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图片资讯
  • 暂无资料

错峰生产真的弊大于利吗?

更新日期: 2017年06月05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在需求平台期,错峰生产对于水泥行业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合作还是竞争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企业盈利的好坏程度,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近日,一篇名为《错峰生产弊大于利,常态化需要慎重》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试图论证错峰生产不能起到缓解产能过剩,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并认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需要鼓励技改或新建先进产能,才能达到化解产能过剩和去产能目的。
 
    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的冬季错峰生产平稳有序,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在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污染、企业合理组织生产降本增效、减少行业亏损稳定效益、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成果,为水泥行业控制总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数字水泥网长期跟踪市场,在行业发展起起落落过程中,见证了错峰生产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贡献,以及对行业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016年,北方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水泥企业通过推进错峰生产使得绝大多数企业扭亏为盈,也提升了整个水泥行业的盈利水平,并避免大量员工可能失业的窘境,作用有目共睹。所以,我们对于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弊大于利”的结论,实在难以苟同。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开展错峰生产不是糟的很,而是好得很。
 
    错峰生产有利于减轻污染物排放叠加
 
    2014年,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出现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经过政府部门多地调研,反复开会讨论,邀请各界人士充分论证之后,开始逐步推行,从一个省到多个省,再到北方全部采暖地区,并逐步向全国所有区域蔓延。充分说明,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对于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在冬季统一采暖用煤高峰期,雾霾最为严重时期,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减少冬季燃煤总量,起到了减轻污染物排放叠加的作用。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北方15省市2016年在冬季期间共减少熟料产量23792.71万吨,减少燃煤消耗28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57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72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1万吨。
 
    倘若在冬季空气污染最为严重时期,水泥生产和供暖“两污叠加”,必然会使得大气污染加重,而全部改在能源消耗较小的时期生产,对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也必然减小。所以,在冬季采暖期,水泥企业实行窑炉停产,采暖结束后再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对于减轻大气污染、冬季治理雾霾不仅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承担了水泥行业为共守同一片蓝天的社会责任。
 
 
    此外,北方水泥企业即便在早期,冬季也会生产熟料,并非全部停产,至少有50%产能可以正常生产,因为北方地区有冬储行为。据数字水泥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东北、华北地区冬季期间熟料产量分别为3294万吨和4880万吨,2017年分别减少到713万吨和2600万吨,降低50%-70%。所以,从数据中也可看出,“北方水泥企业向来有冬季停窑的传统”说法,不攻自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气污染并不是水泥行业单一排放所造成,而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在污染严重期间减少污染物排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污染,同时促进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水泥错峰生产给北方冬季治霾启到示范作用,其他工业均在纷纷酝酿和效仿当中。
 
    今年1月6日,在“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到,要加大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工业企业在冬季要为民生让位。通过加大采暖期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来抵消采暖期民生上不得不用的供暖带来新的污染物排放量。错峰生产不仅可以减少本身的排放,还可以减少由这些企业带来的产品运输排放。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也表示,今年环保部准备在去年水泥、砖瓦窑行业错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范围拓展到钢铁、电解铝、化工类等行业。
 
    由此可见,水泥行业进行错峰生产,对于治理大气污染做出了一定贡献,是件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好事,不能简单给予否定。即使在无采暖期的南方地区,根据雨水等季度变化和需求进入淡季之时,进行有序错峰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也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国家和社会需要,而水泥行业刚好可以做到,何乐而不为?
 
    错峰生产利于缓解水泥产能过剩 改善盈利
 
    利用错峰生产化解产能过剩是否是一个伪命题,事实胜于雄辩。自错峰生产推行以来,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实践并大范围推广,其核心是错峰生产不仅减少污染严重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对缓解淡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行业和企业盈利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才会吸引众多地区企业前赴后继支持合作;若无作用,错峰生产被推广践行只会寸步难行。
 
