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在于把产品的贸易和输出推进到产业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目前,我国在钢铁、有色、建材、电力、铁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诸多行业,都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无论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还是企业的运行管理,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很多欠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不太完整,大量产品都需要进口,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其工业化水平。
“我们有能力,他们有需求,这样就有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这样的合作是双向的、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顾大伟表示,对所在国来说,此举可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体系,带动这些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把中国的企业、产品和制造放到国际环境下开展竞争,倒逼中国工业、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这一《意见》,本报记者多方采访了我国已经产能出海的家电企业长虹,正在出海的钢铁和建材企业河钢、冀东发展集团,以及谋划出海的光伏企业英利。他们在为这一《意见》鼓掌叫好的同时,分享了企业自己独特的经验以供其他企业借鉴,介绍了他们在运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期望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政策背景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向外走,主要是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意见》提出的产能合作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
稍早的5月16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在钢铁、有色、建材等重要的行业,中国都具备了相当强的制造能力,大体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对于很多欠发达国家来讲,他们工业体系不太完整,大量产品都需要进口,尤其是在中亚、东南亚、拉美、非洲,很多国家制造水平欠缺,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工业化水平,而中国又具有比较强的制造能力。这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各类政策支持中,金融支持是重点。”顾大伟说,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优惠贷款等均会出台系统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加快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便利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合作和投资。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抓紧制定出台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加快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对这一政策,企业观察报记者多方采访已经产能出海的家电和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出海的钢铁和建材企业,以及谋划出海的光伏企业发现,他们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他们碰到的问题也实际而细节化。当然,他们对这一《意见》的出台“双手鼓掌大力叫好”。
■ 回音壁
走出国门的实际问题
家电长虹:
期望新政支持海外品牌推广
家电是中国最早成熟并国际化的制造产业之一,家电企业们最先品尝到国内市场饱和的滋味,并率先进军海外,大多已从产品的出口过渡到产能的出口——在当地建厂、招工、研发以及销售。
就国际产能合作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内家电老牌企业长虹,其海外国际拓展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迄今他们已经有欧洲长虹(位于捷克)、西班牙商用压缩机(在巴塞罗那)、印尼(在雅加达)、巴基斯坦(在拉合尔)四个海外生产基地。
作为率先走出去的中国产能,回顾过去这些年其产能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开拓市场的挑战和难度、区域经济和政治形势及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的难度等。
“现在海外建厂面临的障碍仍然是上述这些因素,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目的国的政治形势和安全环境。”
而在海外基地的运营中,碰到的困难包括:1)达到经济规模的困难,这主要取决于市场营销的能力;2)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的困难,这取决于当地工人素质和目的国产业界普遍的效率水平,以及我们的跨文化管理能力;3)本地化运营方面面临的困难,如对法律、法规和商业规则的熟悉程度,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等;4)此外,如遇到经济形势发生突变,如金融危机或大的汇率波动,也会给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对于政府积极“扶一把”的政策,长虹方面认为,涉及到人员往来交流、海外人员及财产安全保障、国外政府部门监管等方面,中国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进行协调;在为中方企业赴外投资和经营创造便利条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营造宽松友好的经营环境方面政府也可以大有作为。
“企业要国际化,关键是要品牌国际化,要将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必须要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并加强海外品牌建设,而海外品牌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在目前国内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要加大海外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显得非常力不从心,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海外品牌推广投入,尽快提升企业品牌海外形象,提升自有品牌产品销量。”
