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主线,中国水泥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引领全行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尤其在引领全行业去产能、促创新、稳效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就近年来水泥行业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对今年的协会工作进行了展望。
协会工作出实招 重落实
记者:请您总结回顾一下近些年来中国水泥协会在贯彻落实乔龙德会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孔祥忠:党的十八大以来,协会从政策引导、行业结构调整和建立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水泥行业要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我个人认为协会最主要在五个方面做了工作:第一个是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要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去产能方面要做大量工作;第二个是技术创新的问题,面对环境、能源、资源的约束,需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三个是维护行业利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错峰生产;第四个是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多给政府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咨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领;第五个是作为行业协会自身发展定位和能力的提升也要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主要取决于行业协会能力的发挥和大企业责任担当的市场行为。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行业结构优化、效益稳定增长、创新动力持续、竞争能力增强。
具体来说,在去产能方面协会是做了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作。围绕水泥行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国家政府层面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和落实。实际上去产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很大,往往各级政府、企业之间利益的博弈。完全靠市场自由竞争来淘汰是不现实的,水泥是具有产能弹性的行业,可以以销定产,可以按季节调节生产周期,可以按需求波动控制销量输出。仅靠政策“一刀切”去产能也不允许,行政化关闭小企业,政府必须有必要的补偿资金,还要处理许多关闭企业员工的再就业和各项保险。最后只能探索有特色体制下的市场化去产能模式,就是要靠大企业在去产能中发挥作用,靠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双重并举。去产能的过程必定是一个产能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也必然出现一个行业效益稳增长的结果。这种模式的探索、市场化的行为,需要政府提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这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十八大以来,中国水泥协会在去产能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协会围绕去产能的工作与工信部、地方政府和协会,分不同区域,先后组织召开了很多场专题研讨会或大型会议,也做出了全国水泥行业十三五期间去产能的总体方案,也为不同省去提供了去产能方案和建议。尤其协会配合工信部开展区域市场去产能的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从这几年的实践来说还是不错的,我们按照市场化去产能的方式,尝试和推进区域的平台经济建设作为去产能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乔龙德会长亲自抓二代水泥的提升工作。此外,协会还从标准入手抓创新,配合国家对能效标准的提升要求,环境保护改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协会坚持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活动,开展表彰优秀总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分支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功能,在推动水泥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环境资源利用、标准质量建设、助磨剂技术创新、特种水泥研发、智能化管理提升、碳减排技术交流、国际水泥技术装备会展、协会员工专业培训等方面不断推进行业技术创新。
三是在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协会工作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在推行错峰生产,起到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我认为错峰生产也为中国水泥行业开展行业自律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错峰生产,让行业内达成一些共同的认识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如果没有错峰生产,没有行业自律,我想这几年在产能过剩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是在加重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效率就不能够逐年回升。
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协会坚持为许多政府部门常年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机制,几乎涉及行业发展的所有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协会都参与了咨询工作。努力做到政府的好帮手,企业的贴心人,市场的协调者是协会的工作目标。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9〕9号),提出了“把在制度建设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作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是对协会工作在国家法制建设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也是提升了协会工作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
第五是行业协会自身发展定位和能力的提升。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四个方面:国家政策、产能集中度、行业协会、创新能力。行业协会与其他三个因素是直接关联,引领协调服务是基本定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体制下,尽可能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也是困难的事。协会依然坚持内部员工技能培训,引进企业化管理思路,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员工的技能。
协会助力行业发展
记者:2018年水泥行业全年利润创历史新高,您能否从协会的角度介绍一下,在这一年当中,协会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孔祥忠:2018年协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去产能。我认为去产能首先要遏制新增,在这方面协会的工作呈现出两个亮点。一个是协会很好地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一个是倡导大企业带头引领作用。
首先,政策方面,协会主要是抓住了产能置换的政策。国家工信部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下文,跨省产能置换,要进行听证,行业协会听证,这样就加强了对新增产能项目的监督的合力。所以协会在这一方面主动出击,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对新上产能的监督作用。也是因为这样,很多新增产能的项目都被拦截下来了。
