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能源
  • 暂无资料

煤炭市场进入最疲软时期 双轨制改革时机或已到

更新日期: 2012年07月12日 来源: 时代周报 【字体:
摘要:从以前的“电求煤”到现在的“煤求电”,煤炭价格深跌表明,我国煤炭市场进入了近十年来最为疲软的时期,一路高歌猛进的煤炭工业正在减速,而煤炭业是否告别了它的暴利时代?终结煤价“双轨制”,是否也终于迎来了改革时机?

    这些年来,煤炭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销路不愁,价格飙升,煤炭、煤老板成为财富和暴利的象征。然而,近来煤炭业却遭遇了十年来最大寒流,库存爆棚,煤价接连下跌,形势日益严峻。6月底,国家发改委连同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协会先后赴山西、内蒙古等地调研,调研目的就是为合并电煤“双轨制”价格听取企业和地方部门的意见。

  从以前的“电求煤”到现在的“煤求电”,煤炭价格深跌表明,我国煤炭市场进入了近十年来最为疲软的时期,一路高歌猛进的煤炭工业正在减速,而煤炭业是否告别了它的暴利时代?终结煤价“双轨制”,是否也终于迎来了改革时机?

  需求降低产能过剩

  时代周报:据6月底国家多个部委的调研显示,今年国内煤价已大幅下滑,煤炭市场供需宽松,主要中转港口、电厂煤炭库存激增,煤价下跌,煤炭业下行姿态明显,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业已进入寒冬。造成煤炭业困难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牛克洪: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影响了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这些企业的发展放缓,用电量因此下降,进而影响了用煤量,这是受国外经济低迷的影响。第二是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现在宏观经济增幅放缓,一些行业的用煤需求减少。国内煤炭主要销往四大行业,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业,其中电力占50%-60%。具体到这四大行业来讲,这两年火力发电有所透支,此外,今年以来,南方有充足的水,挤压了火电市场,这些原因造成了火电增幅不大,以至于煤炭量的需求降低。钢铁去年的产量达到了高峰,接下来发展可能会放缓;建材的发展在缩小规模,水泥以及其他需求也在减少,所以煤炭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化工市场这两年来竞争激烈,很多与化工相关的行业需求量在降低,对煤炭的需求虽然在增加,但增幅已大大降低。受宏观政策影响的另一大原因是能源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国家要求高产耗煤行业要完成碳排量指标,耗煤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而技术改造之后,这些企业的耗煤量在相应减少,这些都会对煤炭的产量造成影响。

  第三大原因要从煤炭业自身来讲,这几年煤炭业的效益比较好,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煤炭业,煤炭协会总结了一个数据,称有16个行业进入了煤炭行业,千军万马地来开发煤矿,包括税务、石油投资的煤矿等。这些年煤炭业的投资额逐年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间全国煤炭业累计投资总额是2253亿元,而“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是12489亿元,增加了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

  此外,这几年通过小煤矿改大煤矿,比如原来产能是60万吨,现在有100万吨,或者更多,改造以后这些煤矿的产能在增多,它的产能到了逐渐释放的时候。再加上今年以来进口煤的产量增幅不小。而国内煤炭价格高于进口煤,这也降低了企业购买国内煤炭的欲望。今年1月至5月,我国进口煤炭11272万吨,同比增长67.8%,每月进口煤数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足以改变国内沿海煤炭市场的供求形势。

  第四大原因,中国这几年鼓励发展新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尽管发展规模不大,但是处于迅速发展的态势。相对来讲,新能源开发产生的电能,挤压了火电的一部分市场。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能源调整是一件好事,但对煤炭业来讲是一个挑战。

  以上四大原因中,需求降低和产能过剩,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原因相互影响。正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使煤炭库存增加、煤价降低、市场滞销、部分煤炭企业陷入困境。困难企业主要是两类,一是产业单一,没有别的替代产业,只依靠煤炭。这些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煤炭品种不是很优,煤炭储量、煤炭开采成本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煤炭产业单一,煤价下降,对这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造成困难。第二是一些有实力的煤炭企业把大量资金投资到其他领域,对煤炭投资的暂停,造成了煤炭生产滞后,最终造成整个产业资金链的紧张。

