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2006将迎来兼并重组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21日
    银河证券  洪亮
 
    投资要点
 
    ●2005年水泥行业经营规模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近10%,而经营业绩却下降50%,水泥行业面临经营最困难的时期。
 
    ●尽管我国大型水泥集团的产能扩张迅速,但水泥行业的平均规模仍然较小。2004年全国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及20万吨,大大低于目前国外水泥企业90万吨的平均规模。
 
    ●全行业的不景气,使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兼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国内水泥行业的渗透加大。
 
    ●2006年为贯彻“节能降耗”基本国策,国家将出台有关政策引导水泥企业降低企业能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尽管水泥需求增速将有所下降,但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将有望提高。
 
  ●在水泥板块中,有两类水泥上市公司值得关注:一类是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规模效益明显;一类是有重组并购题材的企业,企业价值有望得到提升。依据上述标准,2006年值得关注的水泥上市公司有: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和天山股份。
 
    水泥板块去年整体业绩下降
 
    受2004年行业扩张的影响,水泥产能增加明显。2005年全国水泥产能将达到13亿吨。2005年前三季度,水泥行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及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的影响,水泥市场需求增幅下降,水泥价格继续保持在低位平稳运行略有波动的态势。同时由于主要原燃料成本的上升,使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2005年前三季度水泥行业实现利润35.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04%。
 
    水泥行业的窘态在行业标杆———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得到充分体现。从20家水泥类上市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季报数据分析表明:整体上来看,水泥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经营增收不增效,经营业绩遭遇“寒流”。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20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195.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55%。从利润总额来看,20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合计为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0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74.82%。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大幅下降,则其净利润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从数据来看,20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29181.58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合计高达146150.04万元,2005年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减少116968.4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80.03%。
 
  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第四季度进入冬季,相对第二、三季度来说,水泥市场,特别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进入淡季,生产和投资的增速将减缓。水泥价格难有大的转机,煤电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徘徊,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水泥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较第三季度将有所下降。加上前三季度水泥类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因此,预计水泥类上市公司2005年全年净利润实现数与2004年同期相比会有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将超过50%以上。水泥售价低,能源成本高,仍然是影响水泥类上市公司效益的两大因素。
 
    水泥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
 
    尽管水泥行业面临困难,但行业内的企业也不是都不景气,其中不乏闪烁亮点的公司。从20家水泥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对比分析表明:规模大的水泥企业,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强,业绩也相应地比较突出。以国内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及销售商,世界第七大水泥经营企业海螺水泥(600585)为例,海螺水泥200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销售水泥和熟料3,84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6.17%。200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7%、21%和24%,增长明显。海螺水泥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72.11亿元,占20家上市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的36.85%;利润总额为4.68亿元,占20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合计的70.76%;净利润为2.27亿元,占20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合计的77.74%。三项指标都名列这20家水泥上市公司第一。
 
    在我国经济持续二十多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水泥总产量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十五”期间国内一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但水泥行业的平均规模仍然较小。目前全国水泥企业5042家,水泥产量9.7亿吨,平均规模不及20万吨。而国外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90万吨,美国平均为83万吨。亚洲海运较发达的国家水泥企业平均规模较大,如日本平均为200多万吨,韩国为400多万吨,泰国为500多万吨。因此,扩大规模,特别是通过并购重组扩大规模是我国水泥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世界水泥巨头并购步伐加速
 
    面对目前国内水泥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随着主要原燃料成本的持续上升,土地、资金、人工成本的大幅增长,造成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水泥行业步入低谷。国家提高水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一系列措施,使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失去扩张机会。行业发展的低谷和大多数中小水泥企业的困境,却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外资水泥巨头敏锐地抓住这一收购兼并的难得时机,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的并购力度。在国内水泥市场攻城略地的步伐已经渗透到上市公司层面:2005年5月12日,华新水泥(600801)第二大股东HOLCHIN B.V.增持华新水泥B股8,761,300股;9月16日,冀东水泥(000401)董事会,批准向德国海德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海德堡(Heidelberg)水泥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所持有的冀东水泥扶风有限责任公司的45.77%股份和冀东水泥泾阳有限责任公司的40%股份;11月15日,世界第二大水泥企业法国拉法基集团收购四川双马(000935),这一系列并购运作预示着:外资进入国内水泥市场的步伐开始加快。
 
    除了直接投资国内水泥企业外,外资还积极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贷款投资的力度,选择有实力的水泥企业进行投资。2005年10月18日,海螺水泥获得国际金融公司IFC 6.5亿元贷款。11月21日,海螺水泥获得五家外资银行及金融机构是一项为期三年的8亿元人民币贷款。在不到35天的时间内,接连获得外资二笔大额的贷款资金,资金总数合计高达14.5亿元之多,这在水泥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行业遭遇“寒流”侵袭的阶段,足见外资非常看好国内水泥业,急于分享未来我国水泥业发展带来的盛宴。
 
    除了贷款投资外,外资还欲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国内水泥龙头企业,谋求更大收益。2004年10月20日,摩根斯坦利联合鼎晖(中国)基金共同出资5000万美元,购买山水集团水泥相关资产30%股权,并为山水集团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境外上市提供专业支持;2005年12月28日,海螺水泥的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132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0.51%)和48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3.82%)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MS(摩根士丹利公司之附属公司)和IFC(国际金融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水泥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将转化为流通股。非流通股的流通化,使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制度性障碍得以清除,兼并重组将步入快速道。
 
    2006年水泥行业经营好转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节能降耗”基本国策,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并将建材行业作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行业。2006年水泥行业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奖优限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替代立窑、湿窑等落后水泥生产线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水泥企业中的余热发电系统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会加强。水泥行业内两极分化的程度将扩大,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为明显。
 
    受国家宏观调控、水泥需求增速下降和前期新增水泥产能增速过快的影响,水泥投资继续下降。预计2006年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达到50条左右,新增产能4000万吨,到2006年底,全国水泥产能将达到13.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06年45%。
 
  尽管水泥价格仍将维持在低位徘徊,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将会持续在高位运行,但为贯彻“节能降耗”基本国策,国家将出台有关政策引导水泥企业降低企业能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企业利润。目前水泥生产中煤电成本占到60%以上,在煤、电价格维持不变的条件下,以2004年数据进行测算:若能实现4%的降耗目标,水泥行业年节约成本将在46亿元左右,水泥行业的利润总额有望提升33.46%。尽管有些增加成本支出的因素,由于2005年水泥行业盈利水平的基数较低,因此,2006年盈利提高应该是有望的。
 
    将出现多类型的兼并重组
 
    2005年的惨淡经营使许多中小水泥企业刻骨铭心,水泥龙头企业显著的规模效益又使这些困难企业难以忘怀,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水泥企业的共识。2006年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将向纵深发展,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一方面,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联合”,以期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兼并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国内水泥行业的渗透加大。如果说,2005年对水泥行业是一个“风雨兼程”的年份,那么,2006年将迎来一个“兼并重组年”。
 
  在水泥板块中,两类水泥上市公司值得关注:一类是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规模效益明显;一类是有重组并购题材的企业,企业价值有望得到提升。依据上述标准,2006年值得关注的水泥上市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亚太集团和天山股份。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