其次,去产能需要大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国家没有强制性政策要求,要求企业必须按着什么规模、大小来进行关闭的时候,大企业带头关闭自己集团内的落后产能或无效产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今年这种做法将会继续延续。同时大企业通过带头去产能,利用减量置换政策,既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也优化了大集团自身的产能市场布局。我想这是大家比较乐意看到的事情。
此外,我认为2018年水泥效益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叠加而成,而不是单一的。其实从行业内部来说,南北地区的水泥市场是不平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同时作为基础的建筑材料来说,不可能只有水泥单方面的价格上升,它一定是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比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陶瓷的价格相互影响。我认为客观上这是一个经济向好的表现。从去年南方地区的GDP的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可以反映出来南方地区市场需求旺盛。而北方地区的市场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所以,即使水泥行业在去年全年利润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的情况下,北方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依然亏损。而且这种亏损不是去年亏损,已经连续好几年亏损。所以,我想行业协会如何解决行业内南北市场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是重点,我认为,去产能工作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北方地区。
高质量发展 任重道远
记者:今年,中国水泥协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入手继续深化行业去产能、促创新、稳效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孔祥忠:今年4月9日,中国水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的圆桌会议,也就是我们传统的叫C12+3峰会。在峰会上,大家达成共识,最重要的三大任务是是去产能、促创新、稳效益。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
去产能的工作,将是中国水泥行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要做的。即使推进的困难重重,但也必须要往前走。因为现实情况是南北市场不平衡,产能严重过剩,北方过剩的程度更严重,效益一直不好。此外,市场的需求不可能一直往上涨。现在GDP的指标向好,1季度的GDP是6.5,但是我想如果GDP的指标增长到6以下的时候,水泥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不会再增长甚至是下降。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来看,水泥行业都会有峰值。我认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现在的市场需求就是一个峰值,峰值过去了,还是要下降的。所以从长远来说,去产能是长期的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一点一点,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去产能的落实工作。
今后,行业协会在配合政府去产能工作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从政策层面,从法制角度等方方面面面进行配合。我想今年协会将启动十几项标准,涉及到环境标准、资源方面的标准、能效方面的标准、质量的标准等都会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法制的手段讨论去产能的问题。另外,协会也会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呼吁倡导大企业带头通过减量置换去产能,这几项工作同步推进去产能的工作。
另外,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协会工作的重点。近几年,国家提出了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水泥行业也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水泥行业的功能发挥出来。城镇化建设中间的垃圾、危废还有垃圾焚烧的飞灰处置,这些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我们才刚刚起步。所以可以借鉴成功经验。未来水泥行业可以为城镇化建设、垃圾综合利用,为国家的青山绿水,发挥很多的作用。我想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方面。
最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作用。为认为,协会必须按照章程规定的职能去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如何推动结构调整方面。结构调整主要是遏制新增产能,推动去产能工作。其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坚持全面推进错风生产,保持行业效益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做基础。去产能也是有成本的,所以一个行业效益稳定,是开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承担更多公益事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所以高质量发展中效益也是我们要把追求的。
一个行业不可能独自往前一直走,还需要考虑如何衔接上下游的行业,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遵守的,对行业协会来说,也是要非常重要的,协会需要配合政府做好这方面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泥协会在去产能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协会围绕去产能的工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地方政府和协会,分不同区域,先后组织召开了很多场专题研讨会或大型会议,做了全国水泥行业“十三五”期间去产能的总体方案,也为不同省区提供了去产能方案和建议。尤其是协会配合工信部开展区域市场去产能创新试点平台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几年的实践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我们按照市场化去产能的方式,尝试和推进区域的平台经济建设作为去产能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乔龙德会长亲自抓二代水泥的提升工作。此外,协会还从标准入手抓创新,配合国家对能效标准的提升要求,环境保护改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协会坚持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活动,开展表彰优秀总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分支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功能,在推动水泥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环境资源利用、标准质量建设、助磨剂技术创新、特种水泥研发、智能化管理提升、碳减排技术交流、国际水泥技术装备会展、协会员工专业培训等方面不断推进行业技术创新。
三是在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协会工作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推行错峰生产,起到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我认为错峰生产也为中国水泥行业开展行业自律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错峰生产,让行业内达成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如果没有错峰生产,没有行业自律,我想这几年在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在加重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效率就不可能逐年回升。