此外,长虹方面提及,企业海外投资面临诸多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损失的案例非常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希望政府出台海外投资保险政策,将企业海外投资损失降到最低。
建材河钢:
输出的是优势产能
钢铁、水泥等往往被国人看作是明显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往往也是大气污染的被指责对象。
“这是优势产能的合作,不是‘落后产能’的转移,更不是‘污染’的输出。”对于河钢正在逐步落定的南非钢铁项目,河钢董事长于勇说,我们现在走出去,绝非由于钢铁企业产能过剩了,而是因为企业拥有了绝对的实力,能够带着一身过硬本领走出去。
就在5月15日,河钢集团南非钢铁项目第三批人员奔赴南非,去逐一落实钢铁厂选址报告中涉及的各项建设条件。2014年9月10日,河钢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约,宣布启动南非500万吨钢铁项目,创下了迄今为止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的纪录。
据了解,河钢集团拥有5000万吨优质钢铁产能、近3000项自主知识产权,主要节能环保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事实上,不只是河钢,宝钢、鞍钢、武钢等众多国内钢厂都已经开始了海外建厂的探索。甚至有些项目是海外企业主动找到中国企业。
譬如2014年11月,哈萨克斯坦企业FERRUM公司到中国中冶交流访问,就提出希望中国中冶帮助寻找一家有实力的中国钢铁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合资建设钢厂,哈方愿意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引入运营经验丰富的中国钢铁企业。随后,中国中冶就该项目与马钢进行沟通。马钢下属企业合肥钢厂正有140万吨优质富余产能正在寻求合作,而且马钢愿意以设备投资、管理运营的方式介入项目。
经过多次沟通,中国中冶、马钢和FERRUM公司决定成立合资公司,中国中冶以EPC(工程总承包)方式承建该项目。在中国多个部委的支持下,合作三方于3月27日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该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修成正果”。
而水泥等建材方面也一样,海螺水泥、红狮水泥、华新水泥等都在大力推进海外试水。
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公司冀东发展集团,正在加紧推进其南非的水泥项目,冀东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陈鹰介绍,目前南非水泥项目进展顺利,到5月30日土建、安装就会完工,预计7月份即可进入试运转。这是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投资并建设的日产28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带6MW低温余热发电),也是中国目前在南非投资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生产加工类项目。
“我们的水泥项目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了南非中小企业发展,南非政府贸工部给予1.7亿兰特现金及税收减免奖励。”冀东发展集团副总陈鹰介绍,通过多年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冀东发展集团的水泥生产线煤耗、电耗均比非洲低得多,且人工需求量小。
而冀东发展集团在非洲投资的第二个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全资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股东及贷款人参与,共提供股权及项目融资2亿美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IFC在对赞比亚项目审查后认为,其装备水平、环保水平、安全水平符合国际标准及非洲实际情况。
装备中联重科:
越是国际化越是本土化
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看来,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向世界,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从中国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去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的世界级企业。
董事长詹纯新认为“国际巨头在管理理念、技术资源、市场布局上都远远领先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中联重科只有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才能不断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并实现超越。”
作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目前在海外拥有意大利CIFA工业园、印度工业园、巴西工业园、M-TEC德国工业园,有CIFA、M-TEC、RAXTAR等子品牌。
其中,今年5月初,中联重科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中白工业园内的海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一期将进行中联重科旗下混凝土机械设备和工程起重设备的本地化研发和生产。
在过去10余年的“国际化”征途中,中联重科掌握了自己的经验。
(1)“海外并购”+“海外自建”两条腿走路
(2)“包容、共享、责任、共舞、规则”的国际并购五大原则
所谓包容,就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达成文化的融合,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海涵他人,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所谓共享,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企业并购后,对管理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在绑定利益的同时凝聚人心。
所谓责任,就是用负责的行为赢得当地的尊敬,对员工负责,对企业的未来负责,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所谓规则,意味着将被并购企业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由同一种标准形成统一的管理语境,处理问题一视同仁,信任而不放任。
所谓共舞,就是定好角色,定好流程,各就各位。
(3)越是国际化,越是本土化
