海螺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焚烧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并吸收处理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实现无害化处理,同时燃烧产生的灰烬可做水泥生产原材料,真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项目每年可节约燃烧标准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大约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