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2015地方两会:调低增长,优化结构

——兼论如何迎接经济新常态

更新日期: 2015年02月03日 来源: 海通证券 【字体:
摘要:截至2月1日,全国已有28个省份召开两会。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明确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2.1 投资目标增速继续大幅下调
 
    新制度缓解地方投资冲动。以往地方政府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GDP的重要推手,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已逐渐淡化GDP,因而近半数的地方政府在14年初大幅下调了GDP和投资目标增速。而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则令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冲动大幅缓解。
 
    投资目标增速下调幅度和范围均增大。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继续下调或淡化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增速,而下调的幅度也较14年来得更大。一方面,14年下调投资目标增速的省份(15个)虽远多于13年(5个),但仍与当年目标增速持平的省份(12个)数量相当,而15年已公布数据的26个省份中,绝大多数(19个)下调了目标增速。
 
    另一方面,12-14年间,全国平均投资目标增速仍只是小幅下调,其中东部地区下调幅度在0.5%之内,而中、西部地区降幅也未超过2%。而15年全国平均投资目标增速由14年的18.4%下调至15.0%,东、中、西部地区大幅下调,其中辽宁由14年的18%调低至6%,下调幅度位列各省之首,云南次之、下调了6个百分点,另有8个省份下调幅度达5个百分点。此外,上海一如既往没有在两会中披露投资目标增速。
 
    中西部投资坍缩根源在于投资效率低下。15年中西部地区投资目标增速分别下调了4.2和3.3个百分点。除去前述地方政府考核生变和新《预算法》约束地方政府举债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
 
    11年以来,我国分地区的投资回报率(GDP/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其中东部地区跌势相对平缓,14年投资回报率仍接近1.5。中西部地区则持续大幅下滑,且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拉大,14年的投资回报率均跌至1以下。产出竟低于投入,效率之低下显而易见,无怪乎投资出现坍缩,也再次说明单纯靠投资拉动GDP的模式不可持续。
 
    2.2 基建投资托底经济,从去杠杆到补缺口
 
    基建投资成为“救命稻草”。但稳增长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批量出现之前,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制造业投资仍需去产能、地产投资远未改善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成为托底经济的“救命稻草”。而在15年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普遍把基础建设投资列为本年的重要目标。
 
    基建融资缺口仍大,资金来源依然存疑。各地纷纷加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而高增速的基建投资仍需资金进行匹配。但如果融资受阻,那么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过去,地方财政、金融机构的基建中长期贷款以及非标和城投债是地方基建融资的三大渠道。但财政收入下滑制约地方财政支出、43号文出台约束地方政府债务,旧的地方融资模式难以为继,基建投资和基建融资之间的缺口仍在逐步扩大,我们估算10年缺口为1.4万亿元,而14年则达到3.3万亿元。
 
    地方政府加速推广PPP模式,缓解基建融资燃眉之急。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接连发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了顺应基建融资模式的变化,解决基建融资来源问题,各省纷纷响应国务院和各部委的号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PPP模式。但是,新融资模式是否能满足万亿级的融资缺口?或还有待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更详细的规划。
 
    2.3 消费发挥基础作用,服务贸易更受重视
 
    消费成为重要支撑。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经济新常态”进行详细阐述时,将消费需求摆在第一位,这意味着传统“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重要性相对提升。而15年初的地方两会中,不少省份响应中央号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格局”,预示消费或将成为经济重要支撑。
 
    外需中服务贸易将更受关注。过去国际市场空间扩张较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但当前全球总需求不振、低成本优势不再,出口增速或因此持续下调。但近几年来,服务贸易增势强劲,13年后服务出口明显提速、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15年地方两会中,河北、北京等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从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拼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3. 调低增长优化结构,因地制宜迎接新常态
 
    如果仅从数字层面来理解15年地方两会,难免容易过于悲观,因为无论是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和居民收入,其目标增速都将大幅下行,似乎看不见希望。但追本溯源,又是什么原因造成14、15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增速持续下滑呢?
 
    在经历了14年一整年的去杠杆和去产能之后,当下经济仍在寻底。正如我们所曾指出的,其根源在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导致资源错配。既然原因已是一目了然,又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
 
    事实上,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目标之首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称“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这与14年以前的“加强调控、促进增长”、14年的淡化增长都有所不同,意味着当前政府经济总体目标并不唯一,调低增长的同时,更要优化结构。而回顾15年地方两会,各省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恰恰体现了这一思路。我们认为,未来的希望也正在于结构优化。
 
    3.1 地方接轨国家区域战略,去产能与产能输出并举
 
    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任务,其中第四条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体包含“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在15年地方两会中,各省纷纷响应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在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融入三大战略。地方接轨国家区域战略,将有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促进要素的公平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2 环境问题仍是重点热点,环保力度或只增不减
 
    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意味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趋于上升,而15年既是被誉为“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之年,也是《“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收官之年。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来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或将只增不减,通过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也将势在必行,助于实现“增长减速但质量提高”。
 
    3.3 因地制宜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4年7月国资委开展央企“四项改革”试点,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启动。“国资国企改革”也同样在1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体现。“发展混合所有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分类监管”成为了国企改革内容的关键词,预计今年国资国企改革将会深化推进。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