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煤炭巨头频上调价格 被视为最后的疯狂

来源: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日前公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迎来了年内最大的单周上涨——5500大卡动力煤价上涨了18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动力煤市场在大跌一年之后,于10月份迎来了急速回升,以神华、中煤、同煤为首的大企业近几周的价格在不断上涨。但这样的上涨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最后的疯狂”。

  在煤电谈判前期,煤价大幅上涨是否为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今年的煤电交易谈判将会有何新的动向?记者日前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新的定价及交易方式、合同执行情况等都是今年谈判的重点。

  供小于求导致涨价

  本周三公布的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594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上涨了18元/吨,已逼近600元/吨关口,自10月份止跌回升后已累计上涨64元/吨,涨幅达12.8%。

  12月5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神华集团等三大煤炭企业又大幅提高了5500大卡煤种的报价。神华集团最新的挂牌价为: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上涨18元/吨至594元/吨,5000大卡上涨20元/吨至587元/吨,4500大卡上涨20元/吨至514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神华、中煤、同煤等几大龙头煤企在近几个月持续大幅上调报价。10月份之前,由于市场低迷,国内中小型煤炭企业停产、限产普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家煤炭巨头在连续下跌之时进一步确立了行业地位。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煤电市场开始向卖方市场倾斜,煤企也将在年底的煤电合同谈判中实现“逆袭”,赢得话语权。山西汾渭能源咨询煤炭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大企业的价格急速反弹主要还是市场因素导致,此前煤价下跌之时,部分进口煤退出市场,中小煤矿限产,这两周价格上涨速度加快是因为电厂的耗煤量持续上升,但供应一直很紧张,“供小于求的矛盾在价格上涨两个月以来,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在近期加剧了,这个是(大煤企大幅提价)根本的原因。”

  上涨超出业内预期

  不过,目前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带动供应量的增加。”分析人士表示。这一反常的现象目前确实存在,“一方面或源于大企业在此前已经完成了年度的发运计划,对于增加供应量并不积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受制于最近运费的上涨,也并没有因为煤价上涨而增加产量销售量。”

  据记者了解,目前的大秦线及部分公路运力一直处于偏紧状况,而相应铁路方面针对煤炭的代发费、运费等也上涨了不少,这也让中小企业并未从煤价上涨中得益。

  “最近煤炭价格上涨这么快有点超出预期。”煤炭市场专家表示。而针对最新一期刷新年内单周最大涨幅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业内亦有部分人表示“超出预期”。

  新年临近,电煤合同谈判再度展开,煤企们为赢得话语权近来冲刺动作频频,但这一涨价行为到底对于谈判影响几何?专家表示,在大起大落之间,大煤企对于煤炭价格的影响力是表现出来了。

  分析人士透露,电厂并不认为目前的这种涨价是煤炭市场供应偏紧导致,而目前进口煤已经在逐步增多,估计大煤企涨价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会有更多的电厂转而购买进口煤。

  “业内目前对于动力煤市场比较普遍的看法是,2013年内煤价会延续上涨势头,元旦之后会维持平稳,而春节之后煤市会出现价格下跌。”分析人士表示导致这一走势的原因在于,到1月份之后冬储结束,另外进口煤会逐步多起来。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的信息显示,因为明年1月份市场被普遍看空,这一轮价格上涨被部分贸易商形容为“最后的疯狂”。

  煤电谈判新动向

  下周,新一轮的电煤合同谈判将开启,彼时更多大煤企下一年的交易方式将会出炉。针对本轮谈判的新动向,业内已经有多种消息传开。“此前,尤其是去年,煤电交易合同的执行率是比较低的,虽然今年的具体执行率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可以预计的是电厂的违约率肯定比较高。”专家表示,因为市场的大起大落,在现实的交易中,不按合同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5日有业内人士传出并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称,为规范电煤合同,提高履约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进行电煤合同文本规范工作,并加大对电煤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管。

  而针对谈判之后的定价方式,业内又有不同的版本流出。昨日有业内人士称,今年或许会有企业执行“基础价格+指数浮动价”的定价方式。而在此前,神华、中煤等大企业,执行的是长协合同价及市场价两种价格,价格随着环渤海指数波动的定价方式。

  针对“基础价格+指数浮动价”的定价方式,山西汾渭能源咨询煤炭市场分析师表示,“既兼顾了煤电双方的利益,又避免了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是个不错的方式。”另有业内人士称,今年煤电谈判的方式或要采取“定价定量定船定港口”的长协合同模式,不过目前尚未有确切消息。

  山西智诚达咨询公司总经理马俊华表示,目前电力企业的话语权和议价实力都比煤炭企业要强。由于今年动力煤市场大起大落的局面对于煤电供需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双方都在考虑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缓解市场波动过大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