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财政支出10万亿 12月将突击花2万亿
昨日(12月11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9%,这是今年单月财政收入增速首次高过20%。但1~11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9%,增幅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记者,财政收入增幅创下年内新高,与经济回暖密不可分,目前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不错,企业开工意愿增强也带动增值税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税收增长。
财政支出方面,今年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10万亿元,这与今年的预算目标尚有近2万亿元的差距。
房地产营业税劲增近六成
前11月全国财政收入108903亿元,同比增11.9%,专家预计我国今年财政收入不会超出预算的113600亿元太多,而增幅也与预算中的9.5%相近。
细分来看,11月国内增值税2205亿元,同比增加308亿元,增长16.2%;营业税1143亿元,同比增加254亿元,增长28.6%,增幅都比较大。
最明显的是,工业企业所得税增长8.9%,主要是因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5%。其中,银行企业所得税增长约50%。
11月房地产营业税十分给力,营业税同比增加123亿元,增长58.7%。财政部称,这主要是受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增加,以及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成交减少,明显影响了各地的财税收入,这也导致在下半年整体市场复苏后,各地开始踊跃出让土地,弥补财税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支柱性税收,房地产税收的走向显然影响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
此外,虽然11月财政收入增幅创年内新高,但前11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8100亿元,同比减少4539亿元,下降13.9%,主要是土地出让成交额下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478亿元,同比减少4983亿元,下降17.5%。
财政部分析指出,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逐季回落,近期有所回升,10月份起增幅逐步回升,近两个月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有所增加;二是去年第四季度经济下行,10月份开始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滑,尤其最后两个月收入基数很低,使今年11月份收入增幅相对较高,12月份收入增幅也会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财政收入金额相对较少,比10月份少2573亿元,比前10个月平均月收入少2232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记者,这主要还是因为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
11月财政收入中,同比增幅下降的分别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出口退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关税等,这也折射出目前股市和外贸的低迷,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基本吻合,其中,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204亿元,同比减少80亿元,下降6.2%,印花税更是同比下降41.2%。
专家:应减税增强市场活力
从财政支出方面,1~11月全国财政支出104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953亿元,完成预算的91.5%,比去年同期进度提高5.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87943亿元,完成预算的83.5%,比去年同期实际完成进度有所加快。
记者发现,今年3月份发布的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安排的全国财政预算支出为124300亿元,而今年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为104896亿元。这表明,全国财政部门或将在12月完成突击花掉约19404亿元财政预算支出的任务。
王雍君说,我们往往上半年收入低,没钱花,而下半年很多预算资金到位后却花不出去。
“财政支出完成进度加快,与前期稳增长中财政支出发挥突出作用有关联,也能说明国家稳增长的决心。”李文海说道,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的部分也得到了充分保证,这说明财政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建议,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实施经济扩张,有助于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
2010年中国财政赤字总计为10500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赤字纪录。2011年预算财政赤字就缩减为9000亿元,而今年又进一步调低至8000亿元。依据目前的状况,今年的财政赤字应该不会超过万亿元。
王雍君说,目前政府隐形债务风险较大,虽然我国赤字水平远低于国际警戒线,但明年也不宜大幅提高,调整支出结构更为关键。
“单就财政赤字而言,不能看成是绝对的坏事。财政赤字能够改善市场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有益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孙立坚告诉记者,财政赤字用在为企业减税上,不断扶助实体经济的壮大,从而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税收都会随之增加,财政收入也就随之增长。政府应当先让利,先搞活市场,进而就会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