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云南省水泥产业2013-2017年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更新日期: 2013年12月31日 来源: 云南工信委 【字体:

    (三)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2000年以来,全省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4.2%。其中,“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4%。2011年水泥产量达到6789万吨,同比增长17.3%。2012年,水泥产量达到8068万吨,同比增长18.8%。水泥产量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变动关系。按照变动关系预测,2017年全省水泥产量将达到1.5亿吨(折熟料1.1亿吨),才能基本满足供需平衡。水泥市场需求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变动关系情况见附表4。

    (四)结构调整趋势预测

    采用先进大型化新型干法窑外预分解工艺技术装备取代相对落后的水泥熟料生产装备将成为未来水泥行业发展的主流,同时将必须配套建设绿色石灰石矿山、低温位余热发电利用和脱硝及低氮燃烧等装置,逐步推进碳捕获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及危险废弃物,推动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和实现低能或负能生产将成为新的亮点。水泥熟料生产大型基地化,水泥粉磨靠近市场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成为突出特点。延伸产业链,发展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易于施工等水泥制品将成为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水泥产业将成为发展方向。能效对标、清洁生产审核、控制碳、硫、粉尘排放等,将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调整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水泥产业发展方式,立足省内及周边区域需求,严格控制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力度,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水泥产业向新型绿色功能转变并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控制发展总量,合理调整区域布局结构,从严控制水泥产能盲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新型水泥建筑材料,促进水泥产业向新型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优化布局。统筹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以重点城市、交通走廊、重要交通节点及沿边沿江沿河产业带、重化工业集聚区等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协同处置和消纳固体废弃物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化建设,科学调整水泥粉磨布局。  

    (三)调整目标  

    2017年,全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总目标是: 

    1、水泥熟料总产能严格控制在1.2亿吨以内,基本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省份区域供需平衡,全省平均产能发挥率保持在82%以上。

    2、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减少到90户以内,其中前10户企业产能和产量占全省总量75%以上。

    3、强制性淘汰落后装置水泥熟料产能930万吨以上,综合措施倒逼日产2000吨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除特种水泥生产线外)及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水泥熟料生产装置、独立水泥粉磨生产系统退出市场。

    4、强化延边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水泥项目建设,全省16个州市原则上有1条以上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积极推进水泥熟料基地建设,力争形成3个以上万吨级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5、全面停止生产和使用32.5复合水泥,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95%。产业链延伸更加凸显,水泥制品和新型绿色水泥建筑材料业在全省建材工业的比重提高到25%。

    6、水泥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及危险废弃物得到广泛应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总量提高22%。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结构调整工作重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组织结构。继续支持7户整合主体企业实施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重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和技术改造。通过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精深加工、物流营销和工程服务等,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2、优化区域结构。立足服务区域市场,着眼降低物流成本,统筹资源、能源、环境、交通和市场等因素,优化生产力布局。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和交通物流条件便利地区集中布局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产企业,在有混合材来源且消费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产线。全省2013-2017年优化水泥产业区域结构总要求见附表5。

    3、优化产品结构。结合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旧城改造、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以限期淘汰32.5复合水泥为契机,全面推广使用42.5以上高强水泥。着力延伸水泥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重点推广发展预拌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等产品。推广高标号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特种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等。开发满足建筑施工所需各种性能的装饰装修砂浆、特种聚合物干粉砂浆、抗裂砂浆等高端预拌砂浆产品。开发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种水泥基材料制品。研发集成拼装式预制建筑梁柱,水泥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和屋面,功能性水泥部品构件等产品,以及轻质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节能型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

    4、优化装备结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必须以关停淘汰机立窑、湿法窑、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窑或资源能源消耗高及排放不达标的生产线为前提,最低建设规模不得低于日产3000吨。其中,滇中经济圈及大理、丽江不得低于日产4000吨,且必须符合等量淘汰或减量置换建设的原则。

    5、发展服务业。促进水泥产业生产制造与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定制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设计咨询服务单位开展工程咨询、试验设计、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一体化的水泥生产工程承包服务。积极推进水泥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探索建立水泥下乡营销配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面向水泥行业的能效评估、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等服务,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二)推进节能减排

    1、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改造力度。重点研发水泥窑炉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及装备,余热梯度利用技术及装备,新型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粉尘、氮氧化物、低成本综合减排工艺及装备,二氧化碳分离、捕获及转化利用技术,开发高效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减排装置,特种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等。支持水泥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新型干法生产线实施以余热发电、协同处置、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等为主的技术改造。继续推广并强制新建项目必须采用余热发电、布袋收尘器、高效篦冷机、立磨、辊压机、低阻高效预热器及分解炉系统、实时质量调控系统、变频调速等技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