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孔祥忠谈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更新日期: 2011年12月12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针对《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设置、目标预期、落实重点与难点等问题,数字水泥网对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进行了专访。

    11月9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旨在指导“十二五”水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提高水泥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针对此项规划的内容设置、目标预期、落实重点与难点等问题,数字水泥网对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11月国家颁布了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您作为一名行业协会领导,想请您就《规划》内容谈谈看法。

    孔:我认真拜读了工信部下发的这一文件,《规划》从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发展重点,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六部分进行论述,这对指导“十二五”水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提高水泥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规划》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颁布后出台的,因此,也可以诠释为水泥工业在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行动指南。

    记者:您作为行业专家身份参加过《规划》的论证,下面有些问题请您解答一下,首先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孔:指导思想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这是维系中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基本思路。《规划》中“四个基本原则”的核心我认为是总量控制,没有总量控制也就谈不上行业发展,这里的总量应该是水泥熟料总产能。水泥工业是同时兼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的制造工业,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是发展的瓶颈,产品市场的需求不可能是长期以两位数上升,不能指望按投资拉动需求的模式长期发展,近中期目标应锁定在市场需求平稳和下降时,整个行业如何应对。

    2010年,中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占全球56%。2011年水泥产能会在20.7亿吨左右,这样的总量必然带来较大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造成较大的环境负荷。因此,在现有水泥产能已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严格控制新增水泥熟料产能是必须的。

    记者:对于规划的目标都能完成吗?

    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亿吨;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协同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协同处置线比例达到10%;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提高20%;42.5级及以上产品消费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35%以上。此外,在余热发电、协同处置、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也都列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这些指标在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划中都是第一次被列出,对于这些目标值我尽可能一一谈谈个人观点。

    1、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这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要逐年提升。就指标来说,这既取决于统计口径,又涉及国家GDP增速变化。水泥作为一种投资拉动消费的产品,要保持工业增加值年均10%增长,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静态的看就是要逐年提高产品售价,这符合行业利益。从近两年行业整合后对企业的盈利影响来看,这个指标是能完成的。

    2、近几年通过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速度是很快的。就我所了解的情况,2013年之前可以基本完成规划中界定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根本是要靠加大资源、环境的执法力度和促进市场竞争来解决。不论何种窑型、规模,只要资源、环保不满足要求,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迟早都是要淘汰的。现在有些省份产能利用率仅70%,那就有20%的产能被隐形淘汰。在某些产能过剩地区,今后日产1500吨、2000吨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是会淘汰的。众多的小型水泥粉磨站也是淘汰的重点。

    3、前10家企业平均规模每年增长24.2万吨和生产集中度35%指标,实际反映的是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速度。2010年前10家水泥平均规模4731万吨,生产集中度指标35%应是指水泥熟料产能,从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华润水泥、冀东水泥等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战略发展来看,“十二五”末我认为可以乐观地看到50%,也就是前10家大企业平均规模约1.2亿吨,目前超过1亿吨的有中国建材和安徽海螺。

    4、水泥散装的指标列出我认为没有意义,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考核过水泥的散装率,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水泥企业收取散装费。一个产品进入流通过程,要不要包装,采用什么形式包装是要看用户的要求。几乎所有产品都有包装,难道国家要对每一个市场产品都分别开征包装费?水泥企业早就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过要求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水泥散装基金”,可是政府的个别部门利益大于行业利益。水泥散装率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国外很多国家的水泥散装率已达90%以上。

    5、余热发电在2010年底已有692条生产线、4657MW投运,占可改造余热发电生产线的50%以上了,完成65%是没有问题的。

    6、水泥窑协调处置生产线比例10%是一个艰巨任务,这需要法规标准的建立、政策支持的力度、技术成熟的试点,还有行业间利益的博弈。

    7、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暂时还没有,仅有总量减排17%的指标,但是理论计算方法国内外都是通用的,有待于国家标准的出台。我们已对部分大企业进行了国际通用的CSI二氧化碳计算工具的使用培训,这对水泥企业掌握CO2减排核算方法是有益的。由于各企业的排放基线难以统计,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的考核较难反映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实际水准。

    8、氮氧化物排放现行标准是800mg mg/Nm3,完成10%减排量是可行的。欧洲的标准是400~500mg,可以考虑修订水泥工业大气排放标准,向发达国家看齐。浙江省已把NOX指标分解到水泥企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四川省近期也把水泥企业列入脱硝重点对象,问题是NOX减排是一个纯增加生产成本的过程,周边省市没有指标要求,这些省份的水泥产品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势必要降低。但减排技术的应用是早晚的事。

