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了自己的新会长——乔龙德。11月2日,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中国建材杂志、中国建材报、中国水泥杂志、数字水泥网联合报道组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采访。没有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乔龙德首先感谢水泥协会各位代表和全国水泥人对他的信任。“我现在身上有两副担子,一边是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一边又兼任中国水泥协会会长,责任重大,但我有信心做好!”接着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从中国水泥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发展阶段,到备受各界关注的产能全面过剩;从控制新增产能、优化存量,到技术创新、超越,引领行业发展;从第二代新型干法技术装备,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话题……,在长达近三小时的采访中,这位在建材行业耕耘多年的老领导逻辑思维缜密、言辞表达恳切,论述充满辩证与哲理,思绪连贯侃侃而谈,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这些内容早已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一、当前形势严峻,发展前景看好,机遇挑战并存
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水泥工业的总产量已经达到20.85亿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58%。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占到总产量的89%。2011年行业利润达1000多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然而进入2012年形势急转直下,受美国和欧洲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放缓,当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已经出现全局性、全方位的过剩,部分水泥企业的生产线已限产、停产,竞争加剧,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到9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水泥产量15.91亿吨,同比增长6.68%,1至9月份,全国水泥投资完成1020亿元,同比下降3.69%,下滑幅度继续收窄,说明当前投资规模依旧较高。1~8月,全国水泥利润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下降53%。收入负增长,利润、毛利率继续下滑。虽然9月出现好转苗头,但形势仍然不容盲目乐观。中国水泥行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软,价格下跌、利润缩水”这样的困境,更要面对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因此,对行业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显得十分重要。
乔龙德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对行业形势分析判断有着比常人更加深刻的认识。
乔龙德自2011年4月上任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之后,他就对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明确提出了建材工业面临的六大挑战:一是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点;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技术储备不足,使转型升级缺乏技术引领支撑,因此要把科技创新作为行业工作的关键点;三是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又紧迫,但目前既缺乏新的技术支撑,又缺乏独立的政策支持和针对性强的措施,应当把其作为行业工作的主攻点;四是资源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既有潜能又有空间,必须把实现资源、能源效益型作为企业未来优化存量提升发展水平的支撑点;五是与建设、设计、施工、环保等上下游关联部门合作、联手求得共赢是拓展市场,取得新的发展空间的着力点;六是构筑新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框架,以“走出去”经营兴办实体,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作为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乔龙德会长指出,当前,中国水泥工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业内人士对当前行业的形势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疑问,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对今后中国水泥工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们要既不悲观失望,也不盲目乐观,应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转型升级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保证水泥行业继续健康发展。
乔龙德说:新型干法水泥在高速发展10多年后,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发展?这成为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人分析认为,水泥行业还有5到6年的发展期,之后就会出现下行的拐点,对发展前景表示出担心。但我认为,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所说的行业发展,不能光看见建设新线和产量的增加,更要关注行业发展的内涵。如果说水泥行业以前是以建新线、扩规模、增产量为主的话,现在进入了提高质量、延伸服务,向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乔龙德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他说,历史上行业内出现过几次担忧。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对水泥行业投资很少,由于缺乏资金,行业内担忧怕搞不起来。后来我们采用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发展水泥工业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次担忧是90年代中期,当时机立窑小水泥发展迅猛,鼎盛时期占据水泥的八分天下,水泥行业彻底扭转了短缺经济时期以来水泥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转而出现供大于求。此时行业内对发展产生了第二次担忧。为此,建材行业和政府一道提出了“创新技术、低投资、国产化、业主负责制以及上大压小”政策,国产化低投资,解决了投资瓶颈问题,使新型干法生产线迅速推广普及,目前新型干法比例已占九分天下。今天行业内又出现了担忧,产能全局性过剩,经济效益下滑,行业拐点即将出现,这是第三次担心。而我的观点是水泥行业前景很好,要做的事情很多,面临挑战,任务艰巨。
