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螺集团官网报道 云南,人们常称为“彩云之南”,它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邻,不仅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而且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路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0年6月26日,海螺集团与德宏汇合集团签署了龙陵汇合水泥项目《投资协议》和《股权转让协议》,迈开了入滇的第一步。
6年时间里,海螺水泥云南区域依托集团在资源、物流、品牌、管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新建并蓄发展,拥有保山海螺、文山海螺两家新建公司和龙陵海螺、壮乡公司、盈江允罕公司、昆明宏熙公司四家收购企业,熟料总产能895万吨,水泥产能1200万吨,资产总额45亿元,职工2000人,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云桂铁路、大瑞铁路、那柳水电站和昆明双子塔等云南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累计利税5.07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响应“西部大开发”落子入滇
2007年,海螺集团“巩固华东、拓展华南”战略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瞄准广阔的西部水泥市场,在川渝、陕甘等区域一次性规划建设11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2009年12月27日,川渝区域三家子公司即将开花结果时,集团领导率队深入云南考察。历时多天,辗转2000公里后,考察组发现云南水泥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偏小,工艺技术水平偏低,行业结构急需调整优化,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一致认为集团应该寻找合适时机进入云南市场。
2010年初,云南省100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德宏汇合投资集团注册成立的龙陵汇合水泥有限公司进入集团视野。该项目位于云南省保山、德宏两个地级市之间,紧邻的德宏瑞丽被列为国家级开放口岸,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来往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投资方完成报批工作后,受到资金、政策、管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意转让项目,与积极筹谋进入云南市场的海螺集团一拍即合。2010年6月26日,时任海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海螺水泥总经理纪勤应与德宏汇合投资集团董事长肖阳和在云南潞西市汇合宾馆签署了龙陵汇合水泥项目《投资协议》和《股权转让协议》,为海螺水泥进入云南市场提供了契机,揭开了海螺在云南发展的大幕。
签约后,龙陵海螺在水泥股份各部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完成了资产交接、股权转让、审计评估、公司证件办理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启动提供了有利保障。2010年7月25日,第一台设备到货;2011年6月25日全面启动设备安装;9月28日预热器顺利封顶;2012年3月27日,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5月18日首批水泥发运出厂;9月全面完成产销计划任务,实现了扭亏转盈。
从签约到全面完成产销任务,2年多时间里,龙陵海螺作为当时距离总部最远,海拔最高的子公司,克服了天气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差等诸多困难,顺利实现了盈利,充分发挥了挺进云南的排头兵作用,坚定了云南区域的发展信心。同时,填补了龙陵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空白,“对龙陵县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拥护“桥头堡战略”拉开布局
海螺集团入滇一年后,2011年5月6日,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国务院以国发〔2011〕11号印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与集团战略不谋而合,印证了集团战略布局的超前性。
意见发布后,为拥护实施云南“桥头堡”战略,海螺集团快速行动,2011年5月21日,与云南壮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6月2日,投资18亿元,与保山市隆阳区签署保山日产2*4500t/d生产线及配套年产440万吨水泥粉磨和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资协议;2012年2月29日,与文山州砚山县政府签署2*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协议,正式拉开了布局云南水泥行业的序幕。
壮乡公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2010年1月建成投产1条2000t/d生产线及配套水泥磨系统,因为种种原因,生产经营一直萎靡不振。海螺水泥收购壮乡公司后,为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组织专业部室人员及广西、广东专业帮扶组远赴壮乡公司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驻点帮扶工作,导入海螺企业文化,制定标准规章制度,梳理存在问题,拟定整改优化计划,全力以赴技改完善。在集团的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壮乡公司现场工作环境有效改善,员工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窑运转率提升30%,吨水泥生产成本下降26元/吨,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9月份,彻底改变了投产以来面临的低质、低量、低价的不利局面,一举实现了盈利,标志着海螺水泥正式进入滇东市场。而且,壮乡公司作为集团“十二五”并购重组战略的先行者,为集团以收购兼并模式参与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市场整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3年7月,为解决公司窑磨产能严重不匹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能长期无法有效发挥的瓶颈问题,壮乡公司开工建设二期水泥磨工程,2014年5月5日建设完工并投产。建成后,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有效拓展滇东区域水泥市场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截至2016年6月底,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利税1.68亿元。
