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水泥行业扭亏为盈 运行形势不容乐观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2015年水泥行业经营惨重,全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4%,利润总额仅330亿元,下降58%,达到1997年以后的低谷。今年初水泥行业延续上年运行惯性,主营业务收入跌幅加大,全行业罕见的出现亏损,3月份之后随着水泥量价双双回温,全行业销售额同比降幅逐步收窄,亏损额逐步减小,到5月份扭亏为盈,上半年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比上月再次收窄,全行业利润总额进一步增加,但同比仍有较大降幅。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经济效益出现积极向好迹象,但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首先,全行业盈利能力仍然处于历史同期水平低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水泥行业利润总额95.5亿元,比上年同期133亿元的利润低点还低26.6%,同期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仅2.5%,比上年同期还低0.8个百分点。
  其次,行业内企业分化更加严重。今年以来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虽然逐渐缩小,但上半年仍然达到40.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20多亿元,同比继续增长8.5%。水泥盈利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3%,降幅明显低于全行业水平,而在这些盈利企业中,大企业集团上半年利润水平又远高于其它同类企业,甚至某几家大企业集团的利润占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接近20%。由于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生产经营方面的差异以及受大企业之间联合重组冲击,水泥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化更加严重,尤其是对于水泥粉磨企业来讲,原材料完全受制于上游熟料生产企业,在市场需求持续弱化背景下,生产经营更加困难。
  再次,水泥企业普遍面临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今年以来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成本降幅跟主营业务收入降幅基本一致,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跟上年同期比均有所加大,上半年二者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升0.2和0.1个百分点,这从侧面说明企业生产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弥补了企业经营管理支出。自去年以来企业持续提升和改善生产工艺水平,但技术挖潜的潜力到目前还有多少?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仍然困难,水泥行业是被国家划入产能过剩的五类行业之一,加之近几年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持续突出,今年上半年水泥企业短期贷款额度比去年同期减少320亿元,减少5%。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明显下降,上半年水泥行业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3.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同比下降近17%。此外,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应收账款同比下降2.1%,但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情况下应为正常现象。
  今年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调控目标,水泥大企业集团主动作为,自觉清理内部无效、低效产能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因此产生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的费用不菲;按照国家“少破产、多兼并”政策,有意愿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迫于资金压力也是有心无力。当前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仅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也已经成为影响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掣肘。
  最后,价格回升是行业经济效益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但当前回升态势已现疲软。今年以来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已经累计上涨近10元,累计涨幅3.7%,带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增加100多亿元。但从5月份开始水泥出厂价格上涨已经显露疲态,7月上中旬部分地区又经历了一波跌势,当前全国水泥产量增长速度已经加大了水泥市场供给端压力,保守判断,按此趋势发展,支撑行业利润回升的水泥价格上涨因素的基础不再坚固。
  从今年上半年各区域价格走势看:京津冀市场在金隅水泥和冀东水泥联合重组之后,价格连续出现几波上涨,一改往年因过度竞争而使区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的态势;华润水泥入主昆钢建材之后对稳定滇中,甚至是西南市场都起了重要作用;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的重组公告公布之后,直接推动陕西市场水泥价格上涨,而“海西重组”方案搁浅之后当地水泥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资本市场更是损失惨重;中建材跟中材合并之后将重塑全国水泥市场竞争格局,但其将会对协调全国更大范围内的市场起到有利作用。因此,从近来水泥产业动态看,水泥企业之间合则利,不合则一损俱损。
  价格已经成为悬挂在水泥行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仍是主宰行业效益变动的关键因素。企业之间应加强竞合意识,通过加强自律合理生产,共同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同时充分尊重价值规律,不刻意扰乱市场秩序,齐心协力再次促动价格回升,推动行业效益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