乔龙德强调,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特定的发展内涵,国家和水泥行业“十二五”规划在总体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已经有了共识,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期采用什么发展方式和途径很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认识。
面对目前行业存在的突出矛盾,乔龙德认为,我们要客观认识到这是水泥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不用惊慌失措,只要处置得当,合理应对,现有问题是可以有效解决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这种状况不及时加以改变与调整,任其继续恶化,那么整个水泥工业的发展将会走进夭折期。遏制新增产能既是宏观经济对水泥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制约,也是水泥工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改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我们必须学会从过去已经适应了的环境中摆脱出来,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变化,找到新的定位。
现在遇到的问题和以前不同,既充满了矛盾,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发展的内涵变了,发展的方式变了,发展的布局变了,发展的标准变了。以前抓的是产量,抓的是规模,现在要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发展是无止境的,技术提升也是无止境的。10年、20年后还要发展。
乔龙德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这犹如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没有长高时希望他长高,身高长了,但还要成熟,长肌肉,长智慧、长才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水泥工业现在虽然已经长大了,但它还要发展,只是与以前发展的内容、方式不一样了,不仅要发展,而且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水泥工业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解决产能过剩和优化存量的具体措施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温总理的报告切中了水泥工业发展问题的要害,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这是最高的定论,也是最明确的方向。
乔会长这样认为,产能过剩是指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因超过市场需求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大幅降低,进一步造成水泥价格在激烈竞争中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减少乃至亏损。国际上,产能利用率是考察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美国将78%至83%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正常区间,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低于75%,则认为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日本则将78%的产能利用率作为评价标准,若产能低于此临界值,则认为出现产能过剩。据有关部门监测:2012年1至5月,全国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逐月上升,由1月份的不足40%到5月份已达76.33%。从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情况来看,水泥行业还存在较大的产能没有得到利用。中国水泥工业已经从局部过剩发展到全局性过剩阶段,这已经成为业内业外乃至社会的共识。
乔龙德高度重视“产能过剩和优化存量”的研究,他认为产能多于市场需求也是一种常规现象。在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结束之后,在一定的量的过剩前提下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形态的必然规律,也是市场竞争的前提。适度的产能过剩将促进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是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能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产能过剩是有度的,对于有20多亿吨水泥的中国来说,目前过剩的产能已是一个天文数字,绝非一般国家可比。据有关数字分析表明,我国现有过剩产能约2.6亿吨,按5000t/d熟料生产线折算,有约105条熟料生产线闲置。如果按照吨投资350元来计算,仅浪费的投资就将达到910亿元。加之现在还在新建的、尚未投产的新生产线,过剩产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再加上限产、停产,开开停停对设备运转的损失,能耗、排放指标的相对增高,经营成本和固定费用在成本中有的比例增加等一系列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对国家而言是投资和资源的浪费,对企业而言是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和收入减少,也进一步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水泥产能过剩已经过度。所以,减少盲目的冲动,理智地回到科学发展的轨道才是水泥行业兴旺之举。