文山海螺位于通往广东、广西及越南的重要枢纽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是云南省2012年“三个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4月9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9月5日,自营工程正式开工,2014年10月20日,第一台磨机投产,11月29日一期熟料生产线点火投产。投产后,文山海螺参照集团成熟公司和区域已开展对标考核公司的经验,坚持“努力开拓市场 有效发挥产能”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自身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人员、装备、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需求不振、区域水泥同业竞争激烈的客观条件下,实现了产销有序衔接,生产运营指标逐步改善,新线建设稳步推进,有力奠定了海螺品牌高端产品在市场的领导性地位。文山海螺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截至2016年6月底,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利税2.66亿元。
保山海螺是海螺集团在云南区域真正意义上投资建设的第一家企业。保山交通发达,是中、印两大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汇枢纽,与缅甸交界,自古以来就有“殊方异域集散地”的称号。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2011年6月27日,集团正式注册成立保山海螺。历经15个月的工程建设后,2014年3月9日首条熟料生产线点火试生产,3月20日水泥磨投产,3月28日开始对外产品销售,实现了“当月熟料线投产、当月水泥磨投运、当月水泥产品销售”,2014年4月19日,余热发电并网发电。2年来,保山海螺以产品品质、生产规模和客户服务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成为滇西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6月底,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9亿元,利税0.2亿元。
壮乡公司、文山海螺、保山海螺的相继建成投产,不仅满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对优质高标号水泥的需求,还会进一步促进云南地区的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为“七彩云南”贡献力量,充分展示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回应“一带一路”加速发展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云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云南省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支点,尤其是滇中产业新区的构建,北上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南下可与海上丝绸之路相通,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战略连接点。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充分发挥云南省地理位置优势,2013年9月28日,海螺与云南德宏州政府正式签订了云南盈江水泥项目。德宏州是我国面向印度洋、南亚、中东的大通道,是云南“桥头堡中的桥头堡、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拥有中国-东盟自贸区,毗邻缅甸,优秀建材产品缺口很大。海螺集团不仅收购允罕水泥厂原有生产线后,而且规划建设4500t/d生产线和配套水泥粉磨系统及余热发电项目。2013年10月30日,允罕公司原董事长杨利波与新任董事长贾树堂在交接材料签字,标志着交接工作正式完成。交接后,云南区域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驻点帮扶,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全面导入海螺销售管理体系,同时,分四批召开全体员工座谈会,稳步开展人员考评工作,稳定了过渡期员工的思想,保证了公司生产运行的有序开展。2014年11月11日,公司单日销售创管理权交接以来历史最好,实现了扭亏转盈。
盈江公司稳定运行后,为积极推进滇缅市场一体化,拓展龙陵、保山、盈江公司的销售渠道,提升云南区域水泥销售量,2014年10月,云南区域办公会通过了设立盈江公司缅甸密支那市场部的决定,并组织对滇西边境口岸进行走访调研,与有实力的水泥客商谈判,全面梳理水泥出口操作流程,为进入缅甸国密支那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2月9日,首批发往缅甸国密支那的120吨水泥出厂,顺利通过腾冲猴桥口岸至目的地,标志着海螺水泥正式进入缅甸国密支那市场。12月13日,缅甸密支那市场部正式成立,迈出了云南区域开拓国外市场第一步。
