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粤重拳出击治理大气污染 PM2.5下降成为硬指标

来源: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频发的雾霾天气,令空气质量与污染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继去年底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珠三角PM2.5降低6%之后,3月27日,广东省环保厅公布《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实施方案》,对珠三角今年PM2.5的降幅目标也首度披露。而为确保目标实现,广东还提出珠三角为治理PM2.5原则不新扩建石化炼钢项目等新政。

  无独有偶,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要求集中整治大气污染、污水、垃圾、违法建设这四大城市环境“顽疾”。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方力介绍,今年北京将部署实施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出台69条具体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业内人士指出,大气污染治理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高效互动,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更宏观的环保政策制定风向上,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3月31日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岭南论坛时也透露,要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来约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环评等政策手段促进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珠三角PM2.5“十二五”期间降6%

  实施“新标准”后,对珠三角空气质量评价结果影响显著。

  去年实施的“空气质量新标准”将PM2.5和臭氧新纳入评价。《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显示,实施“新标准”后,对珠三角空气质量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珠三角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将下降11.9%-41.0%左右。

  《方案》还透露,臭氧、PM2.5和二氧化氮将取代PM10成为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密切相关,PM2.5污染的人为源主要来自机动车、工业排放以及挥发性有机物。

  据此,PM2.5降2%就成为今年珠三角治污硬指标。

  根据《方案》,到2013年底,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相比2010年明显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指标比2010年下降3%和2%。

  在控制排放方面,《方案》提出,到2013年底,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全面完成国家减排年度要求;工业烟粉尘、重点行业现役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3.2%、7.2%。

  记者了解到,上述目标其实是综合考虑了国家对珠三角“十二五”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降低要求与广东省自身实际定下的。不过,年内完成2%的PM2.5下降也并不容易。广东省环保厅就表示,珠三角机动车使用量日趋增长,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基础薄弱,工业源布局分散,监管困难,“十二五”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

  为确保年度目标实现,《方案》提出今年要完成涵盖火电厂、石化、水泥、钢铁、燃煤锅炉以及挥发性有机物、黄标车淘汰等领域的13类重点工程项目,预计投资约8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对石化等重点排污企业也下重手,特别是对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了解,VOC经过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污染,最终形成臭氧、PM2.5。“VOC的来源量大面广,国家目前对VOC的控制尚无具有约束性的标准,广东其实是先行先试。”广东省环保部门有专家如此表示。

  据悉,《方案》要求,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开展广石化、惠州壳牌等首批重点企业VOC控制试点工作,重点建立泄漏检测和维修(LDAR)技术示范工程,引导和鼓励VOC排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VOC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清洁生产等政策研究。此外,《方案》还提出,珠三角区域内原则上不再规划新建、扩建炼油石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以处理城市废弃物为目的的除外)、平板玻璃(特殊品种的优质浮法玻璃项目除外)等项目;原则上不再规划建设燃煤燃油电厂和企业自备电站;继续推动珠三角地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另外,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也将更密集,今年珠三角将完成建设8个区域站,54个城市站。也就是说,年内珠三角监测PM2.5、臭氧等新指标的空气监测点,将从目前的62个再增加一倍。

  北京立69条措施“净化”空气

  各部门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限期完成。

  深受灰霾之苦,北京市也不甘落后。

  据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介绍,2013年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目标是,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平均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均削减2%。在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中,每一条措施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每个季度的工作进展。

  记者发现,这69条具体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改造,小到餐饮油烟、干洗店污染控制等,涉及范围广泛。例如北京市提出,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约18万辆,完成平原地区3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5000吨以上,控制全市燃煤总量2150万吨以内等。

  从细节看,69条具体措施不乏治理百姓身边污染的要求。如北京市规定,干洗店及喷漆、家具、印刷等项目都必须按相关规定安装废气回收、净化装置,新建包装印刷项目须使用具有环保标志的油墨产品。此外,“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加大对露天烧烤等行为的监管”“研究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分区分时限行等政策”等表述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北京市长王安顺表示,今年以来,北京对深化大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建设,推进拆违打非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分别明确了近三年的行动计划和目标要求。

  王安顺还说,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职责、责任认真进行梳理,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要求,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限期完成。

  抓手为环评和总量控制

  “以环境容量等约束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

  与地方实践相适应是顶层设计的内生动力。

  在此方面,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第二届岭南论坛”上呼吁,经济建设中应以绿色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采用环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方式的转变。

  “边治理边污染,边保护边破坏”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万本太介绍,按照2012年颁布的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新标准,74个城市将近500个检测点中,达标率是35%-40%;地表水中检测到的一到三类水,仅占比60%-65%,低于五类水标准(五类水之上可灌溉)占10%到15%。土壤方面,根据环保部对外公布的有限数据,10%的土壤受到污染。

  “目前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新的趋向。”万本太称,应以环境容量等约束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

  “比如类似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项目,要通过环境评价的政策进行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杠杆。有些地方污染物的排放超出了这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必要的话还要采取区域限制等手段。”万本太建议,要以环境评价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促进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国务院将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四类,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重点优化开发区。对此,万本太表示,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要根据产业政策和环境容量进行产业布局,要用生态功能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来优化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