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 “一带一路”战略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覆盖60多个国家和44亿人口,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对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着迫切的需求。
上周五(6月5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水泥股迎来集体爆发,华新水泥强势涨停,冀东水泥上涨8.79%,海螺水泥上涨6.15%。考虑到水泥行业尚处于淡季,水泥板块的爆发并非源于行业供需反转。2015年以来,伴随着改革的稳步推进,传统行业的投资逻辑已经从简单的供需“旧模式”转为改革红利的释放的“新思路”上。“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激发了水泥股的活力,也引出了两大投资主线。符合这两条主线的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福建水泥等水泥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截止到2014 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1759条(含部分已停产但未拆项目),设计熟料产能17.7亿吨,全国实现水泥产量24.8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近60%。国内水泥年消费约24.5亿吨,人均水泥年消费1.8吨,是海外国家人均水泥年消费量的6倍。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
“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圈定18个省,据统计,18个省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约8.1亿吨,人均熟料产能1.5吨,高于1.3吨/人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内蒙、宁夏等地情况尤为严重,新疆人均熟料产能达3.5吨,是产能过剩重灾区,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定位预计将为该地区的水泥行业带来重大利好。
“一带一路”的实施首先需要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必将走在前方。有资料显示,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共计114项,主要以“铁公机”项目为主,投资规模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带动水泥消费量在1亿吨左右。随着规划项目的不断展开,高铁、高速、园区、城镇化建设等都将对建材产品的市场有所拉动,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最具有建材市场空间深挖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作用下,区域水泥消费量预计将显著上升。
业内人士指出, “一带一路”战略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覆盖60多个国家和44亿人口,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对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愿景与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需要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合作开展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仅“一带一路”六大走廊建设中的高铁工程即可达8万公里以上。另据初步估计,仅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即可达50万亿人民币,预计可带动水泥年均消费量4000万-5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