    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水泥行业过剩程度加剧,2015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包括一些所谓的先进企业在内,全行业近4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些区域亏损程度甚至达到50%-80%,如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2016年,在需求一定的背景下,行业和企业如何走出低迷,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和改善的?依靠的便是开展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所以,错峰生产达到去产量的效果毋庸置疑。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冬季错峰生产更是极为必要。相信但凡对北方市场有关注的人都知道,早期北方淡季大量冬储熟料,在市场开市后,低价熟料充斥市场,几乎整个上半年都无法实现提价,也是导致以往北方地区深陷亏损泥潭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错峰生产的推行,北方地区冬储活动才开始逐渐减少或取消。从全年来看,集中限产对全年水泥产量影响不大,但在淡季期间,通过错峰生产保持低库位迎接市场启动,与高库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北方的错峰生产维护了南方水泥市场价格稳定。北方错峰生产涉及到15个省市区,延伸到了山东、河南省,这两个省如不参与北方错峰生产,势必影响到华中和长三角市场的价格稳定。可以说,北方的错峰生产对南方企业盈利提升也是有贡献的。
 
    正如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所言,通过错峰生产,让整个水泥行业从价格战枷锁中挣脱出来,让价格回到合理区间,整个行业有一定盈利,才能从长计议,去除落后产能、严禁新增产能,促进公平竞争,保持行业健康发展。错峰生产虽不能从根源上削减水泥产能过剩,但可以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内有效减少产量,从而改善供求关系,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产能过剩矛盾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并非朝夕之间所能化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没有政府部门资金支持下,水泥行业需要依靠自身去产能,企业只有立足当下,在需求平台期,做好错峰生产获取合理利润,才能有资本更好的着眼未来。如果在该获利的时候选择竞争或价格战,只会削弱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而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时,行业和企业将会更加悲惨。
 
    简而言之,错峰生产尽管短期不能完全解决产能过剩,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压力,阶段性调节市场供需结构,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为后续去产能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环节。
 
    错峰生产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
 
    依照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意见》看,水泥行业名义上的落后产能已基本淘汰完毕。当前被行业人士称为落后产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能耗高、排放大、规模小的2000t/d及以下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另一种是经营不规范、质量差的小型水泥粉磨站企业。
 
    数量庞大的粉磨站也是造成行业产能过剩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水泥粉磨企业2000家以上,水泥生产能力14.5亿吨,小型粉磨站企业就有1000家,而小粉磨站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为降低成本大量掺加混合材,产品质量较差,长期干扰水泥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和供给端调节。
 
    在错峰生产过程中,水泥粉磨站生存空间明显被挤压,因熟料紧张,价格上涨,粉磨站正常生产不能得到保障,其劣质水泥供应自然减少。长此以往,缺乏品牌、地理位置优势的小粉磨站势必淘汰出局。所以,有熟料线生产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减少或停止熟料外销,将会促使部分小粉磨企业被迫退出。工信部连续三年,每年公布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数据基本都是指水泥粉磨站企业产能,所以错峰生产不利于落后产能淘汰显然不够严谨。
 
    对于错峰生产是否保护2000t/d及以下劣势产能退出。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认为,错峰生产实际上是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原因有两点:一是错峰生产要求生产线有效运行时间大幅减少,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企业固定财务成本比例提高,资金链势必紧张;二是错峰生产在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进行,继续增加环保投入,对于落后企业难度加大。因此,在全面推行错峰生产的基础上,必须尽快启动去产能行动,建立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机制。
 
    鼓励“技改”或新建只会加剧过剩程度
 
    原文中提到,水泥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一种长效机制,限制落后产能发展,鼓励技改或新建先进产能代替落后产能,为优势产能壮大创造空间。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是对的,甄别是否是技术改造的技术指标是在原有装备基础上,改造前后的能效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变化,而不是产能规模的放大。
 
    若按原文作者逻辑,目前拥有2500t/d及以下生产线的企业,为了继续在行业发展,就需要通过技改或新建大规模优势产能,来替换原有的相对小规模产能,才能限制落后产能发展。似乎此种方式并不是在化解产能过剩或去产能,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生产线升级,即2500t/d及以下生产线向所谓大型优势产能迭代。如若此般,只会加剧水泥行业过剩程度,岂不更有悖于国家去产能的初衷。
 
