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探讨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6日

      一、 2006年水泥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

      近两年来,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逐渐显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步回调,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水泥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2006年《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三个政策法规性文件出台,指导水泥工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水泥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2005年、2006年两年呈现负增长的状态,而且在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的节能、环保项目快速增长。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水泥企业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图1  全国水泥产量和利润总额

      2006年水泥产量达到12.4亿吨,在产量创新高的同时,实现利润总额也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150.38亿元(见图1)。水泥作为国家建设大宗使用的基本原材料,在历史上有三个年次突破百亿,分别是1993年、2003年和2004年。其中,1993年和2003年都处于一时期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顶峰,而2006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稳步回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充分说明水泥工业当前发展的态势是健康的,趋势是喜人的。

      但2006年不斐的业绩已经成为过去,对于周期性的水泥产业来说,2007年能否延续上一年的好形势,盈利水平会否有新的提高无疑是业内最关心的话题。

      二、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

      分析今后的发展态势,需要对水泥工业目前的盈利能力作一个冷静的思考。进入本世纪,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突破技术瓶颈、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尤其是近年来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快速上升,当前已达到50%左右的水平,此外水泥工业利用废渣废料、采用超低温余热发电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管理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此情况下,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理应有所提高,但在水泥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的2006年,全国平均水泥吨利润12.1元/吨(见图2),不仅低于“八五”期间的1992、1993、1994三年,也低于“十五”期间2003、2004两年的水平,只有1993年水平的41.7%。

 图2  全国平均吨水泥利润走势

      这表明,2006年水泥利润总额虽然创历史新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几年产量增长的绝对数量很大,而平均盈利的能力非但没有同步增长,反到有所降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系数中,水泥工业投资利润率是8%,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发布的水泥投资利润率是12%,2006年水泥产量比2000年末净增了6亿多吨,按照不同时期国家对水泥工业投资利润率的要求估算,生产12.4亿吨水泥利润总额应在300亿以上。

      三、水泥工业与钢铁工业的比较

      水泥和钢铁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国家基本建设应用最广的基础原材料,经过了大致相同的发展历程并得到迅猛的发展,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4.188亿吨,比10年前的1996年增长了313.8%,达到世界总产量的1/3;水泥产量12.35亿吨,比1996年增长了151.5%,接近世界总产量的1/2,2006年有8.3%的钢材和2.9%的水泥出口,钢铁和水泥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型的产业,2003年都以产能过剩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都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但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别。至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870多家,前10家的产业集中度约为35%;而统计范围以内的水泥企业则多达5100家左右,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只有15%。

      从钢材和水泥的价格来看,相关资料显示,全球市场的“钢材—水泥”价格倍数为3~5倍,也就是说1吨钢材价格是1吨水泥价格的3~5倍。在上世纪末,国内“钢材—水泥”价格倍数与全球市场相差还不是很大,但近几年与全球市场偏差越来越大,达到10~15倍。若以2006年钢材平均价格3931元/吨、水泥平均价格235元/吨计算,“钢材—水泥”价格倍数达到16.7倍。

      2006年钢铁工业利润总额增长30.6%,达到1699.5亿元;水泥工业利润总额增长92.6%,达到150.4亿元。钢铁工业利润是水泥工业的11.3倍。以粗钢计算,钢材的吨利润为405.8元/吨;水泥平均吨利润为12.1元/吨,不足钢材的3%。
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而迅猛发展,产量的增长大相庭径,而效益的提高却分道扬镳。

      四、 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1. 吨水泥利润走势分析

      以吨水泥利润来分析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走势(参见图1、图2和图3)。九十年代初受国民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水泥工业盈利能力快速上升,1993年达到高点。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落加上水泥产能的滞后释放造成吨水泥利润的大幅下跌,而随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九五”的结构调整时期,水泥工业连续四年全行业亏损而处于发展周期的低谷,之后水泥工业开始复苏,到2000年扭亏为盈。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相对应,在2003年水泥产量和利润总额的增长率达到了又一个时期的峰值。

图3  全国水泥产量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与此同时,水泥吨利润也从低谷爬波形成高点,2003年、2004年分别达到12.8元/吨和13.5元/吨。但这个高点远未达到1993年的水平,这是由于煤电油运的涨价使吨水泥的成本近乎翻了一番,而由于水泥企业数量众多,相互间的低价竞争使水泥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所致。1993年不仅原、燃料价格低,更主要的是当时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水泥行业实行国家指导价格,通俗地说,以低价竞争为主要手段的价格战还打不起来。