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协会坚持为许多政府部门常年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机制,涉及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协会几乎都参与了相关咨询工作。努力做到政府的好帮手、企业的贴心人、市场的协调者是协会的工作目标。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9〕9号),提出了“把在制度建设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作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是对协会工作在国家法制建设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也提升了协会工作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
五是行业协会自身发展定位和能力的提升。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四个方面:国家政策、产能集中度、行业协会、创新能力。行业协会与其他三个因素是直接关联,引领协调服务是基本定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体制下,尽可能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也是困难的事。协会依然坚持内部员工技能培训,引进企业化管理思路,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员工的技能。
协会助力行业发展
记者:2018年水泥行业全年利润创历史新高,您能否从协会的角度介绍一下,在这一年当中,协会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孔祥忠:2018年协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去产能。我认为去产能首先要遏制新增,在这方面协会的工作呈现出两个亮点:一是协会很好地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二是倡导大企业带头引领作用。
首先,政策方面,协会主要是抓住了产能置换的政策。工信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联合下文,要求跨省产能置换,要进行行业协会听证,这样就加强了对新增产能项目监督的合力。协会在这一方面主动出击,配合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新上产能的监督作用。也是因为这样,很多新增产能的项目都被拦截下来了。
其次,去产能需要大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国家没有强制性政策要求,要求企业必须按着什么规模、大小来进行关闭的时候,大企业带头关闭自己集团内的落后产能或无效产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今年这种做法将会继续延续。同时大企业通过带头去产能,利用减量置换政策,既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也优化了大集团自身的产能市场布局。我想这是大家比较乐意看到的事情。
此外,我认为2018年水泥效益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叠加而成,而不是单一的。其实从行业内部来说,南北地区的水泥市场是不平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同时作为基础的建筑材料来说,不可能只有水泥单方面的价格上升,它一定是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比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陶瓷的价格相互影响。我认为客观上这是一个经济向好的表现。从去年南方地区GDP的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南方地区市场需求旺盛。而北方地区市场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所以,即使水泥行业在去年全年利润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的情况下,北方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依然亏损。而且是连续好几年亏损。所以,我想行业协会如何解决行业内南北市场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是重点,我认为,去产能工作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北方地区。
高质量发展 任重道远
记者:今年,中国水泥协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入手继续深化行业去产能、促创新、稳效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孔祥忠:4月9日,中国水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也就是我们传统的叫C12+3峰会。在峰会上,大家达成共识,最重要的三大任务是去产能、促创新、稳效益。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
去产能工作,将是中国水泥行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要做的重点工作。即使困难重重,但也必须要往前走。因为现实情况是南北市场不平衡,产能严重过剩,北方过剩的程度更严重,效益一直不好。此外,市场需求不可能一直往上涨。现在GDP的指标向好,一季度是6.5,但是我想如果GDP的指标增长到6以下的时候,水泥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不会再增长,甚至是下降。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来看,水泥行业都会有峰值。我认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现在的市场需求就是一个峰值,峰值过去了,还是要下降的。所以从长远来说,去产能是长期的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一点一点,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去产能的落实工作。
今后,行业协会在配合政府去产能工作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从政策层面,从法制角度等方方面面进行配合。我想今年协会将启动十几项标准,涉及到环境、资源、能效、质量等标准都会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法制的手段讨论去产能的问题。另外,协会也会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倡导大企业带头通过减量置换去产能等,通过这几项工作同步推进去产能的工作。
另外,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协会工作的重点。水泥行业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水泥行业的功能发挥出来。城镇化建设中的垃圾、危废,还有垃圾焚烧的飞灰处置,这些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我们才刚刚起步。未来水泥行业可以为城镇化建设、垃圾综合利用,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高质量发展不仅只是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方面。
最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是协会必须按照章程规定的职能去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如何推动结构调整方面。结构调整主要是遏制新增产能,推动去产能工作。其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坚持全面推进错峰生产,保持行业效益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做基础。去产能也是有成本的,所以,一个行业效益稳定是开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承担更多公益事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
一个行业发展需要考虑如何衔接上下游的行业,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遵守的,对行业协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协会需要配合政府做好这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