  改革煤炭价格“双轨制”时机已到

  我国煤炭产业历经十多年改革,市场体系虽已基本建立,市场化进程却远未终结。2006年,煤炭市场放开,国家却在2008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对合同煤和市场煤价格双双设限。在一轮的煤价下跌之后,电煤的“合同价”与“现货价”已经相对接近,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是取消煤价“双轨制”的比较好的时机。

  牛克洪:现在是取消“双轨制”的比较好的时机。煤价“双轨制”本来就不合理,像山东的一个煤炭集团,按照电煤的“合同价”和“市场价”的差别,一年必须拿出17个亿给电力。“双轨制”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现在煤价下降,合同价与现货价已经拉近了,这时候不调整,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现在是取消煤价“双轨制”好的时机。煤炭业要彻底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同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如果电力体制不改革,使电力发电不优胜劣汰,煤炭的市场化改革会比较困难。实际上,这几年造成煤价的上涨有多种原因,而煤炭企业获利并没有那么多,更多的是运输部门和国家电网吸取了很多利益,使煤炭企业、煤炭行业背上了恶名。

  煤炭业涨价不仅仅是行业的利益驱动,更多的是中间环节和终端的铁路运输、电网这些部门获利,比如铁路多年来要交铁路建设基金。现在煤炭出现危机的局面下,国家要做一些工作,加快推进煤电价格的调整;第二是各种税太多,清理各种乱七八糟乱收费的税收等;第三是要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第四就是要尽快推动煤电联营、煤电融合计划。

  新世纪以来,国家电力建设煤矿造成煤炭的滞销情况很严重,而且不允许煤矿建设电厂,却允许电厂建设煤矿。如果“十一五”期间,国家放开煤炭企业建设电厂、放开电厂建设煤矿,我希望煤电建设要合理。国家要缓解煤电行业的严重对立,加快推进煤电的融合,因为煤矿需要电力,电力需要煤矿,这两者要紧密结合、紧密发展。

  李朝林:煤价“双轨制”是一笔糊涂账,很难说清谁是谁非。虽然1993年以来国家不断提出煤炭行业要走向市场,但在2002年以后的几次全国煤炭订货会上,还是指定电煤价格变化的幅度。“十一五”期间,频繁干预煤价,每年迎峰度夏,各地明文要求电煤价格不得上涨。

  “双轨制”迟迟不能退出,主要原因是垄断。国家要想让煤炭业按照市场运作,搞市场竞争,就必须破除垄断。

  现阶段煤电矛盾的核心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煤电矛盾?

  李朝林:煤电之争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体制问题,问题出在电煤价格管制,令煤企和电企无法在价格上达成统一。企业靠政策得到利润,就不想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现在煤价下跌30%,在这种局面下,电价不降一毛是不是至少得降几分呢?

  煤电两个产业本是相互依存的主体,现在矛盾年年有,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只能让煤炭退两步。

  垄断企业没有几个不占便宜的,但是它们还喊着它们吃着亏。如果没有煤炭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区域性的相对垄断,就没有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没有电网行业的垄断,就没有它们的高工资、高福利。

  所以,要保证煤炭市场的相对稳定,不仅需要加紧煤炭市场化改革,还需要同期推动电力体制和电价市场化改革。

  林伯强:煤电矛盾的核心是现行电价机制下的煤炭价格上涨压力。解决煤电矛盾,首先需要解决煤炭运输问题。我国原煤生产高度集中,像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就占到中国煤炭总供给的40%。而超过60%的煤炭需通过铁路运输。例如,2011年上半年,我国共消费了17亿吨煤炭,其中11亿吨是通过铁路运输的。由于煤炭运输成本可能高达其市场价格的50%,而铁路运输又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因此政府首先需要更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考虑用输电替代输煤。由于我国用电需求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而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则更多地位于西部,优化煤炭运输是解决煤炭供应和煤炭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是减少煤炭消费,用新能源替代煤炭。但是,清洁能源目前只占中国能源供给的10%,而新能源的比例更低。即使最乐观地估计新能源发展,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而且,高成本是阻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像煤炭那样既充足又相对便宜的能源。

  解决煤电矛盾的长效的中长期方案应当是电价改革,现阶段电价改革的重点是煤电联动,逐步实现电价的信号传导机制,同时支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政府对电煤的价格管制导致了较大的市场煤和电煤的价差,政府需要想办法缩小价差,从而保障电煤合同的履行。

  煤炭业将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面对煤炭行业高库存、价格大跌的局面。有人认为,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效益大幅提高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煤炭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但也有人认为,煤炭行业面临的这种局面是暂时的,只要这个小波折过去之后,煤炭行业接下来还是会有他们的好日子。煤炭暴利时代是否终结?

