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起承转合十一五 内需使命起航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04日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值即将迈入“十一五”,是次会议也被外界赋予了继往开来的更多期待。
 
  本次会议指出,2006年经济工作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有分析指出,上述提法中,最主要、最引人关注的是“稳定政策”这4个字。
 
  此前200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出现过“稳定政策”的字样。当时的提法是“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004年GDP增长率为9.5%,CPI涨幅为3.9%,当时各界对于经济过热普遍担忧,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到“稳定政策”字样。
 
  时过两年,重提“稳定政策”意味深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目前经济增长仍然很快,消费物价增幅两年来也一直在1%-5%之间,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出台政策倾向稳定,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双稳健,不难理解。
 
  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物价涨幅也基本稳定,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分别同比上涨2.8%、2.3%、2.0%。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黄振奇指出,今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中央再次突出强调稳定政策,就是要保持目前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以此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解决社会发展、环境保护问题。
 
  会议还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其中第一项提到,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内需强调农村消费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
 
  本次会议指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经强调“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明确提出强调内需,以及进一步强调增加农民消费作为扩大居民消费重点,在历史上尚是首次。
 
  业内普遍分析指出,之所以强调内需、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则表现为消费不足,尤其是农民消费不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算过一笔账:从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用支出法分析,出口在历史上和投资并列第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这是过去长时间所没有的。他指出目前“出口(外需)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日益的加大”,主要原因是因为顺差在迅速增加。
 
  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9.5%当中出口贡献率是3.6%,投资贡献是3.6%,消费是2.3%。今年第三季度,实际的贸易顺差达到287亿美金,超出一、二个季度的166亿美元和230亿美元。而10月份单月外贸顺差达到120亿美金。由于年底接近圣诞节,出口将持续加快,这可能意味着第四季度出口对于GDP贡献率将更高。
 
  出口反映的外需贡献GDP增长加快,使得内需,尤其是消费占GDP内需的空间越来越小。
 
  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副部长此前也透露说,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9.5%,目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有55%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全球78%的平均水平。
 
  数据表明,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受投资总额增长的挤压,分别为48%、43%、42%,持续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之所以强调启动农民消费,这是因为目前城市的消费一直增长不错,但农村农民因为收入问题,消费增长不如城市。实际上,目前启动的新农村建设,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启动内需的角度考虑。
 
  据悉,2005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7902元,2450元,其比例为3.225:1,高出2004年3.20:1的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2003年外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说,仅仅按照表面来看,这意味着3个农民的消费才抵得上一个城里人。增加农民消费能够比增加城市消费作用大得多。不过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10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为9.8%、11.5%),暗示农村农民消费前景不错。
 
  今年前三个季度,反映农村消费的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772亿元,占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0309亿元约一半的水平。不过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只有11%,仍低于城市消费3个百分点。
 
  双调控手段趋稳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宏观调控的最重要两大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和去年一样维持了双“稳健”的提法。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财政货币政策双“稳健”,意味着2006年的国债支出、财政赤字,以及信贷新增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2005年新增信贷规模为2.26万亿,增幅为14.4%;财政部确定的2005年计划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其中700亿元纳入中央预算,10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卓元指出,“问题是要有好的质量和增长方式。”财政政策要继续转向公共财政,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非常重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将使农民得到实惠。
 
  据悉,财政部已提出“让公共财政照耀农村”的新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多渠道、多种方式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等支持力度,积极出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中国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今年全年对于“三农”的投入约有300亿,其中粮食补贴有100多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指出,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杂费。
 
  记者了解到,包括江西等地,由省政府先行补贴,已经使得农民农业生产的“三免三补”(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已经提前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王召表示,目前的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稳健,关键在于要让需要钱的地方得到钱。货币市场资金很多,货币增长很快,但是需要钱的农村、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增长缓慢,贷款新增应该转向需要的部门。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M1、现金M0余额分别只有10.18万亿元、2.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9%,大大低于广义货币M2的增幅。这暗示大量的货币进入定期存款帐户,没有进入实业投资。
 
  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与上月末持平。增幅与年初的14.4%的计划基本一致。
 
  据悉,从12月3日开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将分别召开年终会议,确定2006年的经济增长、国债发行、财政赤字,以及信贷新增目标。
 
  宏观调控“适度调整”
 
  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维持了去年的一个提法,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但仍然强调在“稳定政策”的前提下“适度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卓元指出,“感觉增长还是很快,稍微放慢一点也是好事。‘十一五’期间增长率不会在7%以下,仍会在8%左右”。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偏大,稍有放松,就会引起投资反弹。
 
  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10月当月同比增长27.2%)。
 
  由于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0073亿元,增幅为25.8%。今年前10个月投资增幅在此基础上上升,这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很大,控制投资规模仍不可掉以轻心。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考虑到货币政策只能调节总量,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等能调节结构,一些产业产能出现过剩,肯定会进行综合手段的调节。
 
  据悉,今年以来,水泥、钢材、电力、汽车、铜、电解铝等行业,都出现产能增加过快,部分行业价格下降,乃至亏损的情况。国家发改委指出,“10月份,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冶金、建材行业主要产品生产继续较快增长而价格持续下滑。”
 
  1-10月,全国发电量19751亿千瓦时,增长12.8%;全国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8679万吨和30192万吨,增长26.5%和25.7%;全国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为83114万吨和29651万重量箱,增长10.8%和1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80万吨,增长15.5%,其中,电解铝产量599万吨,增长17.7%。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资源是有限的,通过包括价格杠杆的作用来进行配置,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张卓元、陈东琪等也到多次称,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特别是像税收、价格等政策,适当提高资源价格,或者税收,能够起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立资源友好型社会的作用,其中城市的各种价格,包括水价等,可以逐步提高。
 
  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要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项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11月8日发布的《发改委通知对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指出,“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是将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实施宏观调控的一次新的尝试。”“实践证明,差别电价政策对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扶优抑劣、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据悉,我国继出台钢铁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后,正在酝酿出台电力、煤炭、铜等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及相关投资分类目录等,也在更新之中。同时对于一些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将课以重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