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容易叫座难 水泥余热发电遇并网瓶颈

来源: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6日

    “我们终于发上电了。”电话的那头,辽宁铁新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铁新)一位中层经理言语间止不住的兴奋。11月21日,该水泥公司的8MW(兆瓦)余热发电项目终于拿到了并网许可的批文,而此时距离该项目建设完工已有近两年的时间,算起来经济损失已近千万元。

    虽然被列为中国十大节能工程之一,收集水泥窑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热量来发电的项目非常符合“低碳经济”潮流,但由于涉及水泥和电力两个行业的利益之争,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并网仍是老大难问题。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了解,在辽宁、山东等地,类似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后却无法并网发电的企业不在少数,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应引起人们更大关注。

    水泥企业空置项目损失巨大

    据前述辽宁铁新的中层经理介绍,该公司在2007年建设完工了一条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于此前已有一条2500吨线,因此在第二条线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公司在综合考虑后给两条线配套上了一条8MW左右的余热发电机组,并在去年初就已完工,可以投入使用。

    尽管在项目建设之初辽宁铁新就开始协调并网事宜,但直到今年11月21日才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发电,此时距离项目完工已接近两年。

    “损失肯定大了。”据上述辽宁铁新中层经理透露,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该余热发电项目约4000万元的投资预计3年左右可以收回,由此可测算,推迟两年的损失以千万元计。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山东。据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的专家张金营对记者透露,该集团一下属企业装机容量9MW的余热利用发电项目于2007年4月30日开工建设,当年底各种设备安装完毕,但直到2008年6月6日才正式并网发电,造成少发电至少3000万千瓦时,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

    尚未确认的一个数据显示,2009年约有150个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完工,其中有30个项目无法及时并网运行。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上述两省在余热发电项目并网难的问题上有相当大的典型性。尽管中国水泥协会目前无法提供有多少建设完工的余热发电项目未能并网的具体数据,但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该协会了解的情况来看,辽宁水泥企业遇到的节能减排阻力最大,“很多企业投资下去不见效益,一筹莫展,当地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缺乏主动性。”

    数据显示,辽宁省目前有日产5000吨线11条,日产2500吨线10条,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新建的。由于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由此推算,辽宁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据记者了解,辽宁铁新是省内第二家拿到并网批文的水泥企业,其余众多项目的并网还需等待批准,其损失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