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前,雄安新区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拉开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的序幕,为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如何?7月4日,记者到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工程、容西混凝土搅拌站等重点项目现场,实地走访调研。
打造具备抵御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的防洪工程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如期保质完成任务,努力创造‘雄安质量’,为‘千年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现场指挥、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刚的话,道出了众多管理者和施工建设者的心声。
“高质量推进防洪工程建设,确保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具备抵御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曹刚说,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是雄安新区起步区北部重要的洪水防线,对抵御大清河北支洪水保护新区起步区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工程。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于3月底完成招标后,积极推进施工图地勘及设计审查工作、用地征拆等施工各项工作。自6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新区和施工企业严格防洪标准,精心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按工期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防洪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清表45万立方米,修筑运输道路18公里,水泥搅拌桩1.5万延米,堤身土方填筑55万立方米。
建好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
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项目相关负责人王文彪介绍,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闸引水,途径冀、豫两省六市二十三县(市区),全长482千米,明渠自流入淀,最高补淀水位6.15米。
白洋淀引黄泵站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要建好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王文彪说,工程自2018年10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施工过程中,泵站实体工程与5D施工BIM模型同步建立,经过120余天紧张的施工,2019年2月1日零时起,泵站三台水泵陆续启动,至2月28日上午9时,不间断运行657小时,圆满完成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3500万立方米的既定目标。
通水完成后,现场继续进入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截至目前,任文干渠、清污闸及泵房进、出水池部分已经全部完工;泵房上下游主体工程已经浇筑至19.5米高程;驿站段楼梯间高程11.8米以下框架施工完成60%;管理房段高程11.8米以下框架施工完成80%。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白洋淀淀区正常水位将保持在6.5-7.0米,淀区面积稳定在360平方公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将建立稳定的常态化补水机制,于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向白洋淀实施冬季补水,每年通过白洋淀引黄泵站入淀补水量可达1.1亿立方米。
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混凝土搅拌站
河北雄安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聂全军表示,容西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施工单位将构建6S管理体系,在国内首创“封闭生产、无人值守、永磁变频”的智慧管理工地,努力在混凝土搅拌方面打造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容西混凝土搅拌站位于容城县城区西北侧S333省道和津保铁路以北,南侧毗邻津保铁路,建设内容包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和水泥稳定料搅拌站各1座以及搅拌站配套工程,占地14万平方米,由中冶二十二冶、中冶京诚及金隅冀东联合体负责施工建设。
目前,项目现场临时设施、建筑地基处理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安装3台塔吊,正在加快安装搅拌站储料罐。施工阶段信息化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成,运营期信息化方案已编制完成,下一步研究决策后将进行实施。智慧工地已建设完成,实现实名制管理,实现门禁人脸识别,共安装34个摄像头,环境监测系统安装完成。
“我们按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建站理念,采用封闭式皮带通廊上料、钢制骨料(粉质)料仓储存、楼式搅拌站二次厂房封闭等国内最先进设计理念,将真正实现无任何粉尘排放、无装载机上料等先进工艺。”容西混凝土搅拌站现场经理张彦军说。
张彦军介绍,在节约用水方面,项目将雨水、工业及生活用水多次净化、多次储存、多次利用,真正实现零排放;在清洁能源方面,将厂房屋面设置若干光伏发电,从而达到利用清洁能源的目的;在绿色环保方面,将工艺管道全部布置在设计的综合管廊内,发挥了综合管廊的综合效应,且在综合管廊的设计上采用装配式管廊先进施工技术,而生活区及配套区的装配式理念也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的施工要求;在编制标书方面,通过BIM技术将工艺要点进行简要展示,基本上达到了宣传展示的效果;在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设备配置方案方面,反复讨论修改,力求做到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做法无形中都给方案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