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本研究报告由福建兴业证券公司研究发展部人员根据公开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旨在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报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投资概要
政府扶持概念:建材工业是福建省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省内建材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1月3日上市以来,经济效益名列全省行业第一,目前公司被列入全国512家重点骨干企业,也是福建省重点扶持的36家大公司大集 团之一,享受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
地区垄断概念:福建水泥严格质量管理,"建福"牌水泥不仅率先通过国家质量认证, 其主导产品P0425R的部分指标甚至达到或超过了高标号水泥P0525的国家标准,"建福"水 泥以质量拓市场,产品产销率接近100%,成为福建省基建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城乡民用 建设的首选品牌,构成了大水泥的地区垄断.
行业复苏受益概念:水泥行业同国民经济景气善具有较高的相关度,人行三次降息后,水泥产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宏观经济日益转好的大背景下,福建水泥将面临极好的 市场机遇.
资产重组概念: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争效益"的发展战略,省水泥行业以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兼并,收购,合并等形式组建福建水泥集团,届时福建水泥将在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有利形势下,效益再上层楼.
新增利润概念:福建水泥本次配股所募集资金1.06亿元将主要用于扩建一条日产2000万吨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其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烧白煤的煅烧技术 可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项目建成后,公司年新增利润6000万元,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通受益概念:两岸"三通"在即,而台湾本地水泥生产因受到资源,环保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发展缓慢,福建水泥占据特有地理位置,品质,价格优势明显,有望再次打入台湾市场.
一.历史悠久 载誉九州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水泥")是我国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其前 身是福建水泥厂,始建于1958年,几十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效益.1985年开始,福建水泥厂的水泥产量先后登上60,70,80,90,100万吨的台阶,成为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每年实现利 润以600万元的速度递增,1992年实现利润4054万元,1993年比1992年又翻了一番.
1993年11月10日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原有资产折股13195万股,并向社会公开募 集股份,发售新股5300万股.1994年1月3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7年 配股计划完成后,公司股本结构为:总股本为15235.5495万元;国家股14514.50万股,占总股数的57.52%;法人股为337.26万股,占1.34%;社会公众股及转配股为10383.79万股,占41.14%,其中流通股为9625.33万股.
作为全国水泥行业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重点骨干企业,福建水泥屡获殊荣:国内首创425#早强复合硅酸盐水泥;是全国第一批取得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国家二级节 能管理先进企业;连续跻身全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及相关行业利润十强,1994年创造利润 位居全国同行业第5名."建福"牍牌水泥在国内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公司现有五条水泥生产线,其中两条直径4.0×40M立波尔窑),一条直径4.0×60M带 分解炉四级悬浮预热器窑(1987年投产时为SP窑,1995年改造为NSP窑),以及二台直径2.9×10M机窑生产线,为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将本次通过配股预计可募集 的10567.51万元资金全额用于公司的技术改造工程,包括扩建老石灰石预均化库,新建原料磨和一条日产水泥熟料2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新项目的投产将该企业带 来可观的新增利润,大大增强企业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行业复苏 机遇孕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量连续11年位居 世界第一,但同时,我国水泥工业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规模结构不合理.我 国现有水泥生产企业8000多家,年产量2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500多家,占企业总数 的6.8%;2.产品结构不合理,当前多数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325#,425#水泥,这些低标号水泥已成为夕阳产品,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需求颇为旺盛的525#以上高标号水泥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3.技术结构不合理.许多水泥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仍以半干法和湿法技术 为主,先进的预分解技术和新型干法技术应用率较低.
作为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工业的发展直接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的影响.1992年至1993年,我国宏观经济趋热,固定资产投资猛增,建材行业总体经济效益要好于 其他行业.之后,由于国家实现了较为严厉的宏观调控,压缩基建规模并对过热的房地产 市场进行降温,水泥需求骤减,价格大跌;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和运输费用却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1996年是水泥生产企业经营较困难的一年,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企业 的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呈增加的趋势.
