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狮:循环经济抢得先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27日
    今年以来,华东地区水泥市场遭遇了“蹦极”,水泥价格跌至了非理性的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一些企业选择了低于成本抛销和大量铺底赊销的恶性竞争方式。面对水泥市场乱象纷呈的局面,浙江三狮集团董事长姚季鑫利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加快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特别是机立窑,提高水泥市场准入门槛。作为全国水泥
 
    生产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姚季鑫的呼吁引起了行业反响。
 
  姚季鑫之所以敢冒得罪中小企业的风险,高声向落后的生产能力喊“杀”,一方面是由于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社会使命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本身做得过硬。
 
  近几年,作为浙江省直属国有大企业之一和浙江省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三狮集团秉持“创造传统产业的新价值”理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997年,作为浙江省直属大集团之一的浙江三狮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年产水泥只有72万吨,而亏损额则达到了739万元。当时省政府态度非常明确: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卖掉。并且已有商家表达了收购意向。
 
  姚季鑫和他的同事们开始重新审视三狮。姚季鑫认为,三狮有三根软肋,即思想观念落后、地理位置偏远(远在浙皖苏交界处的长兴县)、生产工艺落后。正是这三根软肋,致使三狮陷入了困境。
 
  地理位置偏远,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姚季鑫能够做的,只是把集团的总部迁到了省城杭州,这便于融资和信息收集。
 
  针对思想观念落后的现状,三狮在企业内部开展了企业内外形势分析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并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实行了以“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精简机构、转岗分流”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三狮敢吃螃蟹,在省政府的同意下,积极吸收投资公司、外资企业及所在地农民的投资,使三狮从原来纯国有经济转变为国有、民营、外资的混合经济。
 
  在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原有的体制、机制问题后,三狮走出了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步:向落后的生产工艺开刀,加快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
 
  三狮最富有远见的决策是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发展循环经济。
 
  作为省属国企的一把手,姚季鑫时常在企业内部的会议上吹风:我们办企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样才能不辱国企的身份,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三狮集团湖州分公司,记者见到了这样的情景:从附近煤矿、工业企业运来的一车车矿石、废钢渣,还有一船船太湖清淤挖出来的淤泥,源源不断地运来,经过磨细、淘浆处理后,又被送进两座80米的窑外分解……添加了这些特殊材料的水泥,就成了新型混合建材,在强度、防渗等性能上要比一般水泥高。
 
  这是三狮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三狮是一家资源消耗型企业,如何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使企业成为低消耗、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企业,这是三狮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践。
 
  三狮确实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军企业。太湖的淤泥、工业企业中的废钢渣、废矿石、城市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及自然废物等都已成了三狮循环利用的原材料。
 
姚季鑫希望,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三狮能再抢一次先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