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利成:甘肃水泥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独家报道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1日

    摘  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水泥行业在产量效益、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装备水平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最明显的就是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甘肃水泥行业市场形势和存在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三方面提出了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水泥企业;行业现状;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 祁连山水泥集团董事长
 
1 水泥行业转型升级问题的提出
 
1.1转型升级是破解水泥行业发展瓶颈的需要
 
    从目前水泥行业来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新开工面积不足,铁路和道路运输投资增速也出现放缓态势,水泥市场形势依然不甚乐观,旺季不旺,产能过剩矛盾突显,市场信心不足,价格回升较为艰难。加上拉动水泥需求投资增速放缓,水泥行业仍难以走出市场低迷的困境。因此,转型升级是破解当前水泥行业发展瓶颈的战略需要。
 
1.2转型升级是实现水泥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当前,我国水泥产业已陷入全面、长期、不可逆转的严重过剩。在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企业必须通过练内功、降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一些企业特别是通过兼并重组快速扩张的企业,通过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对标,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虽然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是一个持续努力的方向,但是,可以预期,随着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技术与管理方式的扩散应用,这种效益提升逐渐会趋向极限,企业间在这方面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只有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延伸和协同发展,水泥产业才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1.3转型升级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也在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行业、企业必须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环境,营造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小环境。水泥企业只有实现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 甘肃水泥行业市场现状
 
2.1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虽然总体呈现出企稳回暖态势,但经济回升幅度较弱,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景气度不高。多年以来,国家一直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近期,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解决产业实现中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强调制度变革与完善,明确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也明确强调了要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从而形成新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2甘肃水泥市场形势分析
 
    2015年,甘肃水泥总产能在5700万吨,较2014年增加了700万吨(红狮300万吨,和政海螺200万吨,河西地区200万吨);水泥需求量4450万吨。从各销售区域看,平庆地区的需求量变化不大;兰白区域及甘南、临夏区域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兰白区域的竞争形势已辐射到武威、定西以及青海市场。
 
    从当前甘肃省水泥市场的整体形势看,供过于求的局面已成新常态,仅靠投资来拉动水泥需求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前期4万亿投资带来产能快速增长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矛盾已在2015年的市场中完全突现。
 
    2016年,从市场形势和开工的项目情况看,“铁、公、机”推进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加速回落。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新开工面积不足,铁路和道路运输投资增速也出现放缓态势,需求量明显不足,与2015年相比负增长概率较大,预计甘肃整体需求量较2015年下降5%以上。
 
3 甘肃水泥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1水泥行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1)产能集中释放,打破了平衡的市场秩序。前几年,由于市场环境较好,国内大企业纷纷来甘肃投资大规模生产线,加之落后产能淘汰缓慢,造成甘肃区域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各企业在利益推动下,均采取压缩成本,提高设备运转,发挥产能效益,使趋于平稳的市场再次被打破,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这种态势尤为明显。
 
    (2)国内大企业主导的低价竞争淘汰法则,使得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海螺、红狮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进入甘肃市场以来,凭借其资金、技术、成本等优势,采取低价占领市场策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以低价竞争来主导行业,使技术相对落后、人多包袱重的当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加之近年来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导致房地产、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减缓,行业步入低谷,各水泥企业为维系设备运转,轮翻降价,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3)政府对水泥过剩行业产能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依然核准大规模水泥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了加速了区域产能过剩的进程。
 
3.2大企业抢滩布点加速区域产能过剩
 
    大企业的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和不理性的区域话语权争夺,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跨区域抢滩布点与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恶性竞争,形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今年水泥价格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市场预判过于悲观,形成的恐慌性应激反映;另一方面则是新进入企业和优势企业借势发力,利用成本优势加剧区域市场竞争,相对劣势企业为保市场份额和现金流被动应战,致使价格下滑不止。
 
4 甘肃水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水泥产品是“短腿产品”,属于局部市场的区域化市场供给产品,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市场的制约程度较大,不像钢材、电解铝等其他产品属于国际性和全国性竞争产品。水泥行业要通过强化行业自律,调整供给侧结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和加强区域环境治理等措施,逐步化解过剩产能,遏制产品价格下滑趋势,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1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
 
    国家层面要对化解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2015年11月13日工信部542号《关于北方采暖地区全面试行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文件对全国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给予了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对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继续出台或完善在差别电价、环保监管、税收政策、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等方面的系列政策和差异化措施。严控新增项目建设,从源头上控制产能增加,遏制新增产能和压缩过剩产能。对违规新建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处罚措施,对循环经济、固废处理、特种水泥、异地搬迁、水泥窑扩经改造等投资项目要严格核查。从政策等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向低能耗,技术先进生产线倾斜,提高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全力促进水泥行业转型升级。
 
4.2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组织建设和监督引导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沟通、落实国家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积极争取行业转型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服务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牵头成立区域性行业自律组织,将大企业发展成为行业协会的骨干成员,发挥大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企业间的自律行为,引导企业发挥自律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错峰生产进行监督,对产品价格进行自律,实行区域内产品最低限价,避免出现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倾销行为。协同政府加强粉磨企业的熟料来源和产品流向控制,保障下游建筑市场的质量安全。进一步修订标准,督促提高水泥实物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减少低标号水泥产量,鼓励生产高标号熟料。
 
4.3区域大型企业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型企业集团对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水泥行业也不例外:近10年水泥行业产能增加和技术进步,大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大企业也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的受益者;大企业对中国水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中国的水泥制造和中国的水泥技术向全世界进行推广,使得中国水泥在全世界争得一席之地,形成了“世界水泥看中国”的格局;大企业引领着水泥行业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先进水泥生产线的城市垃圾协同处理及花园式工厂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水泥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形象;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水泥行业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为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型水泥企业作为区域行业引领者,要积极倡导和切实履行市场竞合,引领区域水泥企业健康发展。要有对行业负责的态度引领市场价格,带头执行行业协会出台的相关政策。要加强和政府沟通,督促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水泥行业的政策,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时组织行业大对标,对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和推广,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