199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从严控制,水泥生产保持低速增长,产销率相 对稳定,水泥价格仍在低位徘徊,企业经济效益未见明显好转;1997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水 泥行业已呈现明显的复苏现象.主要表现为:1.房地产业被列入国家支柱产业,房地产市 场开始启动.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一定力度,国家重点工程,农田水利,能源,交通运输等基建项目陆续开工会有效扩大水泥需求.3.国家安成工程启动,到2000年城 镇将有2亿平米住宅新建,20亿平米改造,农村新建住宅7.5亿平米,这一浩大工程将有效 刺激水泥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根据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法对我国未来水泥需求作出了市场预测:
我国未来水泥需求量 单位:亿吨
用量/年份 |
2000年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生产 |
1.4 |
2.8 |
3.4 |
4.0 |
基建 |
2.1 |
3.6 |
4.6 |
5.0 |
农村 |
1.6 |
2.1 |
3.0 |
3.2 |
合计 |
5.1±0.3 |
8.5±0.3 |
11.0±0.5 |
12.2±1.0 |
针对我国水泥低标号水泥过剩,高标号水泥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将要以发展旋窑水泥为行业致力方向, 支持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对一些技术落后,规模小的生产企业予以淘汰.据预测,仅在福建省到2000年将淘汰规模小,质量差,污染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68条,削减生产能力约200万吨,淘汰企业将留出可观市场空间,这为拥有先进技术,规模效益 的大型水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们将是宏观经济趋暖,行业结构调整的最直 接,最大的受益者.
三.真抓实干 高瞻远瞩
据全国70家重点水泥生产企业的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上半年累计完成产量2355.87万吨,同比增长1.34%;期末库存244.29万吨,同比增长3.73%,库存积压状况进一步恶化, 许多水泥生产企业,特别是投资过热期匆匆上马的小水泥企业,在供过于求的残酷市场竞争中,持续亏损,濒临倒闭.
为拓展生存空间,各地水泥生产厂商纷纷以低价销售策略挤占市场,作为基建大省的福建,竞争尤剧."建福"水泥以其质优取得了可靠的市场信誉,1997年出厂价在全国市场 高居榜首,令人叹服的是,福建水泥在高价销售中仍取得了产销两旺,1997年产量达116.13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销售水泥114万吨,满产满销,利润可观.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福建水泥在同行业普遍开工率仅40%的背景下,仍能显现其驾御市场的本色,这与其科学的 经营管理是分不开的.
公司同心重质量,挖潜降成本,开拓促营销,远瞻上技改是企业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 因素.
1.同心重质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上下围绕稳定和提高熟料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矿山分厂针 对采场面减少的状况,协调开采,合理搭配,使入库石灰石质量达到95%以上;供料分厂稳 定入库粘土质量;熟料分厂针对新破碎粒度较大而影响出磨生料合格率等,加强工艺管理,与生产调度和化验室密切协调,稳定热工制度;化验室加大取样密度,稳定入磨石灰石质量.1997年,公司出厂水泥合格率和富裕强度合格率继续保持双一百."建福"水泥在福建 省有口皆碑的品牌声誉得到一进一步强化,公司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企业形象也在各 建筑基建单位得到了交口称赞.
2.挖潜降成本.水泥产品利润微薄,即使是全国售价最高的"建福"水泥,其产品毛利 率尚不足8%,为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产品竞争力,福泥人把目光投向了成本费用的以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A)设立目标成本体系,动态分析,加强考核,公司根据企业实际,编制各 单位各主要环节的目标成本计划,分解至每工段班组,个人,把成本控制与各管理层的正 常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按横拟市场核算的要求,贴近市场,加强考核,有效控制了成本开支.据统计,1997年压缩销售费用,财务费用947万元,成功化解了原燃料涨价的不利因 素.B.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又避免了压库占用资金,使库存结构更真切合理,节约开支约130余万元.C)加强财务管理,公司细心分析企业经营环节,对公司各项财务结算行为重新规范,如对大宗原燃料实行货到验收合格后发款制度,合理安排贷款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管 理等,节约开支约126万元.微末之处见真义,福建水泥面对不利外部环境,挖潜开支,全年节约各项费用累计达1300万元.
