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节能工作部署以及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同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采取函件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水泥行业中10户企业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收到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昭通) 有限公司、云南普洱天壁水泥有限公司、云南博闻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弥渡庞威有限公司、西畴县畴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七家水泥企业的函件;并组织人员先后到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易门县东源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现场实地调研。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调研的10户企业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大企业的固定资产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税利超千万元,如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等;小企业的固定资产上几百万至千万元,年销售收入上百万元,税利几十万元,如云南弥渡庞威有限公司、西畴县畴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易门县东源水泥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有一定的历史和生产经验,多数都是地方的税利大户、支柱企业,其产品广泛地用于当地城镇建筑、公路隧道、桥梁工程等建设,同时为周边地区的钢铁、冶炼、矿山吸收工业垃圾及矿尾等为生产的辅助原料。招聘工人减轻就业压力,也为当地就业有一定的贡献。由于水泥行业及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存放时间限制严格以及降低运输成本等因素,许多州、县把建设水泥厂当作快速发展当地经济的捷径,纷纷新建、扩建水泥企业,这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从市场的发展来看,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水泥工业的发展应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近期内水泥市场需求仍会旺盛。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重点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水泥需求量增长;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大幅度提升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水泥需求量增加;三是房地产业发展,经济实用房建设、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等,水泥需求量也会有较大增加,这些因素将对我省水泥生产的发展带来一个极好的机遇。
二、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
2000年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基本国策,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系列文件,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并出台了具体措施加快水泥业结构调整。这对水泥企业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1. 观念上的转变
首先认识到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认识到节约能源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国家已首次将具体而明确的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将降低能耗列入“十一五”规划目标中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显示了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中高耗能格局的坚定决心;其次认识到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和挖潜余地,建材行业是大有可为的。长期以来我国产品综合能耗一直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达40%,工业用水和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近20%。这一“高”一“低”里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建材行业可以为这些行业节能降耗做出积极贡献。第三,认识到节能降耗是建材行业降低生产成本、缓解资源紧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2. 设备更新加快
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节能降耗的物质基础,先进技术是节能降耗的助推力;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运用是所调研企业的共识。
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实施3号窑节能煅烧新工艺项目,采取降低入窑料浆水分的办法来降低烧成煤耗,并采用了真空吸滤脱水技术;投资310万元,技改取得成功。年可增27900吨,节水86230吨,节煤15874吨。技改直接经济效益493.37万元,投资回收期仅0.63年。该项目具有先进适用、生产可靠和节能显著、投资效益优等特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华新水泥(昭通) 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新型预分解干法生产线,是云南省最大的三条水泥生产线之一。在设备选型上,选用先进、可靠的装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原料系统采用风扫磨作为原料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降低了投资成本;预热系统采用大蜗壳、短柱体,低阻、高效旋风预热器;采用华新自主研制的Ø4.2×13m圈流磨水泥粉磨系统。在工艺设计上,该生产线工艺布置紧凑,工艺流程顺畅,因地制宜地设置功能区,便于管理。
西畴县畴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拥有较先进的生料配料、熟料配料微机控制系统、预加水成球微机控制系统及完善的检测能力,高耗能的设备采用了变频调速控制,能够稳定生产P.O32.5和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云南弥渡庞威有限公司——2004年投资500多万元,安装了立窑布袋收尘,对窑体采用了先进的保温技术改造,成球系统进行了全部改造,对生料磨、水泥磨系统的这一系列的投资改造,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个厂区已做到了无烟排放,被中国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全国现代立窑示范生产线”。
3. 资源综合利用付诸实践
水泥企业具有“吃废利废”、减少环境污染的先天有利条件,具有消纳废弃物的特殊功能。
