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错峰,全国性实践大幕拉开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会议”的召开,表明建材行业开展的水泥错峰生产,在全国范围内的探索实践大幕已经开启。

  错峰生产自今年两会提出至今,经历了一个新事物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从最初因陌生而产生种种疑惑、退缩和抵触,到工信部原材料司等政府主管部门和中国水泥协会支持倡导,相关企业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新疆自治区率先突围,东北三省水到渠成,陕西关中在省内先行试水……如今,晋、冀、豫、鲁、京、津等华北区域6大省市统一错峰生产,使得曾被众多行业人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渐成燎原之势。入冬以来短短两个月,已经在大部分北方采暖区域推广实施。

  这次会议的召开,离2015年元旦还有5天。5天之后,新疆水泥错峰已满2个月,东北三省水泥错峰整整1个月。新疆在当地政府部门主导之下,“错峰”始终保持着平稳有序的态势。东三省虽因三省联动在个别区域有所延迟,但很快一百多条生产线已全部停窑,进入平稳状态。

  这两大区域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华北6省市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从区域跨度、产业集中度等各方面,华北地区水泥错峰的难度较新疆和东北要大得多。

  此次会议上没有宣布华北6省市参加错峰的水泥企业和水泥生产线的数量,或许是协调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而6省市水泥错峰时间各异、长短不一,也为统一协调与监管的工作加大了难度。

  华北地区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对错峰生产坚定的态度令人振奋。但如何真正将“错峰”落实到位、严格执行?这是摆在6省市行业协会和所有“错峰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1月1日,陕西关中水泥错峰将正式启动,1月15日至20日,华北6省市水泥错峰生产也将陆续实施。至此,共11个实施“错峰”的省市区域将全部步入正轨,也意味着水泥错峰生产从理论探讨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将面临更为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首先做好应对突发问题和困难的准备。

  这个过程或将因为政策尚不完善、制度尚不明晰、监管难于到位等客观原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随时解决突发问题,不仅仅是地方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建材联合会、企业和媒体形成联动,真正将“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的大方针落实到具体工作细节之中,形成完整的常态化规范准则、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

  这一阶段还需要以从容的状态为明年工作做充足准备,不仅要保证已经实施错峰的区域在时间规划和工作安排上更科学有序,更要为推动其他采暖区域统一错峰做好工作计划。

  不可否认,今年率先开展错峰的几大区域,尚属于试点阶段。按着先做起来的原则且行且完善,难免在错峰时长等关键问题上有一定的局促性。通过一年的实践,如何在明年更加合理有序的规划布局,同时,加快推动地区跨度大、实施难度高的区域,如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水泥行业布局较为复杂的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实施,都需要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协力配合。

  这一阶段还需要做好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工作,为水泥错峰生产像“伏季休渔”一样,成为每年冬季水泥行业的常态化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通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水泥错峰生产对治理环境、节能减排和缓解产能过剩等重大意义越发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举措,“错峰”到目前更多是理论上的支撑和论证,其究竟对社会和行业产生多大的价值?带来多大的影响?创造多大的效益?还需要实践给予检验和论证。

  我们建议在错峰结束之际,工信部原材料司能够组织召开错峰生产总结大会,拿出在实践中得出的详实数据和理论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实践报告,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进一步通过工信部、环保局和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鼎力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将水泥错峰生产真正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如果说尝试新事物需要激情和勇气,那么,实践新事物更需要将激情和勇气转化为平和冷静、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如果说大幕开启需要轰轰烈烈、大刀阔斧,那么,之后的道路则更需要建立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这一切都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给予配合和支持。

  水泥错峰生产,大幕已开启,未来路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