3.开拓促营销.福建省水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让利占市的外省廉价水泥大量涌入, 构成对省内市场的严重冲击,"建福"水泥依然在1997年畅销不衰,这与公司强烈的市场意识,注重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是分不开的.A)健全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公司在福州,厦门设 立分公司,在莆田,仙游,泉州设立业务部,通过推销人员分片包干,拓展市场,加强市场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初步形成了覆盖沿海辐射内地的市场销售体系.B)调整营销策略.在坚持"一个宗旨,两条原则,三个均衡,四个提高"的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在"三个均衡"上作文章:以定货的形成,固定月发运量,均衡供货;以淡季按货量决定旺季发货量;以客户旺季 按货量按吨交纳一定的淡季提货押金,以保证淡季发货量;及时调整价格,科学作价,以利销售,通过营销策略的倾斜,公司及时把握了水泥产品上半年淡,下半年旺的市场规律,做到了设备开工率90%以上,在下半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远瞩上技改.福建水泥依靠其雄厚的技术力量曾在国内首创425#早强复合硅酸盐 水泥,为我国水泥工业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水泥产品的技术含量 要求也日益提高,公司管理层也清醒地意识到过去的辉煌毕竟属于过去,只有不断地更新技术才能始终站在市场前列,立于不改之地.经过市场分析,公司发现其主要销售市场的 福建省,虽然已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但在525#以上的高标号水泥细分市场仍存在供给缺口,要立足要发展就必需先人一步占领潜力市场的足够份额.针对公司425#水泥产量过大,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通过宏观环境和市场趋势论证,福建水泥果断决策,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1997年配股申报材料并获通过,将本次配股资金全部用于技改项目,包括扩建老石灰石预均化库,新建原料磨和一条目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日产2000吨的新 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其中,新建水泥生产线预计年产525#水泥62万吨,可新增利润6000万元左右,该项目将有力改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获利水平,增强企业后劲.
化解风险,多元经营有实效.为化解公司主营单一,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经营风险,福建水泥在加强主业的前提下,积极开拓与主业相关的领域,福建水泥在加强主业的前提下,积极开拓与主业相关的领域.1997年水泥市场的疲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但在宾馆酒店业,房地产业,商品流通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中福建水泥却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为公司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依托主业的多元化经营已成 为公司二次创业腾飞之翼.公司投资合资建设了莆田建福大厦,泉州建福大厦,福州建福 大厦,通过公司统一输出管理,使酒店经营取得良好的实效,其中莆田建福大厦投入运营 一年,客房部平均住房率为68%,有几个月份甚至达到99%,当年创利40万元;福州散库和厦门散库的散装水泥销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别完成了目标任务的105%和110.19%;公司 常州苏州房地产开发也正在顺利进行之中,常州住宅小区已销售开发面积的75.6%,苏州"名人广场"已建成6.5万平米,进入到实质运作阶段.多元经营的良好成绩为福建水泥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稳健踏实 运营良好
在企业的艰苦创业中,福建水泥顶住市场压力,挖潜增效,克服种种困难,在1997年仍取得了不俗成绩,实属不易.
1.资产状况分析
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充分利用上市契机,资产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1994年末 至1997年上半年三年多来,总资产增长了15.37%,由原来的55573.6万元增至1997年上半 年的64111.29万元,年均增幅为4.39%.在1994年至今的宏观经济调控期间各水泥生产企 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福建水泥能够保持适度稳定增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企业在困境 中求生存,在压力下求发展,在资产经营上益显稳健踏实的经营作风,在资产规模扩大的 同时,保持了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保全了上市企业的筹资功能,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经济再度启动的大好时机下,管理者审时度势,果断上马技改 项目,积极加强主业,在本次配股计划完成后,公司资产将增长10567.51万元,资产规模再增16.48$,配股资金主要用于水泥产品的结构调整,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可以说,公司的财务安排是极为慎重和富有效率的.
2.经营绩效分析
公司上市三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年均负增长3.25%;主营利润年均负增长15.61%.主营利润降幅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降幅,提示产品价格逐年下降,成本上升过 快导致盈利减少,公司存货周转率为3.06,显示产品销售正常,尚无积压之虞;应收帐款周转率910.78,说明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资金使用效率较高,从以上两个财务指标来看,企业运营情况良好.从行业角度来看,各水泥企业均发生了由于原材料涨价,电费,交通费用快速上扬以及市场不景气而致的利润微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这全行业倍感压力的三年中,1994年公司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率位居全国同行榜首,1995年,1996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据1996年全国建材业对全国70家重点水泥企业生产情况统计 结果,福建水泥产量居第8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百家大中型建材企业第4位,公司水泥产销 量居省内同行业首位.
