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期水泥价格将明显走高

来源: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达3.87亿吨,同比下降12.1%。其中,传统旺季的3月份,全国单月水泥产量仅为1.87亿吨,同比下降5.6%。从中国水泥协会监测数据看,由于一季度末水泥库存走高,反映实际水泥销量降幅比产量降幅更大。

“一季度,水泥行业总体呈现‘成本上升、需求下降、效益下滑’的经济运行特征。”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表示,受疫情多点扩散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工程项目资金不足、施工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叠加疫情期间管控严格,道路运输不畅,市场需求整体低迷等现状,导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出现两位数大幅度下滑。同时,煤炭、油价和运费等大幅上涨致使水泥成本端增加明显。

中国水泥协会监测数据显示,从区域来看,一季度水泥产量同比降幅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分别下降30.7%和20.2%;降幅相对较小的是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下降6.8%和7.4%。

一季度,水泥行业需求端整体低迷的同时,库存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全国水泥库容比持续在60%至70%之间波动。“从30个省市区域库位看,有19个区域水泥库存处于较高位(库容比高于等于65%);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库容比小于等于50%)仅有5个省市区域。”陈柏林介绍,一季度全国水泥库存同比大幅上涨,仅比2020年一季度疫情初发时有所下降。

水泥库存快速上升,导致水泥价格趋弱运行。一季度,全国水泥价格呈现“高位震荡调整”的特点。“今年年初以来,全国水泥价格延续去年四季度高位回落走势,在成本大幅上涨的支撑下,价格回落幅度明显收窄,不同区域涨跌互现,以震荡调整为主”。陈柏林说。

据数字水泥网监测,一季度全国标号42.5散装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516元/吨(含税到位价),同比上涨17%。从区域月度水泥价格走势看,一季度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属于需求淡季,多数处于错峰停窑期,产销双弱,价位和同比涨幅虽高,但总体处于有价无市状态;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价格同比略有增长,但涨幅低于成本涨幅,毛利率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西南地区水泥价格同比虽有较大上涨,但价位最低,仅为431元/吨。

成本大幅上涨也是影响水泥营收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了解,主流市场区域煤炭到厂价已达到1400至1600元/吨,同比上涨80%以上,这使得水泥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陈柏林表示,吨水泥成本同比涨幅超过水泥价格涨幅,导致吨水泥毛利水平同比明显下降,“预计二季度煤炭价格或有回落趋势,但总体将保持高位波动,将促使水泥价格进一步高位上涨。”

面对多重压力,一季度水泥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实属意料之中。日前,水泥行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一季度业绩报告,多数公司业绩表现不佳,一些水泥企业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不过,多数公司看好二季度水泥市场,称业绩有望扭转。

“北部企业亏损扩大,南部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水泥销量大幅下降和成本上升所致。”陈柏林认为,二季度初,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水泥市场将持续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库存不断上升,企业销售压力倍增,“但后期随着疫情防控解除,下游需求将会集中释放,加之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扭转,水泥价格将会明显走高,行业效益也将随之改善。水泥企业必须抓住今后疫情结束和季节需求的窗口期,合力做好保供给增效益,才能完成全年经营目标。”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表示,4月份通常是水泥行业旺季,但目前市场需求还未启动,导致旺季不旺。促使水泥企业“稳生产、多生产、增效益”的源头,仍是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开工率和工程量。

“面对当前形势,只有坚持常态化错峰生产才能保障水泥有效供给,实现效益稳增长。”孔祥忠提出,错峰生产是不断探索水泥市场经济的预期管理机制,实践证明,有助于稳定和强化市场长期和理性预期的管理。“随着水泥市场需求呈现长期下降趋势,产能严重过剩将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建立供需动态平衡、市场竞争有序的有效市场制度十分重要,在全国推行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保障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