面对当前水泥产能过剩,乔会长提出“四招”应对措施。第一招,要限制新增产能。要上收项目核准权,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核准,不能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必然会乱。目前建设的新线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成熟的技术,只有少数技术装备如立磨、余热发电等是近些年后续开发的。以前往往是水泥设计院在做设计时,只要翻版图纸就可以完成。这样技术水平没有提高、节能减排指标没有提高的发展必须要限制。第二招,技术创新,搞第二代新型干法技术的研究。我们要用4到5年的时间(或者还可以搞得更快一点),创新关键技术,提高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和全线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与运行水平。成功过后可以引导出新的产业政策,即再新建水泥生产线要应用高水平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工艺装备。针对原有2000t/d或规模再大些的水泥生产线,由于节能减排不达标,也将列入新一轮落后产能淘汰范围,这样就可腾出市场空间。新建和淘汰的概念都要有改变,新型干法生产线中管理水平低,能耗高、排放不达标的也必须定出淘汰的标准。第三招,发展的格局要转变,走出国门,到国外市场竞争中去发展。目前已经出现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情况,已有几条新型干法线开始建设了,中国的水泥市场要面向世界,中国的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也需要中国企业参与,这样才叫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没有国界,我们有竞争优势为什么不走出去呢?第四招,要制定节能减排的新标准规范,通过提高生产环境保护要求,不达标者不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办法,淘汰落后产能。用上述种种手段控制新增产能,来解决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
当谈到如何“优化存量”时,乔龙德讲,21亿存量如何优化是重头戏,这比建设新线意义更大,而且潜能大效益快,当然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中国水泥行业以前主要抓的是增量,下一步要提升内涵和发展水平,提高质量、能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优化存量,是拓展新的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新的增长点的能动举措,是发展理念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最可靠、最有效的生产力。优化存量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科学配置社会资源和其他行业的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带来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水泥工业现状的差距在于:第一,规模效益、技术装备差距大。目前大小企业熟料标号、标准、能耗排放水平等差距拉开很大,经济效益大企业和小企业差异也很大。现在主机的技术水平比较先进,而辅机、配件、配衬件、软件与主机水平匹配不符。这些都是影响主机运行能力的发挥因素。存量水泥如果都能达到海螺水泥的水平,我们要做许多工作。第二,管理水平差。现有水泥生产线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不够,很多操作靠人工。运行数据、能耗指标、技术参数不能及时统计算出,人控水平与智能化操作效果大不相同。我们多数企业仍然一个月或一年才能人工统计出窑磨运行的各项数据,而实现智能化后,能够实时提供出运行数据和技术参数。第三,排放水平差距大。与国外先进指标相比,我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水泥企业做得相对好些。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到今天,节能减排依然是行业的短板,是优化存量必须做的工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保要求会不断提高,达不到指标你将无法生产。节能减排是水泥工业当前的薄弱环节,一定要认真对待。第四,资源配置尚待优化。目前水泥行业生产要素、劳动组织、人才管理等还处于粗放阶段,实现配置优化要做很多艰苦的工作。
乔龙德特别强调,发展并不只有“增加增量”这一条途径,在总量控制的今天,增量通道已经没有空间。而优化存量则大有文章可做。在新的形势下,市场间的竞争和企业间的交手,关键就要在优化存量方面显高低。找出了差距,就知道了从哪里下手,做哪些工作。乔龙德相信从差距切入,通过水泥人的大量艰苦努力,水泥工业经过5到10年的调整发展,定会出现另一番崭新天地。
三、创新发展二代新型干法技术装备
乔龙德对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寄予极大的期望,他表示: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水泥工业的发展,我们计划用四、五年的时间,组织并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力量,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完成我国水泥工业设计优化、工艺改革、装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领先世界水平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创新研发任务。这对水泥行业乃至建材行业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乔龙德亲自担任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领导小组组长,这足以证明他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他介绍说,自2011年开始,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力量对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中国水泥工业已经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任务已经完成,应该适时进入超越引领阶段。今年7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集中了目前处在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前沿的优秀专家和一批顶尖的技术领军人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处在一个结构不断优化,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形象、行业地位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目前,我国水泥技术自主研发总体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很多企业的研发成果已得到世界水泥同行的认可。
