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与央行的拐点共识 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7日
  苏州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集体焦虑。
    “企业投资热情减弱的情况非常严重,已经批准了的项目不急于上马,或者主动削减规模,新报批的项目持观望态度。”7月14日,一位国有银行苏州分行的人士对记者说,他所在的分行在当地拥有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
 
    而在整个江苏省,今年前五个月企业要求商业银行参与前期认证的项目大幅减少,为明年准备的预备项目仅为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江苏省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告诉记者:“江苏不少企业效益下滑,对市场前景的看法变得消极,认为可挖掘的市场潜力不多,投资热情减弱,在扩大生产、提高技术水平方面的动力不足。”
 
    问题真有这么严重吗?目前的报表似乎仍然让人欣慰:在邻省浙江投资遽然下跌二十个百分点的时候,江苏依旧保持了26%的投资增速。但周忠明的判断是:“那只是强弩之末。”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500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7.4点和3.0点。同时,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
 
    周忠明认为,企业投资热情的减弱、企业效益的下滑以及其他种种迹象,正预示一个新的变化:宏观经济走势正逐步从高峰回落,并进入增长趋缓的阶段。
 
  两大调控部门的“拐点共识”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进入一个周期性的拐点?异见正在消除,声音趋于一致。
7月13日,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第三、第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8.6%和8.2%,全年经济同比增长8.8%,比去年回落0.7个百分点。
 
    这是发改委近期第一次发布经济增速将放缓的观点。该研究院人士告诉记者,这份报告作为发改委的背景材料,其中一些内容有可能被写入报告上报给国务院。而此前,发改委的态度一直强调防止经济过热不可松懈,调控不能放松。
 
    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部门——人民银行的态度也愈加鲜明。接近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人士称,该委员会6月29日召开的第二季度例会上,参会者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以及下一步的政策组合等方面已达成共识,认为经济已进入下行的调整期,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经济会不会过冷”。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近日撰文表示,2005年的前5个月中,我国净出口增长速度急剧上升,净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CPI和GDP减缩指数增速下降;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下降。这三点都说明,2002年底以来的本轮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可能已经出现。
 
    7月12-14日召开的银监会年中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在发言中亦表示,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库存大量增加,上下游产品价差居高不下,效益普遍下滑,资金日趋紧张,并警示银行业在新的经济增长阶段注意防范新出现的风险。
 
    “事实上,三大先导性指标正预示着经济的未来增长趋势。”周忠明说。一是企业效益下滑,投资冲动受到抑制。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仅增长15.8%,增幅同比下降27.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却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特别是类似钢铁等过度投资行业,由于前些年投资形成的大量产能逐步释放,市场竞争激烈,竞相削价促销,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效益下滑。
 
    其次,企业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了GDP下降的幅度,尤其以制造业为甚。由此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靠压缩生产来解决问题,势必对GDP形成一股下拉的力量。
 
    再者,房地产、汽车、信息产品等上一轮消费热点已出现疲态,消费动力不足,所以近期储蓄存款大幅上升。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累计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4237亿元。
 
  货币供应迷信
在苏州,患上焦虑症的不只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受到了感染。前述国有银行苏州分行人士说,前半年外资企业投资也不理想,一是土地供应十分紧缺,以前外资企业在苏州可以拿到比较优惠的土地价格,大项目也很容易批下来,但现在地价高了,而且很难批到地。二是银根紧,资金支持不宽松,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冲动。
 
  “很多人都预期接下来人民银行会放宽货币供应,但总行还没有给我们信号。”他说。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前述报告认为,金融货币政策显示偏紧,将对投资增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建议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过度调整,将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长目标由目前的分别增长14%和10%左右,提高到15%16%和13%,并进一步优化信贷和金融结构。
 
    “3个月前我们就关注到一个问题,就是连续三个月贷款的增长在12%到13%之间,这比1999年和2000年通货紧缩时候的数字还要低。”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说。
 
  他担心,融资体系主要靠银行支撑的局面暂时很难改变,GDP的高速增长与银行信贷的高速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信贷供血不足,必然影响到经济增长。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汉亚也认为,目前信贷过紧,而企业又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没有能力扩大再生产,必然降低经济的活力。
 
    人民银行7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似乎印证了上述看法。2005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4.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
 
    但是,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季度例会上,却并未释放出明确的增加货币供应的信号。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担心,如果轻易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将在市场上造成混乱,甚至会使前一段宏观调控的成果毁于一旦。他认为,人民币基准利率目前没有调整的必要,也没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虽然前5个月各大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连续下滑,但不是由货币政策引起的,也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 
 
    周忠明认为,货币供应量可以参考,但不能过分迷信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票据等工具虽然不被计入货币供应,实际上起到了准货币供应的作用,且还有相当一块停滞在无效领域。
 
  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那么,究竟什么拉动或羁绊着经济增长的步履?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拉动中国上行列车继续前行?
 
    毫无疑问,投资是本轮经济增长中最主要的引擎,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50%。但是,最初由国债拉动起来的投资热潮见效虽快,但作用却短促,迅速饱和的市场和增长乏力的消费使其很快捉襟见肘。周忠明给记者举了一个江苏的例子:“现在江苏的高速公路都修得差不多了,长江上的桥梁也修了不少了,市政建设给财政带来的负担已经接近政府的承担极限了,眼前看来还有点潜力的就是港口,但港口修完了又怎么办呢?”
 
    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引擎是出口,2004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6%。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许多外向型企业受益匪浅。以苏州为例,短短的时间里苏州就已发展成为一些纺织品原料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但今年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一系列贸易争端,令这些企业大为受挫;加上再实行配额,更让其苦不堪言。
 
    产能过度使得不少企业出现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效益下降导致财务危机。“纺织品企业大多靠规模支撑,出口受阻加上竞争激烈,亏损就相当大,有些小企业已经倒闭了。”前述国有银行苏州分行人士称。
 
    第三个引擎是堪称本轮经济增长中的明星产业——房地产。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毋庸置疑,但投机炒作因素甚重,使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投资品市场,“久盘必跌”。目前房地产增长预期已明显下调,许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处于盘整、僵持、有价无市的状态,下半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将大大减弱。
 
    众多信息似乎都在表明,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该如何避免市场进一步萎缩,甚至出现经济大滑坡?李伏安建议,接下来的调控应当着眼于理顺市场机制,宏观调控部门、规划部门、研究部门应当避免围绕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付,不要回避体制、产权等方面的根本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建立一个长远、有效、规范的市场机制。
 
    周忠明认为,不能对政府的作用期望过高,宏观调控有重要的作用,但还要看经济增长质量、结构优化程度以及市场在变化中的承受度。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制度改革、市场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处理得好,可以推进一些新的健康因素,补偿下滑的冲击,还能培养出新的增长点,使本轮经济增长更持续健康有效。”
 
    而余永定则认为,财政政策应该在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更大作用。保持适度的财政扩张,特别是合理的基建投资规模,对于调整、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保持其必要的盈利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财政政策缺乏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因而需未雨绸缪,预先准备好一套一旦需要就可以及时出台的财政政策预案。
 
    来源: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