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阴云笼罩水泥行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1日
    甘肃日报记者孙海峰 实习生马建明
 
    经过近两年的低迷后,2006年国内水泥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好年景,水泥产量高速增长,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我省水泥行业却并未因此而出现转机。据统计,去年我省水泥行业各项指标均排在全国同业后列,利润下降幅度超过100%,而同期全国水泥行业利润则增长了104%以上。由于长期在低价阴云下生存,兰州周边大中型水泥企业的老总们均表示,“日子很不好过!”
 
  无序竞争难题无序竞争是我省水泥行业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由于产品长期低价徘徊,煤、电、运成本居高不下,应收账款拖欠严重等原因,无序竞争对当前全省水泥行业的影响显得更为强烈。
 
  低价仍是水泥行业面对的最大难题。据统计,去年,全国水泥价格呈低开高走走势,价格最高时曾一度达到340元/每吨,而我省水泥价格始终居于全国末流。去年,兰州水泥价格平均每吨只有250元左右,排名已跌至全国省会城市最后一名。比新疆、四川等省区平均每吨低100元左右,比陕西、宁夏也要低60-70元。受低价因素影响,省内各类水泥生产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竞相降价,引发了持续的价格大战,近5年来,我省每吨水泥售价降价已超过70元。
 
  与低价风暴同时袭扰水泥行业的还有煤、电、运成本的上升。据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反映,自前年电价平均每度提高6分多,煤价上涨40多元,生产每吨水泥的成本上涨了近20元。由于水泥销售对运输的依赖性较高,受燃料油价格上涨因素的推动,每吨水泥的运价也随之上涨。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降低仓储费用,只得抛出低价以吸引客户。
 
  在低价战中为了争取客户,不少企业也迫不得已进行赊销挂账,兰州附近几家水泥企业应收账款超过了4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以竞相降价和赊销为主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产能过剩之困随着近几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去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颁布,则对钢铁、水泥等10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明确了政策导向。但是,我省水泥行业是否产能过剩?是哪一部分过剩?这很值得关注。
 
  去年,全省水泥实际产能1700万吨左右,实际产量1330余万吨,而全省实际需求量还不到1300万吨。显然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
 
  可事实是,我省的水泥生产能力在全国尚属低水平。以浙江省为例,2001年,我省与浙江省几乎同时建成了省内首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浙江省已有年产100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80多条,全省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而落后的机立窑仅剩17条。反观我省,目前仅有3条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能700万吨左右,占全省总产能的比例还不足50%,这说明我省水泥行业仍以机立窑为主,而这正是我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
 
  机立窑的大量存在不仅导致我省水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同时造成全省水泥企业长期处于低产量、低效益、高能耗的境地,全行业总体竞争力也排在全国后列。由于机立窑门槛低,很多地方为增加财政收入对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个别地区还在建设或扩能改造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机立窑。导致众多小水泥厂利用高回扣、低价格与大企业争夺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加剧了价格战对全行业的影响。
 
  摆脱阴云之路由于我省水泥行业产品价格处于低价已7年有余,导致很多大中型企业深受其害,业内对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水泥价格同盟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但是,有业内高层表示,如果建立了水泥价格同盟,那么在保护大中型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处于破产边缘的小企业起死回生,这反倒阻碍了全省水泥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业内希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严格控制机立窑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恶性竞争,为全省水泥行业做大做强争取空间。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