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价格明显下降行业结构调整如何进退?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09日
    水泥价格下降5.0%
 
  行业人士担心会在一定程度冲击水泥行业结构升级,但国家发改委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考虑了行业结构失衡的问题”
 
  据中国水泥协会新近提供的消息,除了东北地区的水泥价格趋稳,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水泥价格下降明显,宁波水泥价格每吨降至300多元,普遍跌了六七十元。广东省城调队的调查结果显示,仅4月下旬广州的普通水泥价格就下降了5%。其他一些省份的水泥价格下降也不小,个别地区比上月下降了10%以上。
 
  “宏观控制水泥行业的过热势头已经颇有成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徐连仲告诉《财经时报》,虽然宏观调控对水泥价格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但“形势严峻”已经得到了水泥行业的普遍认同。
 
  中国水泥协会的刘作毅称,当前很多小水泥企业已经停业,绝大多数水泥在建项目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给水泥行业这两年的超常规增长亮了红灯”。
 
  从短期看,由于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水泥的现实需求受到了抑制,从长期看,提高投资比例、限制银行贷款,使在建水泥项目纷纷落马,水泥供给受到限制。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宏观调控的效果可能并不如预期那样。据透露,去年全国投产的水泥企业是前几年的两三倍,而从今年4月的投资数据看,对水泥行业的投资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79%,实际上投资规模还是很大。
 
  政策能否执行到底,是宏观调控得力与否的关键点。水泥企业一般都是地方的利税大户,地方政府的保护意识很强。实际上,投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
 
  一些在建水泥项目为了追逐高盈利,想尽办法进行融资,或自筹资金继续进行投资,这也抵消了部分宏观调控的效用。
 
  价格下调幅度不大
 
  宏观调控对水泥行业影响很大,但对水泥价格影响目前还不是很大。刘作毅认为,目前水泥市场价格还在高点,没有大幅下降。徐连仲的判断是:供大于求、产能与需求脱节,是水泥行业必然要在今后面临的问题,今后水泥价格肯定会降。
 
  北京被认为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今年4月北京水泥市场价格为每吨300元左右,同比降低了5%,原因就是奥运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北京水泥行业提前过热,产能迅速增加,使北京市场提前面临供大于求的境况。
 
  刘作毅说,全国水泥市场今后也必然会供大于求。业内称,由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四省的水泥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目前这些地区水泥价格下降,表明国内水泥市场的供过于求情况严重。
 
  “但水泥有其自身的特点,价格下降的幅度也不会很大。”刘作毅告诉记者。
 
  另外,对业内人士纷纷强调水泥价格的滞后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徐连仲解释,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水泥的这一特点就有所体现。钢材等建材价格去年2、3月就开始大幅涨价,但水泥的价格是9月以后才开始涨的,而且幅度没有钢材那么大。
 
  中国水泥协会资料显示,去年9、10月,全国水泥价格才整体上涨。在局部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价格上涨幅度快一些;其他地区上涨幅度不大,而且只坚持了几个月就开始回落。
 
  究其原因,刘作毅认为,水泥的保质期只有三个月,无法积压,因此水泥企业的风险大,价格波动剧烈;其次,钢材等建材价格上涨中,很大原因是市场炒作,而由于水泥无法积压,因此也就失去了市场炒作的机会。
 
  因此,水泥价格在下跌的时候,要比其他建材下跌得慢一些,下降幅度也没那么大。徐连仲说,目前宏观调控初见成效,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预期会发生一定变化,所以价格会从高点有一些回落,但不会下降太多。
 
  调整结构的机遇
 
  国家提出严格控制水泥行业过度投资,无疑是在水泥产能严重超过需求之前未雨绸缪。业内人士称,过热背后隐藏的另一个深层问题是,水泥行业结构失调,近期的宏观调控着重在总量上进行控制,对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冲击。
 
  刘作毅说,近几年,在高价格、高利润的驱动下,占中国水泥行业75%~80%的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很难退出历史舞台,这使小立窑水泥企业工艺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高污染更为严重。在水泥大省广东的水泥企业中,采用新型干法先进水泥生产线的企业只占5%左右。
 
  水泥行业的高速增长对调整结构是良好的机遇,因为技术环节的突破,降低了先进生产线的成本,目前上马的水泥企业一般都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对此,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曾表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但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宏观调控可能会推后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但看待这个问题要从大局出发。由于总量问题中包含着结构问题、行业结构失衡问题,也的确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协调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适当加强了结构性调控的力度,实际上是考虑了行业结构失衡的问题。
 
    来源:财经时报  发表时间:200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