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数字水泥网及多家媒体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发出通知,暂停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工作。通知指出:“最近,我区的一些市县在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未充分统筹考虑所在地区环境质量、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交通物流等因素的情况下,拟以各种名义新建水泥、玻璃项目,将导致项目布局、规模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影响水泥玻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防止水泥行业的盲目和无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决定从印发本通知之日起暂停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工作”。
无疑,这是一个进步,说明广西工信厅已发现产能置换带来弊端。
这几年,国家有关方面叫停了水泥新增产能,但却为产能置换开了绿灯,埋下了不少隐患。一些企业借产能置换之名,报小上大,实际上不仅没有去产能,还变相增加了产能,对水泥市场造成新的压力;有的企业以异地置换的方式,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水泥产能置换到本省,至少带来两个坏处,一是给本省水泥市场带来压力,二是激活了僵尸产能。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带了很不好的头。
广西这一步走得好,真正从供给侧斩断了部分企业新增产能的欲望,建议继续坚持,不要再为特定企业开后门,从而有效压缩本地区的水泥产能,缓解供给侧压力,真正实现去产能目标。
广西已经走出了一步,接下来就看国内其它省份是否跟进,国家相关部门是否制定更严格的产能置换政策。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从国家层面应立即停止异地产能置换。
2、逐步停止同一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产能置换,将产能置换严格控制在本地区同一企业内部进行。
3、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应鼓励企业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应制定产能削减计划报当地工信部门备案,以逐步削减产能,最终使有效产能削减到市场能承受的合理水平。
4、严格控制提产技术改造,不能给水泥企业利用技改名义实际增加产能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许多企业钻政策的空子,名义上是技术改造,实际上是增加产能。
5、立即制定去产能路线图、时间表。去产能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实际效果有限。不能就这么耗下去,再耗下去,对企业经营、对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没有好处。
6、相关立法应该跟进,如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能耗标准,把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企业逐步挤出市场,一方面可以保证蓝天计划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同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现有产能。
7、适当调整错峰生产政策。错峰生产在一段时间内对保证市场有序竞争是有效的,为此,一些行业大佬提出错峰生产应常态化。笔者认为,错峰生产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常态化。错峰生产常态化不仅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同时会拖延去产能进程。
这几年,去产能之所以难以推进,一方面是政策不明晰,给部分企业钻了空子,另一方面是个别企业私心太重,阳奉阴违,不能顾全大局,还有就是员工安置问题。作为政策制定者应统筹考虑,把去产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比如适当征收去产能基金,用来补偿牺牲产能的企业,既要保证市场合理有序竞争,又要兼顾企业承受能力。
以上是一己之见,可以拍砖,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