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水泥行业将迎来传统旺季。由于库存量下降,水泥价格在近期已呈现稳步上涨态势,水泥企业业绩有望得到改善。不过总体来看,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仍将制约着行业的未来发展。
库存下降价格企稳
近期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在淡季出现上涨,超出市场预期。限电所引发的库存下降、下游需求回升等因素成为此次水泥涨价的直接因素。
数据显示,8月中旬,全国水泥P.O42.5价格上升至343元/吨。其中,江西和苏北等部分地区价格上调10元-30元/吨不等,北京、辽宁和贵州等地价格则回落10元-20元/吨,其余地区价格总体平稳。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平均价格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6月底,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约294元/吨,去年六月底同期价格则为317元/吨。此后水泥价格开始明显回升。8月以来,江西南昌市场水泥价格累计上调50元/吨达到380元/吨,较去年同期高出约110元/吨。
价格上调主要源自下游市场需求改善以及企业库存偏低。受部分地区限电因素的影响,一些水泥企业生产线在此前出现停产检修,导致市场供应下降。据了解,8月中旬以来,水泥熟料生产线已陆续恢复生产。随着限额用电基本解除,供给端的影响已被市场逐步消化。因此,未来水泥价格能否继续上涨,将取决于需求释放的程度。
目前,地产、基建投资仍保持良好态势,这意味着水泥需求增速还在小幅提升。数据显示,7月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12%,增速虽然环比6月下降5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与此同时,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1%,环比6月上升了2个百分点,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受此影响,今年1-7月,全国水泥累计产量为13.06亿吨,同比增长9.6%;其中7月水泥产量为2.12亿吨,同比增长9.1%,增速环比6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去产能化迫在眉睫
除了利好因素,环保等产业政策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近期水泥价格出现好转,但由于严重的产能过剩及污染问题,水泥行业仍处于相对萧条期,化解过剩产能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产能约为15.88亿吨,行业实际产能过剩比例约为16%。分区域来看,东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都在10%以内;而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能过剩问题则相对较为严重,产能过剩比例都超过了30%。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仅使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也对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阻碍。
仅从上市的水泥企业业绩来看,受制于上半年水泥价格维持低位,相关企业的业绩并不乐观。目前已有10家水泥类上市公司披露中报,整体实现营业收入562.74亿元,同比增长20.82%;实现净利润47.76亿元,同比增长0.12%。10家公司中,有7家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其余未披露中报的9家公司中,还有3家预计业绩下降或亏损。在业绩增长的公司中,祁连山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14.46%,宁夏建材业绩增幅达到441.75%,海螺水泥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4.89%。
作为传统制造业,水泥行业需求总量正一步步逼近饱和点,这意味着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将加剧,企业效益难以得到释放。因此,遏制重复建设、抑制产能过剩、加快企业重组、强化节能减排等,成为水泥行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中国水泥协会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不断发力,提出了《加快推进水泥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草稿),同时还提出《调整水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的建议》及《用碳交易方法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等,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意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从三四季度的发展来看,水泥行业未来还将面临基建地产需求端释放的压力,原材料成本风险也将影响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特别是环保政策的落实,将在短期内加重水泥企业的成本负担。整体来看,水泥行业还未能完全走出萧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