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老湿法水泥窑即将拆除

来源: 来源: 金陵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4日

    站在南京中山陵台阶前,你会发现一种淡淡的青色,这种青色,正是当年中国水泥厂泰山牌水泥产品的颜色。80多年来,中山陵墓的主体工程成为中国民族水泥工业早期发展的最好见证。

    中山陵的台阶水泥均产自中国水泥厂的一号窑,这部老窑始建于1921年,是中国第一部湿法窑,于1998年停产。昨日,记者在中国水泥厂听闻,这部窑就要被拆除了。

    一号窑停产已10年

    一号窑在哪儿?记者戴上安全帽,站在一处废弃的厂房前,厂房门上没有锁,锁眼处被铁丝缠成了“麻花”。

    中国水泥厂生产处的邓道亮一边用钳子吃力地拧开“麻花”,一边告诉记者:“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厂房,不再让人进去。里面的窑连同这个厂房,马上就要拆掉了。”

    纵使推开铁门的力量很小,但铁门打开而扬起的粉尘仍让记者咳嗽了两声。放眼望去,一号窑像一条沉睡的巨蛇横在空中,锈迹斑斑。为了将“巨蛇”看得真切,需爬上二楼。上楼的台阶是钢铁制成的,不过,铺满台阶的灰尘与水泥粉早已把台阶淹没,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台阶”,只是一个“土坡”。

    记者每走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生怕从“坡”上滚落下来,而“台阶”边的扶手亦早已布满灰尘,千疮百孔。看得出来,这里已经很久没人来了。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记者很难相信,这根庞大的“钢管”居然见证了80多年的民族工业发展。而这部窑,几乎是中国水泥厂创业5年内的全部生产家当。

    在记者被引领参观时,几位年轻的工人见门开着,也纷纷挤进来看看。一位年轻的工人告诉记者,“只听说厂里有部窑很古老,但我从来没见过。”据了解,一号窑早在1998年就停产了。

    曾为中山陵造水泥

    中国水泥厂坐落在江苏南京市龙潭镇(1953年以前属句容县)青龙山北麓,占地4788亩,于1921年由姚锡舟创办,开始生产泰山牌水泥。在我国,能够以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水泥厂,只有南京的“中国水泥厂”一家。

    记者在该厂办公室查阅厂志了解到,建厂初期,该厂只有一部窑,就是现已被废弃的一号窑,该窑为“德国制造”,时产熟料3.45吨(1935年在窑尾加装蒸汽机,时产提高到4.85吨),日产水泥500桶,每桶170公斤。

    据邓道亮介绍,这些钢铁管道是水泥生产时使用的转窑,水泥原料石灰石、铁粉、粘土矿就是在这样的管道内,经过800多摄氏度的高温煅烧,最终形成水泥熟料,烘干碾磨后就成为水泥。一条转窑直径2.25米,长46米,是我国水泥行业的第一部湿法旋窑。

    不过,鉴于只有一部窑生产,不仅产量少,而且成本高,无法与外货竞争,加之军阀混战,交通受阻,产销不畅,年有亏损,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该厂于1926年,抵押了全部固定资产,又买回两部德国窑。

    该厂办公室王主任向记者介绍说,1925年孙先生病逝北京后,决定葬于南京,由吕彦直主持陵墓工程。陵墓方案确定后,便登报招标包工陵墓首期工程。当年12月19日,姚锡舟以造价规银44300两得标承包,为陵墓建设生产泰山牌水泥150吨。

    中国水泥厂党委书记章同宝告诉记者,由于当年开采的石灰石来自江宁方山,都带有淡淡的青色,因此,中国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也都带有相同的颜色,而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散发着淡淡青色的中山陵主体建筑依然完好无损。

    两部老窑即将被拆除

    1934年,该厂扩股增资,又从德国购回一部回旋窑,即二号窑,与一号窑并列安装。4台窑累计日产量可达715吨。不过,记者了解到,这部始于1934年的二号窑,停产于2003年,和一号窑的命运一样,也即将被拆除。

    昨日,章同宝书记向记者证实,两部废弃的老窑和老窑所在的产房将一并拆除。不过章同宝亦表示,具体何日拆除,暂时还未确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计划围绕两部老窑修建水泥博物馆。拆除老厂房后,空出的新地将作何用途,暂时还未定。”

    该厂办公室王主任告诉记者,拆掉老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已经停止生产,不能产生生产力;而不愿意围绕老窑修建“博物馆”的原因也很简单,“照明啊、厂房修建啊,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谁来为这笔钱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