目前中联重科的“本土化”平台包括:平台本土化、人员本土化、经营模式本土化,部分地区的金融本土化,为适应各国本土工况,定制化的产品会进行适应性改进甚至重新开发,为不同国家客户提供适应性强的产品。
光伏英利:
金融要支持优势产能
中国是光伏这种全球瞩目的新能源的制造大国,但是近年来连续受到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制裁,光伏企业产品出口困难。面对如此形势,中国的光伏企业尝试性地迈开了产能输出的步伐。
国内光伏巨头之一英利光伏电力(国际)集团总经理耿浩介绍,今年其向下游布局提速,通过海外总包促使光伏装备整体“走出去”。现在,其海外电站建设和EPC总包规模不断扩大,拿下了埃及项目、与中水合作阿尔及利亚项目及巴基斯坦国会大厦项目。
未来他们看重的市场,其实更多正是“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国家。“这些国家说起来跟我们其实很近,我们这个行业所涉及的真正的新兴市场或最有潜力发展太阳能市场,其实恰恰就在‘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这些国家里面,往南,东南亚地区,各种岛国光照资源非常丰富,然后南亚、印度、巴基斯坦一直推到非洲。往北,东欧是进入整个欧洲的跳板,欧洲虽然暂时面临着一些困境,长远看它依然对太阳能具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
“为什么政府鼓励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无论是技术走出去、产品走出去还是产能走出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在海外扎根,一旦你在海外扎根,你的技术出去了,你的平台出去了,那么对方国家对你的依赖程度就会非常高,比现在单纯提供电池板的依赖程度要高很多。”
对于走出去,他们对政府的期望,则是“支持骨干企业扩充优质产能,扩大光伏装备制造走出去规模。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企业优势产能扩充,既拉动光伏制造业销售,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并以EPC、建设光伏电站等形式扩大光伏走出去的规模,成为拉动出口、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英利绝非是唯一走出去的光伏企业。记者了解到,众多光伏企业都在摸索着走出去。
■ 微回应
民营企业期望政府搭建平台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党委书记韩文臣:
原先还是河北唐山宝业集团董事长的他,曾经拥有一家年产钢120万吨的钢铁企业,但在河北省压缩过剩产能、治理大气环境中被关停。对于国际产能合作,他认为,“钢铁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把产能转出去是个发展方向。但很多民营企业不敢轻易尝试,需要政府搭建一个放心、安全的平台”。
德伊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族文:
目前在柬埔寨投资200万美元从事木材加工的他说:“当地林木资源比国内丰富、限制少,房地产发展势头正盛,相关行业的市场挖掘空间非常大。”
湖南醇龙箱包公司总经理李刚清:
近期会前往尼泊尔考察,准备5月份在当地设立办事处,时机合适就在那投资建厂。“国内员工的月薪为3000元-5000元,在尼泊尔雇工工资折合为1000元人民币。同时,在当地加工销售税费会降低10%。折算下来,总成本会降低20%。此外,从东南亚出口欧美既无出口配额问题还能免关税。”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衍泰:
调研发现,民营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需求和困难包括:一是普遍对于具有国际视野和技能的高端人才需求旺盛,但人才供应不足;二是民营企业海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三是对于东道国的环境不了解,对东道国的投资信息需求旺盛;相对于央企国企具有较大的企业规模和研究实力,民营企业更期待海外公共服务的支持;另外,民营企业在一些东道国的商务签证申请、正当海外利益保护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
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目标国家:
将把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重点行业:
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
合作方式:
传统工程承包、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鼓励采用BOT、PPP等方式。
与具备条件的国家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根据所在国的实际和特点,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
商业运作模式:
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开辟新的商业渠道。
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
政府推动:
取消境外投资审批,除敏感类投资外,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全部实行告知性备案。
做好外交服务工作。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及时提供国别情况、有关国家合作意向和合作项目等有效信息。
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相关机构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整合政府、商协会、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国家“走出去”有关政策,以及全面准确的国外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支持和服务。
政策支持:
财税支持——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实现重点国家全覆盖。
金融支持——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国内金融机构提高对境外资产或权益的处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等。
股权投资——发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用,设立业务覆盖全球的股权投资公司(即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
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大型成套设备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实现应保尽保。发挥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扩大保险覆盖面,以有效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