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错峰”模式下的水泥企业
摘要:“错峰生产”在一定程度一定区域内,对改善环境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及政府引导去解决。
当康定地震留给人们的余悸还未完全消散,水泥业近日也迎来不小震动,继政策面上演最严厉的“关门政策”,初冬下的水泥企业正式开启“错峰”模式。
简单说来,错峰生产就是根据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实际,在冬季采暖期内,水泥企业通过停止燃煤煅烧,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环境负荷,为改善空气质量尽水泥企业的社会责任。
今年“两会”期间几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针对全国性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提出能否利用北方地区水泥生产和销售具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组织北方四省一区水泥企业推行错峰生产,减少排放、改善环境。
一定程度上,雾霾频发催生“错峰生产”出炉。作为传统高污染行业,这次水泥企业无疑充当了环保先行者。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这件事情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
其实,早在政协委员关于“错峰生产”提案提出之前,就曾有行业内相关人士提出,用水泥企业停窑来为环境让路,原因是在钢铁、水泥、玻璃等污染大户中,只有水泥具备停窑条件,停产相对损失少一些。
原本作为一个业内新名词,“错峰生产”一时间成为点击频率最高,并与水泥企业休戚相关的新常态。
10月23日,新疆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博格达宾馆召开。仅仅一周后,11月1日零时,新疆全区水泥错峰生产正式开始,全区内80多家水泥企业统一停窑,占我国96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又将创下一项全国第一。
11月29日,以节能环保、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东北三省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会议”如期举行。会议齐聚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业界人士等共同研讨东北地区水泥行业冬季错峰生产大计,并最终以签字画押的方式对东北三省水泥冬季错峰生产的实施做出了承诺。
短短时间内,前后两次会议使水泥行业在错峰生产上的态度彰显无遗。
在冬季错峰生产的政策建议上,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以一笔经济账凸显了其现实的意义:“如果按冬季采暖期平均停窑3个月估算(东北地区可停窑4个月以上),将至少减少1.8亿吨水泥熟料的生产和冬储,这将减少煤炭燃烧2800万吨,减少CO2排放1.56亿吨(865kg/t熟料),减少SO2排放5400吨(0.03kg/t熟
事实上,目前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不容赘述,以东北地区为例,共有孰料生产线115条(含在建),总产能1.4亿吨。2013年东北三省共生产水泥1.2亿吨,折合孰料0.78亿吨,水泥孰料过剩46%。其中辽宁省过剩49%吉林省44%,黑龙江43%。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为错峰生产提供了足够的产能储备,错峰生产可以把水泥产能过剩的坏事变成改善环境的好事,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
企业何乐而不为?
通过以上数据,如若说错峰生产为环保解“雾霾之困”不容争议,而错峰生产为企业解燃眉之忧更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水泥企业“熟料冬储”以占据大量周转资金、加重环境污染广被诟病,按秘书长孔祥忠的话说,在当下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条件下,利用冬季供暖期间,鼓励水泥窑停产,为环保让路的做法,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环境,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首先错峰生产不会影响全年水泥产量,只是把运转时间调整到对环境影响最小、成本最低的夏季生产,实行产销同步对接,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错峰生产主要是考虑到排放的问题,从集中排放变为分散排放。如果能够实行错峰生产,企业在冬季停窑时,进行设备检修、职工培训、技术研发,为春夏季生产做足准备,这也是非常好的。
有企业负责人甚至给出了较为大胆的设想:“全国水泥都过剩,北方应该在冬季错峰生产,南方应该在雨季错峰生产,南北要错峰互动。”
纵然水泥错峰生产意义非同小可,但美好愿景之下仍难掩一丝忧虑:水泥错峰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和政策性强,具体实施极其复杂,这亦给顺利推动带来难度。同时错峰生产必然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主要是以经济利益的实现和亏损带来的行业淘汰局面。
目前“错峰生产”繁衍出来的影响远不止水泥行业。有专家指出,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很多,工业污染是其中之一。不仅是水泥工业,钢铁工业、化工工业等都存在工业污染问题。由此对于污染较重的重工业,都应实行错峰生产机制,水泥工业需要与钢铁工业、化工工业达成共识,重工业都联动起来,自我约束。
掩卷遐思,随着新疆错峰生产的顺利开局,东北三省联动紧随其后。如同雾霾形成不是不是一朝一夕,推行错峰生产也不会是一城一池。当某些省区错峰生产能够顺利实行,形成良好的机制,错峰生产区域就有延伸和拓展的空间。
承担社会责任,水泥企业“错峰”刻不容缓;但“错峰生产”并非化解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保护伞。
与其他行业相比,水泥行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被推向市场的一个竞争性的行业,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错峰生产”在一定程度一定区域内,对改善环境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及政府引导去解决。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