    9、水泥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现行标准是200mg/Nm3,单位产品排放是0.6kg/t,水泥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是0.08kg/t。从总量上如再要降低8%,除了控制产能总量外,就必须寻求可替代燃料,从煅烧工艺上调整合适的硫碱比,可以增加对SO2的吸收。

    10、最后一个指标企业研究试验经费比重>1.5%。我们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出必要的研发投入。但在目前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企业间的研发是彼此封闭式的,一个企业的研发成果不可能向同行竞争对手提供,重复研究、重复投入,这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从CSI组织活动得到启示,发达国家各大水泥企业通过行业组织平台,共同投入经费,各自派出专家,组成多个专业课题组,研究出的成果大家共享,这或许是我们今后走行业共同研发、技术资源共享的方式。还有这个指标如何界定和考核的问题。

    记者:接下来的“发展重点”章节为什么把“推进绿色发展”放在首位?

    孔: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就是突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这对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绿色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项内容,水泥工业的绿色发展就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记者:第二个“发展重点”是“调整优化结构”,这里请谈谈延伸产业链的意义。

    孔:“十一五”中国水泥工业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任务,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占到总量的85%;“十二五”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是通过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来提高生产集中度,这个目标很明确,而产业链的延伸是集中度提高的高级形式。由于我国长期的行政体制划分造成了水泥产品的上下游断裂,向上游铁路、公路、混凝土提供的骨料不在水泥企业手中,向下游的混凝土市场也不在水泥企业手中,水泥行业还要受煤炭、电力、物流等外部因素控制,一个靠吃能源、资源的水泥行业,在市场中的发言权和竞争力是很弱的。因此,优化结构就是提升行业竞争力。

    减少三分之一企业户数是有个统计口径的问题,未来约200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按独立法人或生产许可证登记计算约1000家企业,其它主要是大型水泥粉磨站。我认为把2000多家水泥粉磨站的平均产能规模与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平均规模放在一起计算行业的平均规模不尽合理,这不能真实反映出水泥熟料企业的规模。

    记者:那推进技术进步方面有什么特点吗?

    孔:应对气候变化来制订和修订行业标准是特点。由于水泥工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是一个重点行业,要承担一定的减排指标,标准先行是必要的。另一个特点是“两化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工业。水泥企业在生产监控上基本完善了DSC技术,ERP企业管理软件也在许多企业应用。今后值得推广的是水泥电子交易网的使用,这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度、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碳排放足迹。

    记者:关于重点工程怎么落实?

    孔:《规模》中的三个重点工程,实际上只有2个,淘汰落后算不上工程,只能算政策延续,下达指标,督促检查落实即可。“协同处置示范工程”的目标很明确,关键是扶持政策能否到位。“节能减排工程” 新提出了对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生产线实施烟气脱硝的要求。要达到国际水平的NOX排放指标,吨水泥成本要增加约8%,这对现行实施减排的企业要有一个补偿鼓励政策。

    记者:最后还有个五项保障措施请您谈谈。

    孔:前四项全是政府部门的事。第一项的规划指导要求各省区上报水泥工业发展规划,可以说大部分省区规划目标都超大,规划在工信部备案可能解决不了总量控制问题。这里“按规划要求审核水泥投资项目”,不清楚是谁来“审核”、“核准”水泥投资项目,是国家还是省级?是工信部还是发改委?有些含糊不明确。

    关于第二项“严格行业准入”,如果说项目核准是“计划生育指标”,生产许可证是“出生证”,那公告准入企业名单是孩子在派出所注册“姓名”?我认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还是粗一点、宏观一点好。拿到指标,两年内必须“出生”,过期作废,重新申请。

    第三项“加强质量监管”是指“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信部对厂区内的生产过程负责质量监管,产品出了厂门就是质检局、工商局的了。我认为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的验收只是治标,不能治本。

    第四项“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这需要工信部与其它各政府部门的多方协调和支持。

    第五项“加强行业管理”突显了工信部在行业管理上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这些工作我们水泥协会有能力协助政府做好。我们已经每月定期发布“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和行业分析工作,开展了国际交流和行业自律活动,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总之,中国水泥协会和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协会已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联动系统,在为行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会发挥越来越多的服务功能。

    最后,我要说的是,一个好的行业规划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实现目标值。由于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是变化的,规划的内容也会有调整,这是正常的。我们的企业也应该根据《规划》实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以适应未来经济、政策、市场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