      2004年,由于部分地区水泥产量过剩出现供过于求,同时国家对经济建设中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以及投资过热的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加强了宏观调控,2005年水泥工业利润总额再次出现下滑,吨水泥利润也随之下降。但此次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经济运行的周期中没有阶段性的改变,对水泥工业来说,只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和水泥产能释放惯性上冲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产量增速还是利润增速,其下滑的幅度远小于“九五”期间水泥进入发展周期谷底的程度,而且在2006年就得以回升。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位稳中趋降的态势,所以吨水泥利润比2005年有较大的提高而仍然略低于2003、2004年的水平也在情理之中。

      2.  行业比较分析

      如前所述,笔者认为2005年形成的水泥小低谷还谈不上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一些地区由于企业低价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情景业内人士还记忆犹新。其实,过多的分散企业对价格和效益的影响不只是在行业低谷的时候,在行业周期的景气阶段同样存在,只不过在经营向好的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形成了“十五”期间的峰值,达到27.74%,其次是2004年的26.83%。在对水泥和钢材需求同时快速增长的两年中,钢材与水泥的价格差同样被拉大。2003年建筑钢材价格指数提高了9.7个百分点,2004年在此基础上又上涨了17.4个百分点;而在同一时间,水泥分别只提高了1.8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

      2005年钢铁和水泥两行业的经济运行效益都处于近年的低点,价格下跌、利润增速下滑,但程度大不相同。钢铁行业利润总额仍达1274亿元,比上年微增0.96%;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则下降40.91%,只有80.5亿元。2006年两个行业景气度同时上升,但水泥吨利润还达不到1992、1993年的水平,颇有增产不增收之势。

      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效益差异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从行业主观上分析,集中度过低导致的无序竞争,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海螺水泥集团产能在全行业所占比重虽说已和宝钢集团在钢铁行业所处位置不相上下,但在企业数量上,水泥和钢铁是5100比870。面对870个企业,钢铁业早已多方提出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的危害,可想而知拥有5100个以上企业的水泥行业内在的敝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之中,水泥和钢铁两个行业效益走势的背离印证了西方经济学“产业中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企业的数量成正比”的论点。

      3. 地区分析

      在水泥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份中,吨利润较高的排名依次是:安徽、云南、新疆、河南、内蒙、吉林、山东、江苏、河北(见表1)。

  表1. 水泥吨利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产量大于1000万吨)
 

        安徽省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43.80%,对水泥需求旺盛。年内生产水泥4406万吨,而海螺集团在安徽的熟料产能已达3658万吨,集中度很高。

      云南省受交通所限,市场相对封闭,2006年水泥产量3179万吨。2005年,云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3%,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55.9%,2006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房地产投资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云南水泥行业近期正在进行重组整合,扶持云南国资和昆钢嘉华两大水泥集团,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绿州经济是新疆的特点,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对独立,2006年水泥产量1202万吨,是全国唯一产量下降的省区。2005、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相比之下产能略有过剩。新疆水泥工业效益良好主要得益于产业集中度较高,天山水泥和青松化建两个集团控制着全区50%以上的产能,是有能力以全区水泥需求调解生产的省区。

      河南省2005、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4.9%和39.9%,拉动了水泥的需求。近两年来全省又加大了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力度,天瑞、同力等大型水泥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其余各省不再一一列举。总体看来,吨利润较高的省区,或是受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产销良好;或是产业集中度较高,产量的增长适应市场的变化;或是二者兼有之。

      4. 分析小结

      ① 从以上水泥工业获利能力变化的历史沿革和各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出,水泥是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型的产业,因而其发展速度、盈利高低都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比较敏感,投资及生产的惯性效应在短期内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② 通过不同时期吨水泥利润的变化和与钢铁行业的比较,说明目前水泥工业的盈利情况尚处于较低的水平,今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当前的产量水平下保守估计,潜在的盈利能力应该在2006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至少再翻一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我国水泥工业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泥低价格、低利润将会朝着合理的方向回归。但如何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是水泥业界应该加以研究的一个课题。

      ③ 盈利走势分析、行业比较分析和地区差别分析都无一例外地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集中度对水泥盈利状况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实际上是反映一个动态的需求,或者说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反映了市场的变化对水泥工业效益以至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则是加强和改善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是水泥产业提高效益的关键问题。因为前者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客观环境,而后者是通过主观的改造达到在现实客观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五、 结语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在高位,但增幅将有所回落。水泥工业顺应了国家经济的发展,2005、2006两年投资呈现负增长。

      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达了《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鼓励大型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

      从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出发,水泥工业淘汰落后工艺的力度将加大。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这将有利于水泥市场的健康成长,增加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水泥产业效益的提高。

      预计国家今后将进一步下调水泥的出口退税率,水泥出口增长率有可能继续下降。

      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开始施行,届时占有绝对多数的内资水泥企业将减轻税赋。

      以上因素总体来说对水泥的健康发展有利,对“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的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已经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水泥产业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企业间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益势必向好的方向发展,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继续创出历史新高或无多大的悬念,重要的是水泥业应当在现有的水平上让吨水泥利润不断提高,使效益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