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行业外资收购凸显战略实业投资双行线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17日
    上海证券报记者 李小宁
 
  刚刚获得国际金融公司贷款扶持的山水集团正准备开始扩张行动,走出山东,迈向北方。昨日在国际金融公司和山水集团贷款的签约仪式上,山水集团副总李延民已经剑指北方,勾划自家的势力范围。中国水泥行业的版图在外资并购的大背景下,渐渐凸显了别具意味的“双行线”格局。
 
  战略投资、实业投资双行
 
  “能够左右中国水泥行业的企业多数已经有外资入股,一种是类似国际金融公司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将来等待合适时机套现;一种是国际水泥巨头通过入股和并购在中国延伸产业链,比如瑞士水泥巨头豪西盟(Holcim Ltd)控股G华新。这也形成了外资入股和中资博弈的两种路线。”法资投行ADV总裁林国栋说。
 
  国际金融公司和大摩作为水泥行业的一致行动人显然更加偏好战略投资。
 
  2006年初, 国际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入股海螺水泥(600585.SH)。海螺水泥是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集团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据悉早在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及大摩就已经和山水集团签署总价值13.86亿元战略投资协定,国际金融公司、大摩和鼎辉投资将战略入股。
 
  世界银行风险管理负责人吕凯闻博士对记者表示:“世界银行旗下的公司,除了扶贫项目,都盈利。而且世界银行旗下公司和所有公司一样,追求收益最大化。”
 
  林国栋认为,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主要目的就是等待收益最大化时套现退出。比如山水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和大摩、鼎辉投资作为私募进入,一旦上市,外资套现的收益将相当可观。
 
  不过本身已经是全球水泥巨头的外资企业收购中国水泥企业,其意义就不是战略投资那么简单了。
 
  长江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罗果认为,国际水泥企业收购中国同行业企业,其着眼点主要是在中国延伸产业链布局,这种收购一定是争取控股,左右企业的战略发展。比如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豪西盟收购G华新,海德堡尝试收购冀东水泥,都是这种路线的产物。
 
  收购时机绝佳
 
  “选择2005年进军中国水泥行业,并在2006年加码,归根到底还是外资看好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前景。”长江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罗果认为,经历调控后水泥行业正在逐步复苏,2006年、2007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产业升级、城市化、新农村建设都为水泥行业奠定了发展基础。而此前水泥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下降也为外资进军创造了绝佳机会。
 
  申银万国一份报告也指出,水泥行业在经历了2005年的痛苦后,2006年的内需增长和外资并购将为行业带来黎明。
 
“外资并购使中国水泥企业无形中分成两种路线,这些收购、入股的企业往往是中国水泥行业的排头兵,也是各个区域的龙头企业,但是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又非常低,国内的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海德堡方面称,未来几年内将在中国市场投入超过100亿元进行产业并购。下一步国际水泥巨头左右的中国水泥企业和国际投行扶持的中国水泥企业之间必将爆发激烈的收购遭遇战,虽然行政干预难免,但两种路线之间的并购战也将非常精彩。”林国栋说。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