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投资效益”,“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等将支撑水泥行业回暖、行业生态改善和高质量发展。
一、水泥行业回暖有支撑
2024年,受房地产急速下滑、基建放缓、施工期缩短等因素叠加影响,水泥需求大幅下滑,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共同存在,需求不足造成产能过剩现象的矛盾更显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从利润来看,近年水泥行业利润快速下跌。2021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1694亿元,2022年680亿元,2023年320亿元,创近16年以来最低水平。2024年上半年水泥行业亏损10亿元。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相关要求的落实,行业自律强化,常态化错峰生产刚性执行,“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等降本增效举措,预测2025年占据水泥熟料成本最大比例的煤炭价格将保持相对低位,水泥熟料成本将进一步降低,2025年水泥行业利润上涨空间将有较大提升。
从需求来看,2024年1-11月,全国水泥产量16.71亿吨,同比下降10.1%。需求下滑主要是受房地产业深度影响,2024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60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3.1%。房屋竣工面积下降26.2%。预测2025年国内水泥和熟料需求总量的降幅将收窄。
从供给来看,根据在产产能的统计,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依然偏低,低于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75.1%),也低于《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文件提到的判定水泥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底线水平(73.7%)。结合拟新建水泥熟料项目大幅度减少、新建投产项目产能释放情况,2025年底能够完成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任务要求“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但是,预测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依然偏低。
从产业集中度来看,目前我国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接近60%;还有一些省份前2-3家水泥熟料区域产能集中度还未达到6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联合重组是较大利好。预测2025年大企业将国内区域联合重组列为重点发展策略,看好海外并购优化业务,有较好拓展。
从2024年下半年水泥行业运行看,中共中央政治局7.30会议和9.26会议效果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特别是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受益于行业自律加强,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叠加水泥旺季周期,2024年第四季度水泥行业效益明显好于预期。
预期2025年水泥行业大概率会延续2024年末的走势,继续回暖的支撑条件主要是:
一是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大力度支撑。12.9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揽子政策力度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前进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信心比黄金重要,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水泥行业有信心,更应该有办法来支撑行业回暖。
二是水泥需求仍有较大规模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等都与水泥行业直接相关,仍可以继续支撑水泥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利好水泥需求的政策接连下发,例如,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增量政策将加速落地;11月9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将6万亿元化债额度分配至相关省份(含计划单列市);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住建部城市建设司以“特急”文件下发《关于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随着续建基础设施、水利建设、城镇化都市圈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资金到位,水泥市场保有量依然是比较可观的。
三是有大型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水泥行业国有企业产能规模占比高,具有主导地位,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具有更大的政治和实力优势。以水泥为主营业务的央企国企发展较快,市场主导能力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较强,是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维护行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中央企业保持住了战略定力,在行业自律、反内卷行动中坚定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获得了水泥同行认可。大型民营水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有的在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投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源配置效率”、经营效率等方面成绩保持领先。相信随着市场化整合推进,大型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还会更加显著,这是支撑水泥行业回暖最关键的因素。
二、水泥行业生态改善有支撑
从水泥行业整体运行规律来看,在错峰生产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多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有所缓解。然而,行业生态和内卷问题依然严峻,亟需综合整治。2025年预期水泥行业生态有望得到大幅改善,支撑条件主要是: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7.30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高度空前,力度空前,党中央重视程度空前,预期下一步国家会陆续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在严峻形势和反内卷的背景下,在政府支持下,行业自律有望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行业自律的力度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行业自律有共识。行业公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反内卷要求,是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凝聚先进企业文化共建行业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将会议精神迅速落实到行动中,是扭转行业困局的关键举措,是改善市场经营环境、推动行业结构改革、提升行业效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是反内卷有基础。较早,《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等文件对水泥行业稳健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错峰生产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文件再次强调“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目前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年度水泥错峰文件,有的还探索出了支撑行业平稳发展、区域联动的反内卷经验。例如,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水泥行业平稳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鲁工信原〔2024〕250号),要求“严格常态化错峰生产”“鼓励产能规模大、能效和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长期熟料供应协议,降低部分水泥窑开窑时间,减少过度产能释放,逐步达到优化产能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信和生态环境部门印发《2024至2025年新疆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坚持刚性错峰生产,“在充分调研全疆各地采暖期长短、空气质量状况、市场需求及各地相关部门建议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文件。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要加大错峰生产工作宣传力度,加强错峰生产工作督促检查,确保错峰生产工作落地落实”。四川和重庆发挥区域协调联动作用,《关于进一步做好川渝地区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川经信材料〔2023〕183号)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重点任务”,川渝两地又分别下发2024—2025年错峰生产计划进行落实。
四是行业反内卷势头强劲。7.30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中国水泥协会调研形成自律报告,组织企业召开行业自律会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山东、浙江、陕西、贵州、四川、上海、广东、云南、辽宁、吉林、河北、江西、青海等十余个省水泥(建材)协会发出倡议书表态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呼吁坚持错峰生产、强化行业自律,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东北地区水泥行业坚持反内卷,坚持行业生态建设,在2024年取得了向好的实绩,实践证明,反内卷能够保住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可以期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在国家相关部门新一轮政策支持下,在企业与专业协会共同努力下,2025年行业自律和反内卷将会迅速展开,行业生态有望得到大幅改善。
五是改善行业生态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努力,争取政策的支持、增强错峰生产的刚性约束、各级协会发挥作用、区域联动协调、增强企业家责任感、发挥好大企业引领作用等等。归根结底一句话,弘扬先进的行业价值观。
三、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借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揽子优惠政策,水泥行业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发展空间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
水泥行业每年都有一批工厂能效步入世界领先水平,绿色矿山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已经跃升到二百余家。水泥行业改造工艺流程实施节能降碳、超低排放、风能、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生物质燃料、环保协同处置、原燃料替代等绿色技术,建设了一批智能工厂和5G工厂,探索了无人矿山、智慧港口建设模式。在数字矿山建设、特种水泥产品拓展、生产运营、终端销售、智慧物流、清洁运输、无人驾驶、商混、砂石骨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环境深度治理、节能降碳、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链建设中注重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融入了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积累了不少投资经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在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下,水泥工业将不断拓展功能,与工业体系中更多产业实现交融。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唯有正确分析当前形势,认真领悟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把握大势,快速落实党中央对经济政策发力的部署,才能扭转水泥行业困局。
水泥行业发展的共识是,反内卷,加强行业自律,刚性执行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加大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推动区域联合重组,提高区域熟料企业集中度;依靠市场和政策出清低效产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