在保障老线运行可控的同时,盈江公司积极推进新线建设进程。2013年12月10日,厂前综合用房基础第一铲土方开挖;2014年7月5日,新线厂前区“三通一平”正式开工;2015年8月8日,新线预热器第一根立柱吊装完成,11月20日,预热器顺利封顶;2016年6月6日,一期4000t/d生产线点火投产。盈江公司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推进德宏州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大企业应有的贡献,而且对整合云南区域资源,打造海螺水泥出口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速推进在云南区域的市场布局,2014年4月,海螺水泥与香港德宏发展有限公司签署股权合作协议,成功收购昆明宏熙水泥有限公司80%股权。昆明宏熙水泥位于昆明市石林县石林镇,毗邻“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依山傍水,是云南省园林单位,拥有自备石灰石矿山,年熟料产能75万吨,水泥产能100万吨,2010年9月建成投产。2014年5月,双方顺利实现了管理权交接,标志着海螺水泥布局云南区域的第六家子公司正式组建。
并购后,在区域的统筹和指导下,宏熙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流程,转化下发基础管理制度300多页,有效破解了部分制约生产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同时,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和教育,导入海螺模式工资考核体系,在短期内实现了平稳交接过渡,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大大优化交接初期水平,窑系统台产上升20t/h,吨熟料综合电耗降低6kWh/t,吨熟料实物煤耗降低20kg/t等等。为进一步节能减排,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新的利益增长点,12月5日开工年产50万吨骨料项目,2016年4月1日,余热发电顺利并网发电,第一车骨料正式出厂,有效延伸了公司产业链。截至2016年6月底,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8亿元,利税0.03亿元。
区域管理助推发展腾飞
2011年9月10日,海螺水泥云南区域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任命傅永志同志担任首任区域主任,2012年10月17日任命许庚友担任区域主任,2014年2月6日任命李鑫担任区域主任,2014年7月21日任命陈永波担任区域主任,2015年9月6日,任命黄小明担任区域常务副主任,主持区域工作。
为更好地发挥区域管理职能,区域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区域管理委员会工作准则》、《云南区域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成立矿山管理、工程管理等10个专业管理小组,修订完善各专业组工作职责,对照管理职责制定了区域管理奖惩办法,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域各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技术对口帮扶、统一招聘、集中采购、互查互纠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补;通过管理人员公开竞聘、完善后勤文体设施、改善班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等措施增强了区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区域运行质量及专业管控水平,不断加快区域自身发展。
区域成立以来,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厂区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区域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正如云南省副省长高树勋在调研时所说:“海螺不仅技术领先,速度领先,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和环保工作,员工的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在同行业中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为云南的水泥企业树立了榜样”。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云南区域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主动践行滇缅一体化帮扶责任,在人员、物资、技术、培训、交流等方面,为集团的东南亚发展布局发挥积极的作用。皎施BOT项目竞标成功后,区域全力组织做好缅甸工业部、合作方MYINT公司、皎施工厂三方代表团的参观调研工作,让其深入了解海螺集团在水泥项目工程实施、工艺装备、清洁化生产运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缅甸海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必要的铺垫;项目选址时,组织分析人员“三班倒”,对600余缅甸石灰石、硅铝质材料、铁质校正材料及原煤等调研样品进行分析,保证调研样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第一时间反馈缅甸项目相关负责人,为项目矿山选址、原燃材料确定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项目建设期间,主动承担缅甸籍员工的培训工作,超前做好海外项目人才的储备工作,通过对口招聘、语言培训等方式先后为海外输送36名优秀员工,办理4000余次出入境,选派110人次赴缅帮扶,为缅甸海螺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提供盈江公司生产的水泥用于缅甸海螺工厂基建,并利用离缅甸口岸80公里,出口缅北地区,提前给缅甸区域拓展产品市场,进一步提升海螺品牌在缅甸的影响力,为缅甸区域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后记:从响应西部大开发进军云南,到拥护桥头堡战略拉开布局,再到回应一带一路加快发展,云南区域发展的宏伟蓝图正逐步从梦想变成现实。2016年6月28日,缅甸海螺5000t/d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云南区域必将承接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登上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成为集团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大后方,为集团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