综合财务数据和同行业横向比较,我们认为,福建水泥的经营绩效虽有下降,但经营 能力相对较强.
3.偿债能力分析
从财务构成来看,公司股东权益比率较为正常,为73.56%,提示公司自有资本充足,具有较高的债务偿还能力.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公司流动比率为1.67,速动比率1.24(1996年数据计算而得),保持在理想水平.
附表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95-1997中期主要指标数据
单位:万元
年度 |
1995 |
1996 |
1997中 |
主营业务收入 |
37189.18 |
34546.05 |
15016.46 |
利润总额 |
5015.31 |
5591.54 |
569.18 |
净利润 |
4281.62 |
4794.72 |
519.81 |
总资产 |
61634.42 |
64583.79 |
64117.29 |
五.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我国水泥市场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总量供需平衡条件下的结构性短缺,"九五"期间水 泥工业发展的任务是控制水泥生产总量,发展高标号优质旋窑水泥.1996年,福建省产量 为1329.47万吨,其中425#水泥占绝大多数,为93.45%;525#高标号水泥只有83.45万吨(其中旋窑525#以上水泥为67.5万吨),占总量的比例仅为6.28%,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三个百分点.
福建省水泥结构产量统计
|
总量 |
325# |
425# |
525# |
产量(万吨) |
1329.47 |
3.61 |
1242.41 |
83.45 |
比例(%) |
100 |
0.27 |
93.45 |
6.28 |
|
总量 |
旋窑水泥 |
立窑水泥 |
粉磨站等 |
产量(万吨) |
1329.47 |
218.44 |
1047.54 |
63.49 |
比例(%) |
100 |
16.43 |
78.79 |
4.78 |
就市场需求而言,"九五"期间福建省全社会固定资产资产投资额为5600亿元,每年以17%的速度递增,随着福建省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高标号水泥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福建水泥本次增资扩股将全部用于技改,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重点项目--4#窑的技改 工程,该项目为扩建一条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该项技术代表当今中国水泥业的先进技术(德,日,意及其他发达国家水泥企业采用该项技术已达80%发上).经南京水泥设计院多次论证,完全可行,已获国家经贸委批准,总投资3.6亿元,工程项目建设 期为二年,建成达产后年产商品熟料及高标号水泥68.6万吨,预计每年可给公司带来6000万元新增利润.
水泥企业是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福建省现有大小水泥生产企业413家,规模较 大的有福建水泥,炼石水泥,三德水泥等生产商,另有南平水泥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形成 群雄纷争的局面.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争效益"的发展 战略,走资本运营之路,通过强强联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集中人,才,物优势和推 行名牌战略势在必行.省建材总公司结合国家建材局"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改革思路提出了组建福建水泥集团,以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兼并,收购,合并等方式吸收一部分较有潜力,符合水泥发展方向的中小生产企业,利用水泥产品利润薄,运费成 本高的特点,组建后的水泥集团将以规模效益争取省内市场份额,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为龙头的福建水泥届时不仅能享受政府的各项扶持,更重要的是水泥集团的组建将使"建福"水泥的名牌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两岸"三通"在即,福建水泥开始积极准备对台湾的出口.台湾建材市场水泥需求量大,很大程度依赖进口.福建毗邻台湾,独居地利,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旦实现通航,公司有望拓展新的市场,这将是公司的一个潜在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
作为宏观经济敏感度较高的大型水泥企业,福建水泥仍将面临将经济周期启动初期 的暂时性困境.但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下,公司将以其良 好的企业素质和一贯稳健踏实的经营作风,抓住市场契机,调整产品结构,面对市场挑战.特别是配股资金到位后,技改项目将成为增强企业实力,重振雄风的重要凭借.据此我们 认为,福建水泥是水泥业上市公司中颇具潜质的个股.虑及目前偏低股价及显现的投资价值.建议逢低介入建仓.作中期阶段性投资.。
发布日期: 1998年02月23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