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步入平稳增长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1日
    主持人:记者 郭凤琳 王子芳    

    嘉 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巴曙松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包括:GDP同比增长9.5%,CPI上涨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4%等等。如何解读这些数据?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为此我们请来两位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经济处于平稳回落期

    主持人:二季度9.5%的GDP增长出人意料,投资的同比增长也有所回升,是否说明经济仍然偏热?

    范剑平: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同样是9%以上的增长率,但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质内容不同:去年主要是内需拉动,尤其是投资,而外贸逆差对GDP是负拉动;今年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其中外贸出口至少拉动了3个百分点,剔除以后,GDP实际只有6%的增长。所以,不能得出经济偏热的结论。

    二季度投资增速略高于一季度,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季度投资增长较高、二季度投资增长较低。从实际量看,二季度和一季度之间还是比较平稳的。

    巴曙松:我同意这种观点。投资增长有所回升,主要是去年二季度宏观调控的紧缩力度比较大,导致4月投资出现了明显下滑,因此这种增长同比的因素比较明显。从企业盈利状况看,目前企业效益下滑比较明显,这是经济平稳回落的一个指标。因此,我判断下半年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平稳回落。

    CPI下滑并不意味通缩

    主持人:CPI环比不断下降,是不是说明经济有通缩的趋势?

    范剑平:中国经济没有那么脆弱。上半年CPI上涨2.3%,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区间内。预计三季度CPI的增速也不会高。这是因为去年二、三季度CPI基数较高,所以今年才会表现为一季度较高,二、三季度较低。而且,去年7、8月CPI达到5.3%的增速,是全年的高点,所以今年三季度可能还要低一些。

    经济正从加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增长期。今年基本上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速,季度之间的波动很小。三、四季度也会保持在9-9.5%之间。总的来说,全年实现9%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很有希望的。

    巴曙松:用CPI衡量我国实际通胀压力程度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在下降,它应该作为一个参考和监测指标。因为在CPI的构成中,食品和居住类两者加起来超过50%。如果这两者没有大的变化,CPI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而且,我们不能说CPI的下滑就是通缩。比如,存货上升,但要看是在原材料环节、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出现在生产环节,是企业处于扩张期;在销售环节是收缩;出现在原材料环节则可能是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目前看来,经济形势偏乐观。因为投资在建规模比较大,这说明经济增长动力还比较强,很快出现通缩的迹象目前仍不明显。

    另外,在这一轮投资增长中,瓶颈行业如能源、电力行业的投资增长较快,这为下一轮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作是一种增长速度上的强势调整。

    货币政策取决于汇率改革

    主持人:从6月份的统计数据看,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松动。您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是否合适?需要进一步放松吗?

    巴曙松:前5个月的货币和信贷松紧程度不太合适,但从6月份开始有所调整,短期流动性贷款和票据贴现增长较快,总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半年货币政策是否放松,取决于汇率制度改革和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的进展情况。

    具体来说,目前维持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其作用之一便是在货币市场维持较低的收益率,使短期热钱很难赚到钱,对其形成压力,从而为汇率改革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这个货币环境需要维持到什么时候,取决于汇率改革具体时机的选择:如果汇率制度很快变化,可能就不再会维持;如果汇率改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则这种宽货币的局面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其次,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前大致在4%——5%左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银监会的要求。如果按照美国的做法,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得调整资产结构,少投放高风险权重的、多投放低风险权重的,买债券而不是放贷款,这会造成信贷紧缩;但这是假定资本补充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实际上,国有银行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注资,这点就能缓解相当部分的信贷紧缩压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