  牛克洪:过去十年,煤炭行业发展迅速,煤炭企业也获得了巨大收益,这是事实。过去十年,煤炭业的技术装备、管理也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装备差、生产低下、规模很小、抗风险能力弱,到现在煤炭业的大企业、大规模、大产量建设,去年全国有七家煤炭企业产量超过一亿吨,进入世界500强的煤炭企业2010年有3家,去年是五六家。

  煤炭业的未来,是保持十年发展的势头,还是一直会处于低迷的态势。我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仍在较高速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在增加,这是无疑的,而且煤炭结构比重在中国宏观经济大的层面来看还是很大的支撑。第二是国家调控手段还没到拿出绝招的时候,比如,像全国90%左右的煤炭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实行一些措施对产量采取适当的压缩,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从煤炭企业层面来讲,现在煤炭企业存在这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煤炭企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它的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企业也不是亏得一塌糊涂,有一定的基础。很多煤炭企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建立了多元的产业结构,像神华的自制发电容量规模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还有一些企业和电厂互相投资,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还有一些则是自己办了小型电厂,还有一些企业开发了煤化工等一些其他的产业。这些都刺激了煤炭的销售量,符合了一些市场需求。同时,行业之间的利益互补增加了企业短期内的抗风险的能力。

  现在技术发展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经济实力强了、产业多元了,产生了煤电、化工、电力等这些产业,它现在自我消化、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增强。还有,现在大企业的发展,只要它们稍微动动手,自我约束一下,全国控制一下产量还是可能的。企业数量少了,大企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大企业自我约束一下,整个市场核心竞争局面荒废也不会那么严重。

  从市场经济规格来讲,煤价过去高,而且高于国外市场。从世界经济市场规律来讲,如果这个行业获利太高,大家都会来投资这个行业来争夺高利益。像煤炭这样高利益的行业,包括电力、石油也都来开发煤炭行业。

  现在煤炭行业进入了市场危机,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畸形的过程,有些企业的损失不大,而有些企业是死亡。但不管怎么样,从整个行业来讲,这是煤炭市场的危机,是对煤炭市场的洗牌,对煤炭行业的继续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客观的推动。这轮危机以后,经过对行业的调整,煤炭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理性化的阶段。所谓理性化阶段,是指煤炭业就不是一个高利益的行业,它应该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煤炭行业才能进入一个比较理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所以说,第一次的危机很严重,对煤炭行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去年我就发出呼吁,跟一些煤炭企业管理者讲要重视潜在危机,要赶快调整策略。至于煤炭业的未来前景,还是应该看好的,不至于亏到1998年那个程度。这次煤炭业的危机是被逼出来的调整,这也是历史的必然。经过调整、转变方式,那煤炭行业可能将进入一个理性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林伯强:我觉得煤炭行业的前景很难确定。如果说黄金10年已经没了,好像有点过,我比较倾向于是暂时的。2008年金融危机煤炭价格也有类似的走势,但2008年是包括在黄金10年里了,往下走之后恢复也很快。

  希望这样的一个判断能够让目前处于寒潮期的煤炭企业稍稍松一口气,但是这口气其实也可以说松得并不容易。因为煤炭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这样一个大背景,这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非常难的,需要用心去做,怎么才能够用心去做,让煤炭企业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一个转型,在黄金10年之后能够迎来下一个白银10年,或者让这个黄金10年再往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延续。

  转型本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传统煤炭认为转型就是往产业链的下端做,其实再怎么做还是跟煤炭有关系的,所以类似转型的办法是从收益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如果要从适应国家低碳的角度来考虑,那这种转型还不一定完全可以,所以像进入到杀猪业,这可能是比较粗俗、极端、低端的做法。比较高端的做法,今后还得往清洁煤方向去考虑,煤炭在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主要能源,而煤炭是要符合国家整体经济转型的,它自己应该有所准备。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