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民:关于水泥集团强势扩张的理性思考

——重庆水泥协会会长 马泽民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5日

    近几年来,重庆、四川、陕西、河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水泥需求旺盛。就在本土企业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线的热情十分高涨之际,中西部地区却掀起了一股水泥集团强势扩张的狂潮,仅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12家中就有9家争先恐后进入中、西部地区投巨资建大线、收大厂,打破了本地水泥市场平衡,至使本地水泥产能叠加增长,市场消化不良呼声大起,水泥产能过剩,为何水泥集团还要强势扩张?

    笔者重温了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水泥工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水泥工业发展趋势,调查了重庆与相邻省份接壤区域水泥发展现状,查阅了大量资料,就水泥集团为何要强势扩张终悟出了原由,故以此文抛砖引玉,献给同行同仁。

    一、水泥集团强势扩张的三大背景

    背景之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两大战略的大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於2000年12月26日、2005年8月9日、2009年9月30日,分别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2006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布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回旋空间,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0年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成效,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年均增长11.42%,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西部地区GDP增长11.8%(高出全国4.7个百分点)、新增公路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万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000万公里。同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国土整治重点生态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2、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详见表1)。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东部地区11省区市(京、津、沪、辽、冀、鲁、苏、浙、闽、粤及琼)、中部地区8省(黑、吉、晋、皖、赣、豫、鄂及湘)、西部地区12省区市(蒙、桂、川、渝、黔、滇、藏、陕、甘、宁、青及新)。幅员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1.12%、17.52%、70.05%;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9.2%、32.9%、27.9%;而经济总量(GDP)分别占全国的58.3%、23.9%、17.8%;人均GDP分别为:5254美元、2667美元、2296美元;城镇化率分别为:56.2%、43.4%、38.3%;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分别为:15562kg、9009kg、7915kg。

    很明显:西部地区幅员面积是东、中部总和的2.45倍,而东部地区经济总量是中、西部总和的1.4倍,中部和西部人均GDP要达到东部现有水平,大约需要10年及以上的时间;城镇化率西部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东高西低至少有15年以上差距;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差7647kg。

    综上所述: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将缩小与东部差距。国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必然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灾后重建以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无疑水泥需求量大。国内大型水泥集团盯住中、西部水泥小而散和供不应求的局面,实施强势扩张时机已经成熟。

    背景之二: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两大政策的大扶持

    2006年4月13日,国家8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即急发改运行[2006]609号、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即第50号令、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土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出了《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即发改运行[2006]3001号等文件精神,是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扶优扶强的催化剂。现将有关政策规定简述如下(详见表2):

    上述政策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就是要对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的水泥行业,鼓励发展新型干法大型水泥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扶大扶强,实现集约化和资源合理配置。

    背景之三:由西向东和由东向西两大转移的大趋势

    1、世界水泥中心市场正由西向东转移。2008年,我国和亚洲的水泥产量已分别占到世界水泥总量的50%和65%以上;我国东部地区水泥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50%,且水泥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期。

    2、国家两大战略促进两大投资由东向西转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加速推进,城镇投资已由东向西转移(详见表3),水泥投资也由东向西转移(详见图1)。

    从表上可以看出:地区城镇投资从2006年~2009年10月东部地区占全国投资比重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

图1   水泥投资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延

    从图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水泥投资高峰期:2002年~2004年;中部地区水泥投资高峰期:2005年~2008年;西部地区水泥投资高峰期:2008年~2010年。

    二、水泥集团强势扩张的三大动力

    动力之一:抢抓机遇用活政策  调整结构加快发展

    国家将安徽海螺等12家、内蒙乌兰等48家水泥企业分别列入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60家大型企业是我国水泥工业的排头兵和脊梁,身负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提高集中度和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重任。从2006年起,他们抢抓机遇,用活政策、调整结构、大手笔、大发展,为国家水泥工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和集约经营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年度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情况(详见表4)。

