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4月集团考察组第一次踏足印尼算起,六年时间里,集团公司已在5个国家和地区落实发展项目15个,成为中国建材行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佼佼者。六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海螺人“海外梦”的实现,离不开千百名海外员工的全心付出,他们把自己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海螺的海外事业,在遥远而陌生的他乡经历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也收获着不同寻常的精彩人生。
在美好的春天里,让我们通过一篇篇精彩故事,致敬那些曾经或正在海外奋斗的海螺人,感受他们的梦想和坚守,唤醒久违的激情,汇聚前行的力量,让海螺人的“海外梦”更美好更广阔!
孤独与信念的碰撞
2012年,集团海外发展急需大量人才,向内部各子公司下达了“征贤令”。远在湖南的胡文钊接到任命后,马不停蹄地赶赴当时距离集团总部最遥远的海外子公司——西巴布亚项目公司,在巴布亚省的密林里一呆就是两年多。
作为西巴海螺的元老级人物,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语言,不是工作,而是孤独。曾经有8个月的时间,只有他一个人,探勘码头、观察水文和风浪,举目无亲,“快被孤独逼疯了!”
但是20余年的海螺工作经历,让海螺精神融入了他的骨髓,快人一步“走出去”,把海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实现集团公司第三次腾飞,是每一个海螺人的信念!凭借着这股信念,他咬牙挺了下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海螺人庄重的誓言。
在西巴驻守两年四个月后,根据组织安排,他被抽调到南加海螺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分管矿山系统工作。
矿山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尤其是在热带雨林条件下作业,旱季酷暑难耐,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稳定队伍、凝聚人心?胡文钊倾听矿山员工想法、了解员工心声,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他组织在矿山开辟绿化区域,种植实用又赏心悦目的红毛丹、芭蕉树等各类瓜果树,为矿山带去了勃勃生机;设立意见箱,收集印尼员工心声,及时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中印籍员工间的文化融合;制作信息公示栏,及时将公司各项会议、通知、通报翻译成中印双语进行张贴公布;将工程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翻译成印尼语,并制作成标识牌悬挂在员工宿舍区,让员工工作之余能够学习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违章操作。
考虑到矿山印尼籍员工多为当地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和手工业者转化而来,技能水平普遍较差,他适时提出“建设学习型团队,不让一名员工掉队”的倡议,在矿山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开拓竞赛等活动,特别开展中国籍员工与印尼籍员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从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活动开展,既融洽了两国员工的关系,又促进了矿山工作的推进。开展建设学习型班组以后,印尼籍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高,遇到晋级考试全部顺利通过,个个一脸灿烂的笑容,尤其是开展的特种设备作业考试,矿山印尼籍员工全部通过取证考试,实现人人持证上岗,防范了矿山作业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
回顾在印尼披荆斩棘的岁月和心路历程,胡文钊侃侃而谈,“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无论身处何地,用奋斗和激情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有爱在哪都能飞翔
海螺集团成立20周年征文比赛中,一篇《海外游子与宝贝的趣味通信》打动了所有评委的心。“出生至今仅有三次相见,只能依托视频遥遥思念”“你说海螺事业催人奋进,就算眷恋也要继续前行”“漂洋过海奋斗已有三载,争分夺秒在与时间比赛,率先垂范填补市场空白,干出业绩做好一路一带”……一段段朴实无华的词句,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海外建设的不易,体现了海螺人的奉献精神。
信里的主人公叫文童,2013年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奔赴海外,现为南加海螺销售处副处长。
印尼南加海螺是集团公司首个海外实体项目,市场建设要从零做起,而当地经销商习惯了印尼水泥企业的独家经销销售模式、银行保函信用证结算方式,给公司市场开拓带来重重困难。作为销售处负责人,文童深知肩上的担子沉、责任重,他第一时间开展销售市场调研,研究印尼水泥行业特点与销售模式,为市场开拓作准备。在国内,2个小时车程基本能走遍所有的销售区域,但公司在印尼销售半径大,而且当地路况差,各核心市场到工厂之间车程至少5个小时,一天在车上度过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2015年1月12日,南加海螺公司首批水泥顺利出厂。产品初步投放市场后,能否快速打开市场局面、提升产品销量,直接影响产品后续生产安排及市场销售策略制定。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文童与销售人员一起深入市场一线,通过开展水泥送样、阶段性促销、召开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推介公司产品,耐心倾听客户需求、收集反馈意见,海螺水泥不断在市场取得新突破,公司产品销量节节攀升。2015年6月,为尽快给客户送样,多拜访几家客户,文童带领销售员从早上6点钟出发,一路驱车18个小时,又经过2次船渡,终于在晚上12点到达目的地,当地小镇没有宾馆,他们就把车子停在搅拌站内,直接在车上休息。客户知道了这件事情,深深折服于海螺的销售服务精神,在水泥适配合格后立即采购海螺水泥,现在仍然是南加海螺的忠实客户。
