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6月PMI创年内新高 需求偏弱局面明显改变

更新日期: 2014年07月02日 作者: 刘晓静 来源: 南方日报 【字体:

    7月1日,汇丰银行和统计局公布的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创年内新高,其中汇丰指数年内首次回归扩张区间。

    专家表示,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指数的回升表明“稳增长”政策措施已经见效,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7.5%以上,但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简政放权等在内的经济深层次问题仍需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以恢复经济增长活力。

    需求走强,去库存化加速,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终值50.7,自今年以来首次登上荣枯线,制造业商业环境首次得到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新订单指数创15个月来新高,成品库存下降幅度也达到2011年9月以来最大。

    “经济继续显示出更多复苏迹象,鉴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劲,预计未来几个月这个趋势还将持续。”汇丰大中华区经济学家也表示。

    对于上述结论,统计局的数据也给出了印证。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同日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0,与市场预期中值一致,为连续第四个月上升,并创6个月高点。

    具体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其上升幅度最大,是PMI上升的加速器,生产指数最高,是PMI平稳运行的稳定器。

    此外,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上方;生产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8%,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但该指数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且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业形势出现好转。6月PMI从业人员指数48.6%,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为年内最高值。虽然仍然低于荣枯线,但出现了明显改观,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暖带动下,就业形势出现阶段性好转。

    分企业规模来看,在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多种优惠政策作用下,企业整体生产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分别为53.6%和52.9%;小型企业受淡季影响,PMI为48.5%,继续位于临界点下方。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基础逐渐巩固,实体经济活力稳中趋升,经济活力有所增加,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需求端偏弱的局面明显改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表示,二季度经济走势趋稳态势基本确立。

    分析

    稳增长措施见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解读称,多项分指数出现提高,反映了随订单水平回升,企业采购和生产活动水平开始回升,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已见成效。

    “4月份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经济总体情况在二季度止跌回稳,基建投资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消费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减速中的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发生。”

    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于上周发布的一份宏观报告给出了上述表述。

    尽管汇丰和官方6月制造业PMI指数双双创年内新高,显示稳增长举措见效。但屈宏斌也提醒,未来还应警惕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放缓给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这或将继续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施压。

    “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持续保持宽松,直至复苏势头得以持续稳定。”屈宏斌判断。

    陈中涛也指出,7月份由于高温多雨,是传统的市场和企业生产经营淡季,从调查来看,许多企业反映受淡季影响,对7月份预期有所下降。“定向调控”“微刺激”政策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力度,抵消淡季的不利影响,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外,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南方日报记者特别指出,3月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投资项目为主,目前这些政策效果主要对大型企业生产带来利好,后续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政策仍有继续发力的空间和必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止跌企稳,稳增长已经初见成效,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7.5%以上,但改革亟须进一步落实。

    “稳增长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发挥效应,但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简政放权等。”李稻葵认为,社会各界应将注意力从短期的稳增长转向改革的动力问题上,从而保证中国经济能够较快恢复增长活力。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