乔会长指出,当前,我们面临全行业产能过剩和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的形势,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模式。水泥工业要踏上新的征程,继续前进,肩负起占全球总产量58%的水泥生产大国的责任,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转型升级。只有创新提升,才能够超越引领。希望水泥行业的专家与企业负责人要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拓展中国水泥工业新的发展空间。水泥工业的新发展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技术问题一旦解决,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要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与研发。
乔龙德提到,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将使水泥工业技术装备更加先进,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尤其要提高控制排放水平。由此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在发展中不再是“学徒”,而开始当师傅了,行业的专家学者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攻克关键技术,要形成研究系统性,不仅是工艺、主机,而且对辅机、配件、软件都要提升。在研发的过程中,要同世界先进技术对标,同时还要应用新技术解决现实难题;通过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研发,提升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达到名副其实地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目标。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研发工作具备了众多的有利条件。乔龙德认为,我国水泥工业拥有一大批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他们丰富的经验,多年的经历与实践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各个研究设计院和企业从不同层面上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将这些集成起来,就是行业的财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等更为便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宏观协调等优势。
乔龙德强调,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要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实施,要设计前沿、立足长远与注重现在并举,对研发方案要按系统工程的思路进行顶层设计,对总目标和各子系统的任务要紧密衔接,明确各方责任,迅速加以落实,以奋发有为、不等不靠的精神,确保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研发工作取得成功。
乔龙德坦言:提出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本身是很难的,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承担了很大压力和担心。同时开辟了两个战场——第二代水泥新型干法技术和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没有一点决心和勇气不行,没有极强的责任心也不行。这种问题可以不提,当个会长也能过得去,谁也不会追究。最好混的是会长,最不好干的也是会长。比政府难干、比企业难干、比社会上其他工作难干,因为会长没有自己的资源,没有掌控资源的权力,但事情还要做。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很多,有当前的难题,也有今后的难题,我们不能被难题挡住。方向对了难题可以一边干一边破解,我不主张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有两大困难。一个是缺乏创新的技术储备,尽管现在我们有不少设计研究单位,但水泥技术设计研发储备没有跟上,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研究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下一步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关键核心技术、配套装备以及研发资金投入问题、自主知识产权问题等等。在市场很热的情况下,大家都忙着搞项目搞承包、忙挣钱,缺少关起门来的潜心研究。在理论上缺乏新的突破,在关键技术上缺乏系统创新。水泥行业整体水平需要有新的突破。我作为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期间,在中国航天航空系统工作了10年,十大军工企业都是我国技术顶端的企业集团,我前后负责监管了八家。航天航空系统与建材水泥行业比较,虽然我们新型干法技术有成果、有进步、有投入,但总体相对来说就显得技术和实力薄弱,技术创新仍然是短板。所以说,要组织技术研发力量。
乔龙德接着说,另一个困难是科技研发被体制分割。原来行业的设计研究单位放到几个建材企业集团中了,水泥技术研发环节分割,创新难以联合,导致投入不能有效集成,研究合力难以形成,这已严重制约了水泥行业科技整体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哪个企业手里都有一部分比较先进的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和其他的先进技术组合起来,谁的先进技术都无法充分发挥效应。只有把大家的先进技术集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效应,如果集成不起来,就像玩具一样,好看而不实用。“两弹一星”经验值得借鉴,坚持统一领导,实施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联合攻关,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管理,讲求质量和效益,一抓到底,务求必胜。所以我现在也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资源分散的、体制分割的资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联系起来。我认为:当初把资源市场化分散是一种改革,今天我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把资源再次联系整合起来也是一种改革。这里有几个环节要处理好:一是,谁研究出来的知识产权将来归谁;二是,研发要花钱,联合会争取在国家大的课题里和大项目里面把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研发项目列入进去,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三是,号召一些大企业筹集资金,大企业要尽社会责任,研发单位要出钱,生产企业也要出。必要时探索成立一个研发基金会,作为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的财力支撑。解决研发体制分割的问题,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就可以把精力集中放在技术的研发上了。
