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经济措施并未产生副作用稳增长并未有负效应
中国今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专家表示,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运用得当,力度适宜,推出时机也很精准,并未产生副作用。
运用政策保增长很必要
2012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不景气造成外需收缩,另一方面国内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这种情况迫切要求采取措施促使经济快速企稳和回升。
中央决策层强调,今年的宏观调控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之内。但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根据形势变化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举措。
“稳增长是为了遏制经济过快下滑的势头,是为了稳大局、稳通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本报记者说,稳增长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结构性减税等财政政策,针对出口的一些扶持政策,以及发改委批准的和地方政府进行的新投资项目等。
当前政策得当措施得力
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按“十二五”规划快速启动重大投资项目、完善外贸出口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在2012年密集出台一起发力,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茉楠指出,前期政策预调微调已见成效,经济没有再下滑,目前中国经济已稳住了,没有出现硬着陆。
最新数据表明,稳增长政策得当,措施得力。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有小幅回升。分析认为,PMI回升得益于由地方政府主导、国家发改委作为推手的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这些投资规模超万亿的基建项目对水泥、钢铁、机械等行业能够形成直接利好。预计,随着更多基建项目陆续开工,制造业企业的境况可能将持续改善。专家表示,去库存已经开始了,采购量已经上升了,去杠杆也就来的更快了。
出口也较为乐观。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6.3%。其中,出口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增长2.4%。出口创新高一方面是美国经济复苏助推消费,另一方面是国家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显效。
货币和信贷增长一直被视为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8%,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3%,均高于市场预期,并创出年内新高。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出我国“稳增长”政策效用正在发挥作用,传递出流动性状况和社会总需求正进一步改善的信号。
稳增长并未带来负效应
凡事过犹不及,“稳增长”固然好,有些人担心不要发展成“保增长”,以免过度刺激经济出现新的产能过剩、物价飞涨、地方债务加重、资产泡沫上升、环境成本加大等弊病。所幸的是,目前中国采取的稳增长措施是预调微调,保持了一定的审慎和适度。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稳增长”是在经济没有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政府为了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而要实现的一种预期目标,一般都采取趋于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是政府为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化,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持续大幅度下滑时而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采取强刺激的措施,通常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对于2008年,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没有那么大,因此货币和财政政策也没有采取那么大的力度。”张茉楠说,政策力度适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负作用。
现在未出现负作用,不等于未来不会有负作用。张茉楠提醒说,任何政策都有时滞性,要警惕未来产生负作用。目前全球为保增长都在释放流动性,美国有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加大量化宽松规模,欧洲有OMT(无限量购债计划),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在降息,现在国内外的需求还没起来,所以通胀没反弹,若经济企稳后,需求也起来,货币流动性肯定会反映在价格上涨上。
张茉楠建议,当前要把握好刺激经济的度,把握“度”体现在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上。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变化情况适时适度调整稳增长政策,比如全球都在宽松货币,若我们也宽松,合力加码,就不叫微调,成为超调了,将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