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联合发文促煤炭利用 以环境为底线定产能
摘要:1月12日,国家能源局、 环保部、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升煤炭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1月12日,国家能源局、 环保部、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升煤炭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意见提出,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认为,未来煤炭产业强调在生产、物流、仓储、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安全绿色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容量、保护水资源,把煤炭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降到最低,保护生态环境是底线。
以环境为底线定产能
在生产环节,意见提出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利用规模,大力推行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统筹煤炭资源条件、矿山地质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科学产能。重点建设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神东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
中国工程院研究认为,科学产能是在保证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发的储量前提下,用安全、环境友好、高效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产能力。据此评估,中国煤炭产能只有1/3产量是科学产能。
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生产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5%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严格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认为,大型化、基地化是煤炭产业的趋势。“从生产的角度讲,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煤炭工业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问题就都解决了。”
意见强调,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改造现有大中型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按照“安全、科学、经济、绿色”的理念,全面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及装备,限制高硫煤矿开采。
到2020年,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2%以上;煤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5%以下;厚及特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采区回采率分别达到70%、85%和90%以上。
在煤炭矿区治理上,科学利用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资源;鼓励利用矸石、灰渣等对沉陷区进行立体生态整治和土地复垦,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适宜产业。建设一批煤炭安全绿色开发示范矿区,实现矿产开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
钱平凡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煤炭以露天矿为主,中国煤矿多为井工矿,煤矿开发对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循环利用等重视不够。现在,煤炭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转变,企业要对环境污染买单。
力推清洁高效利用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主要通过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标准,发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等途径实现。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实现应选尽选;重点建设环渤海、山东半岛、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及一批物流园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农村地区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
燃煤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式。2020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根据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科学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高效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针对燃煤工业炉窑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意见提出加快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等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加快淘汰低效层燃炉等落后设备。到2020年,现役低效、排放不达标炉窑基本淘汰或升级改造,先进高效锅炉达到50%以上。
在煤炭加工转化上,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按照节水、环保、高效的原则,继续推进煤炭焦化、气化、煤炭液化(含煤油共炼)、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综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政策基调,煤化工仍然以示范为主。2020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术和装备体系,具备开展更高水平示范的基础。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贺佑国认为,“个人建议,煤化工应该从紧管理,严格项目示范。现代煤化工应该以技术储备为主,不适合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发展规模没有必要太高调。”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