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新一轮经济周期亟待改革发力

更新日期: 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南风窗 【字体:

  近日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三季度经济增长回升背后,中国经济可谓不悲观,但中长期也不乐观。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短期走势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四季度的经济数据差不到哪里去。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公告也显示对全年稳增长目标信心十足,“尽管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中国仍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但中长期的经济回升并非板上钉钉,新一轮经济周期还差临门一脚。实际上,经济的深层顽疾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可能让中国经济失足,这也是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而要破解这些体制顽疾,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新政发力将是关键。

  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的讲话释放了信号:“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当前各界纷纷猜测重点改革领域如何出手,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总体设计已初露端倪。据有关媒体报道,从前期调研和政策制定看,当前谋划的新一轮改革可能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重点在拉动内需、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发挥短期效应的改革,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城镇化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另一类改革,则是着眼于长期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真正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来增强社会整体效益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下放实质性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权限,推动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日前中国官方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改革路线图。

  期待改革发力

  目前,国人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走向万分嘱目。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表示:“我们将在三中全会上就改革问题作出总体部署。”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大连同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时强调,“用壮士断腕的决心继续改革”。而10月18日~22日李克强总理更是5天3次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为三中全会造势。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0月26日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下个月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大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更是用16个字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了一个描述—“回应预期,喜出望外,活力大增,股市飙升”。

  在笔者看来,楼市转型、产能过剩等问题将是考验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药方是否深化的关键,也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潜在推动力。

  首先是土地财税捆绑下的楼市能否转型升级。10月14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罗伯特·席勒直言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但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是不买泡沫论的账。中国特色的楼市能否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新一届领导人自今年3月份上任以来,并没有对楼市调控推出实质性的重大政策,也未对目前的高房价做出什么评论。外界的预期是,中央正酝酿新一轮楼市调控新思维,或会采取釜底抽薪之法来对楼市进行改革,涉及楼市背后的土地、税收及体制方面。从目前楼市调控转型升级的方向看,可能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楼市调控将会由短变长,建立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第二,楼市调控将由单纯的调控转为改革,楼市改革不是就楼市谈楼市,而是跟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联动,实际上土地、财税和收入分配等制度的改革力度是否成为一大亮点,将是关系到楼市转型升级的关键;第三,楼市调控将会由横向变纵深,不仅仅依靠横向调控主导的经济手段,把“楼市反腐败”这个政治问题提高到足够高的高度也将是楼市调控的一张黄牌。

  其次是产能过剩能否抑制。国务院10月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制定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并指出这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不过从过往的情况看,中央政府一次次祭出抑制产能过剩的“铁腕政策”,但这些武器最终都并未实质性奏效,导致“越治理越过剩”的尴尬局面。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主席习近平曾4次批示化解产能过剩,但地方大量项目上马的现象仍屡禁不绝。在最新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四季度更大力度促改革调结构。但“项目不赚钱,圈地挣大钱”的怪圈能否打破,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界定清楚,政府文件不能和市场“掰手腕”,否则只能造成产能过剩的加剧,市场秩序的混乱。这需要从体制上下功夫,倘若不改变目前政府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之手来替代市场之手,那么地方投资竞赛也就不会戛然而止。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