    截止目前,优势产能还没有明确定义,笔者肤浅认为是指由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管理能力一流、市场竞争力极强的生产线所形成的企业,而优势产能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不断变化提升的。中国水泥行业的日产5000吨熟料规模的生产线,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世界先进水平,也有部分日产2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也达到了先进水平。问题不是优势产能空间小,是现有的优势产能总量已经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今后还要压减;在产能严重过剩情况下,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去做大做强,而不是一味投资新建产能。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认为,产业升级主要包含了企业技术更新和行业结构改善。水泥新增产能基本上是相同技术项目的重复建设,只会加剧行业产能过剩,政府并不认可。结构改善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和区域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没有市场的寡头垄断,就没有市场的供需平衡;没有市场的自律协调机制,就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错峰生产是一种政府明确支持和推进的行业自律行为,错峰生产是利益共同体的集团意志。任何以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理由,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继续新建生产线和大幅提升原有生产线产能的技术改造,都加剧了产能过剩程度和破坏了市场环境。
 
    因此,以企业兼并重组来提高集团规模效益,以优化市场布局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一种共识。淘汰立窑,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产业升级的技术进步;错峰生产是优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结构改善的产业升级。
 
    错峰生产避免企业员工大量下岗
 
    在去年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表示,“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需要做到的是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表明国家在推进去产能同时,对稳就业也尤为重视。
 
    从数字水泥网了解情况看,开展错峰生产期间,多数企业都能够做到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保证职工基本工资发放,主动开展停窑检修、职工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以及多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即保障职工权益,又维护社会安定。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个别企业因错峰生产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自身企业经营理念的原因,以错峰为由克扣员工工资现象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批基层员工失业。试想,如果2015年的低迷行情延续至今,许多企业员工不单只是待遇保障困难,或许受亏损拖累连最基本工资都难以发放,再或者早已面临下岗的窘境。正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哪种局面对于员工来说更为有利不言而喻。
 
    所以,错峰生产不仅仅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产能过剩压力、改善行业盈利,同时也避免了大量职工下岗的窘境,是经济新常态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错峰生产使行业自律得到维护
 
    企业是错峰生产的实施主体,更是错峰生产的推动者。北方15省市的广大水泥企业通过三年的冬季错峰实践,逐步意识到错峰生产是利国、利民、利行业的好事,部分企业经历了从抵触、疑惑到自觉、坚决要求实施错峰生产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主动执行错峰生产的主观意识大大增强,已经形成了大企业领军,积极带动本省及本地区中小企业实施错峰生产的联动效应,中联、山水、天瑞、北方、亚泰、祁连山、尧柏、天山等大水泥集团带头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支持当地协会组织工作,带头签订《错峰生产自律公约》,起到了行业表率作用。
 
    2017年3月昆明C12+3峰会上,全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达成共识意见,严格执行错峰生产的产业政策,通过行业自律和建立企业诚信制度,积极解决北方区域错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错峰生产在南方地区实施。
 
    《错峰生产弊大于利,常态化需要慎重》一文中将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归因于错峰生产,由此指出错峰生产违反《反垄断法》有失偏颇。错峰生产并不是影响企业效益与市场价格的绝对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才是左右市场走向的隐形之手。相反,承担错峰生产的企业为了行业利益付出了牺牲,个别不参与错峰的企业仍在低价倾销,扰乱市场。
 
    产品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驱动,去年,煤炭价格上涨200%,运输限载带来物流成本上涨,人力资本费用上涨,水泥价格能不上涨?只是说,错峰生产带来供需关系的改善,为水泥价格上涨创造了市场环境。
 
    中国水泥协会从推行错峰生产开始就制修订了《水泥行业自律公约》,要求企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坚决抵制“违反价格法律、法规,不注重价格规律,拒绝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以及“忽视行业自律,消除、限制本行业的经营者合法竞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行为。在错峰生产过程中反对哄抬价格操纵市场的行为同时,坚 决杜绝低价倾销导致市场无序竞争的行径。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引导企业维护行业自律,三年来,使得全面亏损的中国北方地区水泥企业逐步实现了绝大部分扭亏为盈、行业效益大幅提升。企业效益的提升使得广大水泥企业对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观念深入人心,自觉维护行业自律已经不是空洞的口号。错峰生产已经成为国家的行业政策,它是政府明确支持和推进的行业自律行为,是水泥企业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集团意志。
 
    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分工协作。它是由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推动,媒体助力所形成的合力。2016年行业效益回升,应该说所有水泥企业都是当中受益者,包括行业媒体。所以,无需否认或遮掩水泥行业是通过限制产能发挥,来缓解由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低迷问题,身为行业中人,都希望行业能够更好发展,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观点有分歧在所难免。
 
    在需求平台期,错峰生产对于水泥行业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合作还是竞争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企业盈利的好坏程度,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