2016年初是印尼的工程淡季,销量下滑幅度之大远远超出了公司的预料,销售人员不断强化市场跑动,也收效甚微,眼看公司水泥熟料库存不断攀升,很有可能造成库满停窑,文童在放弃了2015年春节回国探亲的机会之后,这一次又推迟了回国探亲的时间,带领销售人员积极开展新一轮的市场攻势,做好与各区域经销商和统销市场部沟通对接,督促提货和仓储,提升销量和合同兑现率,缓解公司库存压力,确保了大窑顺利运行至计划检修时间。
良好的沟通是市场开拓的必要条件,在海外,语言是限制交流的一大难题,文童从到印尼的那天起,他的包里一直放着一本翻破了的印尼语学习资料,手机上下载的都是印尼语学习软件和词典,主动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印尼语,现在说一口流利印尼语对他来说越来越轻松了,工作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文童不仅是一名管理人员,更是一名优秀的销售先锋,他用行动彰显一名合格党员的优秀品质,实现了对女儿的诺言。
印尼通是这样练成的
海螺在印尼投资,是海螺“走出去”很重要的一记“重拳”,意义非凡。集团派到印尼的员工,都是经过层层考核、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西巴海螺办公室主任王海青,就是其中之一。
来印尼前,王海青在浙江台州海螺工作。他有两个孩子,大的马上要上小学,小的刚满一岁,家里特别需要他,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响应集团号召,奔赴海外,开始新的征程。
刚来印尼时,他一句印尼语也听不懂,一句印尼话也不会说。而今,大家都称赞他是“印尼通”。“印尼通”不仅仅是说王海青的印尼话说得“溜”,还有他对当地法律、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
王海青的主要工作对内是人事行政管理,对外是协调与当地政府、村民的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否能够走稳走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当地文化能否融合,所以王海青的担子、压力可想而知。而在他的脸上,你看不到“愁眉”,传递给你的,是正能量的“朝气”。
如何才能成为“印尼通”呢
身着印尼“国服”的王海青回答是:刚到印尼,遇到的困难N多,你绕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去面对、去克服。
他说,领导那么信任你,必须得做好,这就是“海螺”的文化。
王海青负责的工作面广而琐碎。比如内部的人事管理,牵涉到印尼籍的员工仲裁时,你必须要考虑当地的法律、习惯、宗教,还有,你必须把印尼人培养成能够接受海螺文化的员工。再比如,对外协调这一块,尤其是附近村民的搬迁上,你必须要一个个去动员,去做工作,还有,员工的后勤生活保障、业余文化娱乐等等,你必须要组织一些中印员工都乐于参加的比赛和节目,来促进中印员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印尼通”的称号就是从他认真、踏实的工作实践中得来的。
不到没有退路之时,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强大!
“Mr Feng Bagus(冯是好样的)!”问起冯洪东,印尼南加海螺公司矿山分厂印尼籍员工交口称赞。
“ 目标共坚持15天,还有14天!”“不到没有退路之时,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强大!”——冯洪东习惯在QQ上发表心情感言。
拥有7年工作经验的冯洪东在国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维修技能,凭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南加海螺维修保障体系建设大舞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与维修队伍一道筑起了设备维修维护的坚固屏障。
2013年2月底,集团公司首台ATLAS移动破碎机到场。这是未见过的新设备,大家没有任何调试、操作和维护保养经验,全英文使用说明,冯洪东必须要尽快熟悉设备内部结构,并摸索出一套稳定的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体系。“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与其等死,不如拼到死!”挑战面前,冯洪东早已忘记了热带雨林气候所带来的持久湿热和闷热,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任何检修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前去,最后一个下来。烈日当头,他依然深入设备内部,仔细查看和研究盘转速、轴承油温变化、信号灵敏度等细节,利用技术厂家驻厂的有利时机,研讨琢磨新设备性能和维修维护保养知识,积极参与现场安装调试。针对破碎机衬板等易损件更换不便、人力物力浪费较大的不利情况,他白天蹲在现场,晚间回宿舍上网查找维修资料和设备操作、维修信息,与国内维修同行沟通交流心得体会,虚心向领导同事求教,通过日积月累的思考和实战积累,“庖丁解牛”般的设备网络结构清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目前,破碎机运转基本满足公司工程用石子需求,为公司项目工程建设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SOOSAN SB130液力锤由于在自营期间使用时间长、工作负荷量较大,出现了高低压氮气包进油、冲击力降低、钎杆导向套磨损严重等现象。冯洪东组织维修技术人员开展专题研讨会,查找问题所在,形成整体方案,全面铺开自营维修项目。从早上5:00爬起床来,在矿山地表温度持续高达40度以上的环境下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顶烈日、扛高温,冯洪东一边翻阅技术资料,一边谨慎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饿了吃芭蕉叶包饭,渴了一瓶矿泉水“咕噜咕噜”下肚,汗水浸湿了衣裳,凝结成了白色的盐渍。由于拆卸不方便无法戴手套,他的手指和手臂经常被划伤,但每次都是用创口贴简单处理一下就接着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冯洪东带领维修工段中的印尼籍维修人员,顺利地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维修任务,试车成功。虽然又是在40多度的高温下奋战了一天,但维修结束时,他还不忘打趣道,“在两天一大雨,每天有小雨的印尼雨季,能够完成任务还得要感谢难得的好‘天气’!”在谈到如何保质保量完成维修任务时,冯洪东说到,“只要上下齐心合力,认真仔细对待,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都感到无比的畅快!”