    动力之二:名牌企业受标率高  回报社会和谐发展

    相当多的水泥集团企业诚信度高、实力强大、资金雄厚、人才荟萃、企业管理、物资采购、物流运输堪称一流,有的集团还集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建设安装等于一体。他们是各级政府的“抢手货”—招商对象。一旦接受招标,可以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投、投之能建、建必成功”。为回报社会,和谐发展,企业要交出四份满意答卷。

    首先,要为招商引资的当地政府国税、地税部门主动纳税,以表达对当地政府“招商、稳商、扶商、富商”所做贡献的回报;

    其次,要为就业百姓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创造社会财富的职工予以回报;

    再次,要为股东以及广大投资者负责,每年要取得收益和回报;

    第四,要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业绩向祖国回报。

    动力之三:把握趋势做大做强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国际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其标志就是:以跨国公司、大企业为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打破了本地企业,在某一区域、某一行业发展的局限性。我国水泥集团企业正借鉴国际经验,走出本土,扩大区域发展,已成一种趋势。

    1、水泥行业做大做强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控股:①宁夏赛马实业(600449);②天山股份(000877);③参股祁连山(600720);④出资18.8亿元收购乌兰水泥(8条线800万t),同时投资5亿元在蒙古国建2500t/d生产线(是中国水泥走出国门第一条线);法国拉法基集团收购四川双马(000935),并成功登陆国内A股市场,他们在两个直辖市、三个省共有21个工厂和1万多名员工、水泥年产能力2400万吨。HOLCHIN.B.V增持华新水泥A股,华新现有产能5300万t,在建项目1300万t能力。德国法德堡(Heidelberg  AG)入股冀东水泥(000401)的子公司。海螺水泥(600585)牵手昌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巢东股份(600318),并参股冀东水泥。徐州海螺以9.61亿元现金,并承担2.3亿元银行借款担保的代价转让给中国建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以2.4亿元,受让太行水泥(600553)50.84%的股权。爱尔兰CRH公司购买亚泰集团(600881)所属全部企业26%的股权。中国建材合并天津设计院与江西水泥(000789)联手。浙江尖峰集团(600668)、虎山集团、浙江水泥公司等企业于2007年联手组建南方水泥集团(水泥产能10000万吨,今年产量8700万吨)。冀东水泥(000401)11月28日以1.29亿元人民币,持有ST秦岭29%(含原斥资3.34亿元拿下秦岭9.48%)的股权,跃居第一大股东;3月9日控股收购在建的重庆金桥公司2×3200t/d生产线55%的股份。高盛公司注资1.2亿美元参股红狮。摩根士丹利、鼎辉公司、世界银行投资1.5亿美元参股山水。台湾水泥集团11月30日宣布,通过香港子公司台湾国际公司,将以40亿元港币收购港资昌兴矿业公司1600万吨(包括广东英德4条线、云南1条已投产线1000万吨;同时包括在建的重庆、贵阳和辽宁的3条线600万吨),加上台泥已有产能将达到4000万吨,从而在华南、西南、西北地位突显。

    总之,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内资并购也有外资并购;既有大集团企业并购小企业,也有大企业之间的转让,还有联合设立新公司。并购案值越来越高,随着对重点水泥集团扶持力度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也将加快,壮大集团伴随着产业集中度提高。

    2、提高水泥生产集中度同样是一种大趋势(详见表5)

    3、水泥集团已由点布局正向区域布局拓展

    海螺的“T”字战略、冀东的“三北与领先战略”、华新和金隅的“十”字型战略、山水的“一”字型区域控制战略、华润的“西江和两广”战略、拉法基瑞安的“西南”控制战略、中国建材、南方、北方的“区域整合”等战略布局还在实施中,有的集团企业还会继续调整区域布局,从而增强了区域和国内竞争力,为进行区域整合、提高集中度(水泥行业前10户集中度“十一五”末达到30%、前50户集中度要超过50%)减少企业数量打下坚实基础,2008年部分水泥集团企业在各地区分布情况(详见表6)。

    综上所述:三大背景三大动力,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了水泥集团强势扩张,我们应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同样我希望大型企业要对我国中小水泥企业如何转变发展和增长方式应多些关注和支持,以利社会稳定和谐。(本文拟草过程中获得数字水泥网的大力支持,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