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山西省水泥工业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克服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原燃材料成本上升、相对产能过剩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总体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列入统计的22种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有16种同比增长,6种同比下降。水泥产量4 035.6万吨,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11.7%的增速,其中强度等级42.5以上水泥(含R型)848万吨,同比增长18.1%。水泥熟料产量3 068.9万吨,同比增长29.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11%的增速,其中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水泥熟料2 606.4万吨,同比增长47.2%。
二、经济运行分析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我省建材工业产值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前列,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得益于全国及我省势头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011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28.1%的增长速度,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保持33.4%的增长,有效拉动了建材工业产销量的增长。二是得益于近几年我省建材工业的大量资金投入建设与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我省建材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这段时期资金投入规模之大,带来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促进了我省几个重点建材行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快速优化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明显好转。尤其是水泥工业,近三年的投资建设规模达170亿元,故其产业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去年水泥行业增加值增幅就超过70%。二季度后期尤其是三季度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影响,水泥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放缓。
2.供需矛盾日趋显现
由于近几年建材工业发展势头过于迅猛,在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产销衔接不上的现象。近两年来,全省各地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24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接近3 100万吨,而同期淘汰的落后水泥产能约2 000万吨,致部分地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日益突出,产品售价出现低迷和下滑,部分企业被迫停窑限产。2011年全省水泥产品产销率仅为92.67%,比上年降低了4.25个百分点。
3.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显著好转
2011年全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7亿元,同比增长74.54%,而2009年以前全省建材工业曾连续多年呈全行业性亏损。对建材工业经济效益贡献最大的是水泥工业,共实现利润总额4.61亿元,占全省建材工业利润总额的47.7%,比上年的1.08亿元增长2.27倍。由此反映出,通过近两年来水泥产业结构明显的优化调整和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盈利能力大幅提高,重点大型水泥企业的产能发挥基本都能保持在正常生产的状态。
4.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落
2011年全省建材行业完成投资156.9亿元,同比增长13.62%,明显低于全国建材行业31.87%的增速。其中水泥行业完成投资52.96亿元,同比下降15.27%,更低于全国水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29%的降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燃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企业成本压力巨大
随着近两年来原燃材料价格的一路持续上扬,建材行业生产已进入了高成本时期。目前我省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706元/吨,比上年增长20%,尤其四季度进入冬季用煤高峰期,原煤价格仍呈上涨趋势。电力平均购进价格涨至0.56元/千瓦时。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我省水泥工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去年建成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水泥产能1 100万吨。到2011年底全省预分解窑熟料产能已达到4 589.6万吨,预分解窑熟料人均产能已远远超过900公斤/人的底线标准,多数地区水泥已逐步出现产能过剩。不断增大的产能释放,已导致市场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现象,2011年我省的吨水泥盈利水平已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6%。我省水泥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关闭工作在稳步有序进行,但目前各建材产业小企业的数量仍较多,其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与利用效率均比较低,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加上部分企业仍在盲目扩张,进一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无序。
3.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仍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水泥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的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和成效,但发展不够平衡。从各建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投资仍主要是集中于利用我省工业废渣优势的水泥、水泥制品等产业。建材产业链短,附加值普遍较低,新型材料发展缓慢,致使我省建材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仍居高难下,指标完成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