入乡随俗,适应环境和文化差异是海外员工的必修课。“冯洪东平时工作认真执着,在印尼语学习方面同样要求严格,学习提高很快,在现场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印尼员工进行交流,召开会议安排工作。”矿山分厂厂长张国俊谈到。融入陌生环境,最快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冯洪东会尽量使用印尼语与当地员工交谈,碰到不会说的单词,经常向翻译或中国籍懂印尼语同事求教,并利用手势和网络等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单词量。
冯洪东的笔记本夹层有一张合影照片。那是他2014年春节回国休假时,与家人离别前在老家门前留影,一家三口在雪地里笑颜绽放。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个奇迹
“身在异国他乡,工作上我从来不觉得苦和累,有一种责任感在驱使着我,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王翔是南加海螺制造分厂一名基层工段长,为了调试,他曾经连续36个小时守在一线,基本未合眼,赢得了分厂‘程咬金’的称号。他说:“我们的工作就像一个哨兵,岗位很平凡,但能够坚守几年,那就是不平凡。”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只能奋力前进,且不容失误,人生又何尝不是,致一直在为家,为国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南加海螺设备保全处处长助理李海兵的QQ签名。李海兵母亲年事已高,小孩尚年幼,妻子在家照顾一老一小,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肩上担子很重,“我们总是期望一路坦途,但面对的总是艰难险阻,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一世的坚强。一辈子,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展现精彩,活得漂亮,而努力工作,让我拥有了面对这一切的勇气和底气!”
覃恩勐,一个主动请缨从广西区域过来的壮族年轻人,8 2年出生的他,已经是生产技术部的部长了。谈及工作时,他说,在缅甸,工地现场多是40多度,由于人少,我担任过维修工、润滑工、技术工。但是我从来不后悔,我之所以来缅甸,是因为我想找到自己的舞台,只有来了,在过程中才会得到磨砺。
“结缘海螺是我事业的启蒙地和福地,在集团公司首个海外项目我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这也鼓励着我怀着感恩的心,带领本部门的人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工作是我价值的体现。在管理岗位上,我有种知识的恐慌感,2012年下半年,我报考了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专业,希望能够助力自己的日常管理。”南加海螺制造分厂副厂长许谦如是说。
异国他乡的爱情
“倘若在国内,春天是爱情之花开放的季节,但于我而言,这是第三个年头与她擦肩而过了。”南加海螺矿山分厂的采矿主管吴佳奕,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此起步。“两年前,女友因工作距离遥远弃我而去。”他在日记里写下:“这里没有四季的轮回,晨起,树林外偶尔传来穆斯林虔诚的诵经声,告诉我这是异国他乡,我已与故土远隔重洋。”字里行间满是情感的失意。
30岁的李富宝,四年前和海螺集团一起拓荒南加,正值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也替他张罗了几次,“很多姑娘一听说我在印尼的一个岛,就打消了念头。”去年他唯一一次回家就为了相亲。“谈朋友,是这些年轻员工的头疼事,条件太艰苦,谈一个分一个。女孩子有的一听条件就不来了,有的来了被吓到,回去就分手了。”后来公司外派借调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已婚。
但结了婚,驻扎在外,家庭便成了最大的牵挂。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跨国婚恋。31岁的阜阳小伙子张杰,爱上了化验室的印尼姑娘Akika,这一“八卦”由南加海螺质量检验科的同事们爆出,公司高层得知都很开心,还催促张杰加快进度。“已经见过双方家长啦”,如果一切顺利,南加公司里的第一对跨国姻缘即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