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博士赴澳大利亚执行“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任务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5日
    2015年11月15日至11月27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李娟博士(教授级高工)作为建材领域唯一一位青年科学家赴澳大利亚,执行由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的“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China-Australia Young Scientists Exchange Program, YSEP)任务。
 
    “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由中国科技部和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共同组织,两国每年派遣优秀青年科学家前往对方国家的科研机构从事交流访问工作,为期2周。2015年参加该交流计划的13位青年科学家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计划第一天为中澳政府共同参加的启动会,最后一天为所有成员向中澳政府总结汇报会,青年科学家在澳期间的其他访问计划为自己单独制订和执行。
 
    整个访问期间,李娟博士共访问了8家单位,包括澳大利亚工业和科技部、澳大利亚环境部、澳大利亚水泥协会(Cement Industry Federation)、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CSIRO)、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西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澳大利亚有各类高校近170余所,世界知名的八校集团(Group of 8,即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和西澳大学),在科研方面有较强实力。按照人均科研产出/投入的指标,澳大利亚在世界排名中位于前列。近年来,中澳科技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通过举办中澳科技合作联委会、设立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实施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共建中澳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机制。
 
    李娟博士在澳5所大学访问期间通过作学术报告、座谈交流、实验室参观等方式,对其研究水平和优势研究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国与澳方高校可以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包括纳米增强水泥基材料、3D打印混凝土、特种水泥、极端条件下混凝土设计等方面,可以利用中国建材院的现有技术及实验室先进条件与澳方共同开展研究。
 
    澳方在碱激发材料的研究领域居于世界首位,其在碱激发材料配比设计、检测标准、应用技术和领域、耐久性研究等方面都居领先地位。我国也开展了碱激发材料的相关研究,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在材料设计和性能、耐久性等方面还有诸多未解决的问题,距离实际工程应用还甚远。中国占世界水泥产量的60%,如果能够用碱激发材料部分替代传统硅酸盐水泥用在防火、抗侵蚀环境等特殊工程中,将对世界范围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通过本次访问和交流,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整个澳大利亚在水泥混凝土领域的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及研究领域,双方在交流中明确了今后合作方向和重点优势领域。
 
 
    在学术交流的同时,李娟博士还拜访了澳大利亚水泥协会和相关政府机构。李娟博士与2008-2010年执行APP项目时的合作伙伴和老朋友-澳大利亚水泥协会会长Margie Thompson进行了愉快的会面,双方交流了中澳水泥行业近五年来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所取得的进展。相比中国水泥行业,澳大利亚的水泥行业体量相对较小,5年前有9家水泥厂,现在仅剩5条水泥生产线,产能有限,约有18-30%的熟料依靠进口,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和中国(海螺水泥)。其替代燃料的利用率为8-10%。
 
    同时,李娟博士还拜访了澳大利亚工业和科技部能源司司长Margaret Sewell博士和能源司能效处处长Helen Bennett,了解澳大利亚政府对于工业能效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双方近五年来在提高能效方面的具体节能措施和实施程度。
 
 
    此外,李娟博士还拜访了澳大利亚环境部减排基金司政策处助理秘书长James White, 他是澳方参加今年12月巴黎气候谈判的重要政府代表之一。澳大利亚2013年新总理上台后,取消了碳税,但2013年之前曾执行多年碳税制度。我国将于2017年全面执行碳交易机制,双方深入交流了对于水泥企业如何制订排放基线,如何购买碳排放权及额度问题。双方还就中国水泥行业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交流。另外还了解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于碳减排和执行汞公约的相关政策,包括碳基金、碳捕集与碳储存等,以及其对工业领域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