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后4万亿投资时代”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7日

    4万亿投资,带来了中国投资的“狂欢节”,水泥产业更是在“狂欢节”中出尽风头。

    然而,最初在金融危机中惴惴不安的水泥产业面对4万亿投资的大盘,从最初的欣喜中逐渐不安,“4万亿将本来计划今后几年再上的项目集中到一个时期内开工,在这轮高潮过去之后,我们要如何生存?”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认为“4万亿计划是非常之举,考虑到经济已经进入上升轨道,今年的4万亿中央投资,可能会有所缩水。”而近日我国审计部门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到2009年底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这对后期的项目投资的地方财政支持能力也提出了质疑。

    但其实真正担忧的根源在于 —— 4万亿投资带来的迅速膨胀的水泥产能在大规模建设完成、需求回落后如何消化?

    2009年的前几年中,我国GDP持续保持2位数增长,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水泥投资也从2007年开始就进入了快速增长通道,数字水泥网在2008年年中就开始呼吁防止持续高热的水泥投资带来的产能压力隐忧。金融危机使“高温”的水泥投资者出现了一段时期的观望和冷静,然而在4万亿和灾后重建等因素刺激下,水泥投资重新抬头、加速。尽管38号对新建产能紧急喊停,但各个国家各种政策的制定、执行都具有不可回避的滞后性,从4万亿计划发布至38号文发布近一年时间中,各个企业新型干法生产线纷纷上马,“产能过剩”呼声从各个地方传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局部产能过剩乃至相当部分地区过剩。

    为什么浙江现象屡屡被克隆,深思完再深思,发生后再发生?这不仅仅是我国水泥特有现象,在其他产业也是这样,被人戏称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

    水泥产业很多发展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产业内部,而是通过贷款、上市融资等金融资本。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下,包括大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想趁此搭“顺风车”的心态是正常的,某企业老总向我们笑着表示“有饭先吃,才有力气应对以后可能的灾荒。”产业高峰期中,金融资本的获利性与企业亟待建线的愿望刚好磨合上,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带来了水泥产业的建设高峰。但是金融资本具有短期投机炒作的特性,随着高峰期过去而退出,水泥产能却继续留在了产业中,冲击着市场供需关系。就如某钢铁行业人士表示的“在中澳铁矿石谈判中,与我们谈判的铁矿石老板只是职业经理人,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在背后操控着这个产业以及相关的运输、石油等产业的国际金融财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我们是小学生,花钱付学费,将面对我们的老师,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产能限制政策颁发后,在大量资金支持下,有实力企业从新建转向并购,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而国家政策、产业规划与企业发展之间的不衔接,使各个企业完美的“企业战略”相互重叠后造成“产业布局”的不完美。集中度的提高应该表现在控制力,而绝非简单的规模,或许只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之时才能识得真正的英雄。

    后4万亿投资时代,水泥产业需要更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