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利用钢铁的高炉水渣、转炉钢渣、石灰筛下物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年产高标优质水泥300万吨和矿渣微粉60万吨,年利用工业废渣—高炉矿渣90万吨、钢渣18万吨、粉煤灰30万吨、其它废渣148万吨,成为昆钢节能降耗的一大亮点。
滇西水泥公司一直致力于“三废”资源特别是工业固体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综合利用研究和试验,公司每年“吃”掉各种工业废弃物40万吨左右,既解决了周边地区工矿企业废料废渣占地堆存和污染的难题,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稳定和降低了原材料的价格,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的目的。
云南博闻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9%;“三废”资源利用量每年8万多吨;水泥能耗达到国内同类窑的先进水平。
云南弥渡庞威有限公司优化配料方案,提高产、质量,有机地将工业废渣掺加生料配料,通过公司化验室多次实验总结,采用多种尾矿配料可行,由于多种微量元素的代入,起到了有效地矿化作用,改善了生料易烧性、降低了熟料热耗,立窑的平均台时产量、熟料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公司石灰石资源利用率从从前不到60%增加到80%以上。工业废渣的利用率已超过30%。
易门县东源水泥有限公司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始终追求“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十分注意对石灰石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充分利用采矿的伴生、共生、低品位剥离废渣制造水泥,并积极利用所含的化学成份与水泥原料相近的工业废渣作为水泥原料或矿化剂,公司产品的化验表明在水泥生料中配置适当的选矿废渣、工业废渣、不仅不影响水泥的质量,反而收到了很好效果,既减少了工业废渣对农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6年1至11月废弃物掺兑量月平均为37.02%, 皆达到文件规定的掺兑量达30%以上的要求。
各企业通过有成效的工作,取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实效。
三、目前制约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是资源与能源消耗大
水泥工业是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工业。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煤、电价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效益降低。
2.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对水泥企业的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建厂相对较早的企业来说,近期内难以做到,对这些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其次是无组织排放目前还没有相对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三是输送系统中转运站点多,转运站点的粉尘治理困难,排放指标难以满足要求。
3.资金的困扰
当前整个要素体系(包括资金、土地、自然资源等价格)都存在相当程度的扭曲,要解决企业的规模效益问题,资金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如大理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收入连年看涨,但因为过量的生产性投入使集团陷入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窘境,最终只得依靠产权市场来解决企业面临的流动资金问题。
4.重复建设的水泥企业过多
在水泥需求量有限的地区内重复建有多家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形成相互恶性竞争,致使水泥企业的效益都不好。
四、促进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 在国家政策扶持上,欠发达地区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所以政策上扶持相当重要,如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财贫民穷,购买力低,市场较小,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上,应当向这些地方倾斜,不搞一刀切,让市场来决定水泥企业的生存发展。
2. 高炉渣不属于利废资源政策应作调整。在计划经济年代,高炉矿渣由于钢铁产量过低,高炉废渣也少,因此国家当时制定政策时把高炉矿渣不列入利废资源,不享受相应的利废优惠政策。现在我国钢产量、铁产量比从前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时高炉矿渣也成几何级大幅增长,成堆高炉矿渣堆放,变成钢铁企业一大难题,也影响环境和空气质量。如昆钢龙山矿堆放200万吨高炉废渣,以昆钢目前生产量每年有70万吨废渣需要寻找处理地方,每年处置费为400万元。因此国家应调整高炉水渣政策,将其列为利废资源,鼓励企业想办法多用高炉废渣,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造福人类。
3. 应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退税政策于2005年上半年即终止,若能继续执行退税政策则对水泥企业是最大的扶持;二是对综合利用废弃物的水泥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三是应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尽快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综合资源利用管理办法,为企业利废变宝,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指引方向。制定管理办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稳定性,能够鼓励、提高企业把垃圾、废品变成社会有用资源的积极性。
4. 对于运输工业废渣的车辆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如优惠路费等,以降低企业负担,这也是鼓励企业多用工业废渣的有效途径。
5. 进一步严格水泥新建项目的审批工作,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已建水泥企业的效益。对国家政策限制发展、关停企业要严格执行。
6. 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设备,使资源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如城市垃圾转换成水泥的工艺、水泥余热发电的工艺)。这对于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整体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综合利用,消除环境污染,造福子孙后代大有益处。
7. 强化环保意识,综合治理污染,积极快速推进清洁生产,提高综合资源利用效率,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尽可能多地使用其他行业的废弃物,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省工经联、省建材协会联合调查组 执笔:李然 李兴仁)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