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台泥辜成允:下阶段考虑和更多的企业合作联合

更新日期: 2009年11月13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12日下午,在北京出席由台泥赞助支持的大型新编京剧《弄臣》的新闻发布会后,辜成允董事长就台泥最新发展动态、台泥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和媒体作交流。

    珠三角水泥价格强劲回升 台泥发货基本正常

    近期珠三角地区水泥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业内的关注。辜成允表示这主要是三季度以来广东水泥需求强劲回升,基建和房地产对水泥需求增加。去年下半年以至今年的上半年广东受金融风暴影响最为严重,经济下滑幅度也最深,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明显,广东的复苏较沿海其他省市要来得更显著(福建市场表现平稳)。加之今年西江遭遇了大旱情,通航能力受限,从广西流入广东的水泥大幅减少,供需关系的改变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辜成允董事长介绍说目前台泥的发货基本正常。

    仍将加大华南投资 完善“泛珠三角+海西”布局

    辜成允介绍台泥在江苏句容的6000 t/d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但这并不表示企业有从华南向华东转移做大的考虑,在华南的发展仍旧最为重点。华南的市场中,台泥只占到了百分之十几份额,和主要竞争对手在伯仲之间,要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还需加大投资力度。

    台泥始终就坚持区域布局发展策略,把“两广”和福建省统筹规划。但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来发现由于西江和北江的整治不力,通航能力还是靠天吃饭,严重制约了台泥从两广地区调运熟料进福建的设计。在句容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就可以配套和支应福建的熟料的供应,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都能供应福建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巩固台泥在的华南发展。

    辜成允还表示在贵港的生产基地有铁路专用线进厂,可以直通防城港实现陆海联运,出海后辐射东盟、非洲以及欧洲地区。

    下阶段考虑与更多的企业合作联合

    针对新近出台的未来三年不批建新生产线的产业政策,辜成允表示控制产能的无序增长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不压产能,将来产能大过剩,所有企业亏损、资源浪费、环保不到位、企业不能大型化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损失更大。

    台泥之前在大陆的发展鲜有合作,但也没有和谁剑拔弩张过。主要是考虑到大陆水泥市场所处的阶段还不具备合作的条件,台泥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摸索熟悉市场和经营环境。再者合作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和合作方的协调上,将延缓决策。大陆水泥市场在诸侯争霸的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台泥在台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因此在大陆做事不能慢,但风险也要可控。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也比较稳健。

    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台泥正考虑在下阶段积极的与更多企业合作联合,以实现既定产能目标。台泥素有各方共谋利益的文化传统。在台泥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合作经验,与不同类型企业合作均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台湾和美国、欧洲、日本企业都有合作;在东南亚和泰国、印尼也有合作;在大陆早期也和柳钢,海螺合作过;香港和中信等企业合作。这些合作都讲的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发展,合作双方也都接受。

    未来10-15年仍是大陆市场大发展期 淘汰落后是关键

    谈及对大陆未来水泥市场的发展,辜成允提供了台湾的发展经验。由于公共建设和民间建设的同时作用,台湾人均水泥消费有10-15年时间保持在1吨左右,最高达到1300公斤。但是在城市化建设到一定水平后,公共建设和民用建设就会是交替拉动,此时的人均消费就会保持在500-700公斤。

    大陆现在处于“双火车头”驱动阶段,大量基础设施在建的同时民间建设很快也跟上,预计这个阶段也需要有10-15年的时间,人均水泥消费将保持在1吨左右的高位,随后才会回落。

    根据台泥内部的测算,大陆水泥市场的合理产能规模在18-20亿吨之间。现在政策要求三年不批线,就给了行业内有企图心的企业整合其他资源的空间,也要求全行业更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

    辜成允董事长认为,市场和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是立窑等落后产能。立窑“极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小规模生产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现代化大型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要比他们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重,经营发展更为理性。

    在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将是规模淘汰,届时大部分地区规模在600万吨上下的新型干法企业也没有生存能力,在一定区域将形成7-10家的主导企业,这是比较理想和可行的,而竞争核心将集中在定价权上。

辜怀群介绍《弄臣》

主创人员和嘉宾

辜成允董事长和媒体交流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