四、超越和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
乔龙德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目前中国水泥产能占全球50%至60%,如果中国人不在技术上领先,那会是件很窝囊的事情。上世界80年代,在林汉雄、王燕谋任国家建材局局长时期,尤其是王燕谋局长以创新与跟随相结合,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是我国水泥工业迈进了一大步;到张人为任国家建材局局长和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时期,则以创新与追赶相结合,以追赶国际先进水泥技术为主;现在我们已经追平国际先进水平了,追平后就要引跑和超越,这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既不落后也不冒进。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有能力,有条件引领和超越世界水泥工业。
乔龙德极富激情地说,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徒弟”了,这个“徒弟师满”之后的责任是什么呢?这就是不能一辈子当“徒弟”,现在应该到了自己当“师傅”的时候了。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方面,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水泥工业的水平,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代表。但这还不够,当师傅的目标是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这就是在主要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创新与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仅硬件系统要领先,而且配套材料与设施、辅件和软件系统,包括控制、检测等系统也要全方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的各项经济指标更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在水泥标准的制修订和国际水泥发展的事务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就是不仅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质量、排放等方面一比高下,而且使发展中国家都能认可中国的技术与装备,为中国水泥向国外市场转移、投资兴建水泥厂、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乔龙德认为,我们如果停留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继续追求新的量的增长,既不是一个水泥大国的责任,更不是全球水泥界所期待的。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占有55%以上产量的大国的角度,自觉地肩负起创新技术,提升总体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中国水泥工业。共同肩负起把世界水泥工业带进一个新的发展时代的使命。国外一位水泥工程师一辈子设计几条生产线就觉得很了不起,很伟大。我们的水泥工程师一年就可能设计几条生产线。全世界建设的水泥生产线加到一起也不如中国人建设的水泥厂多。国外达到目前的水平花费了百年的时间,我们中国人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水泥大国的责任,要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
五、中国水泥协会工作要抓大事、做实事、干成事
乔龙德认为:协会是一个民间的社团组织,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一方面承担着协助政府管理行业的某些职能,另一方面有肩负着会员的诉求,代表会员向政府反映诉求,制定有利于社团和会员单位发展的相关政策,协会履行着为会员服务、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的任务。协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协会要超前服务,要主动协调,要引领发展。要认识到位,行动有作为。其次,要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和改进工作作风,凡事要主动,遇事要超前,顶层设计要前移,要抓大事、做实事、干成事,做到一年一步,一步一个脚印。
目前水泥工业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时期,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是我们的总目标;把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研发创新作为未来四至五年的中期目标;以控制新的增量,优化存量,利用废弃物替代燃料,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中国水泥工业转型升级为近期工作的主要目标;以推进国内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户数,增加产业集中度和将中国水泥工作的产能发展转向国际市场,作为中国水泥工业调整战略布局的新目标。这四件大事是中国水泥大国的责任,也是中国水泥协会全体会员和协会工作团队的职责和任务必须抓住抓好。
中国水泥协会内部要开展“三定”工作,在定位正确、职能科学的基础上根据职能和岗位需要,选择热爱协会工作、敢担当、有责任、有工作能力的人上岗,促进队伍结构优化和能力的提升。
乔龙德最后说,中国水泥协会作为中国联合会代管的23家专业协会中,不仅是行业最大,协会工作团队人数最多的专业协会,要发挥“老大”的表率和带动作用,现在又是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兼职会长的专业协会,无疑要在改革创新,超越引领方面起表率作用。
乔会长调侃说,我常常是早七点出家门,晚八点才回家,下班时提包还要装上文件和资料回家后阅读。我最担心的是思想落后,礼拜天我还要听课学习,工作上总想跑在最前面。虽然我提倡能不加班就不加班,但是我们现在的机制还没完全形成和健全,我们干部的能力还在提升之中,这一切还需要时间。所以目前加班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心里很明白,今天的加班是未来组织明天的正常运行。
乔会长讲得精彩,记者们听得过瘾。他的话语那么富有激情,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言谈话语中,乔龙德会长思维敏锐、高屋建瓴,真抓实干,雷厉风行,善于决策、敢于决断的形象在记者心中油然形成,其实这就是他一贯“勤政务实”工作作风的最好诠释。这样有胆识和魄力的人担任会长,协会工作定将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